【摘要】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fā)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為今后繼續(xù)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終結(jié)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程度的重要手段,應依據(j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1)》)要求,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工具性語言學習對學生發(fā)展的價值英語課程評價
《課程標準(2011)》要求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學生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xù)學習英語和未來職業(yè)選擇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能夠使學生通過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英語學業(yè)考試的命題應遵守以下原則:
(1)要依據(jù)《課程標準(2011)》來確定考查內(nèi)容與標準;
(2)要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避免單純考查語言知識;
(3)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身心發(fā)展水平;
(4)要選用真實、地道的語言素材,根據(jù)語言實際使用情況命題.
現(xiàn)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diào)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課程標準(2011)》要求,聽和讀應主要考查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從語言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礎上,學生還要能夠?qū)π畔⒓右耘袛?、歸納、綜合.基于此,英語學業(yè)考試需要以適當形式考查學生對具體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016年中考試題繼續(xù)穩(wěn)定保持整體的難度結(jié)構,所選素材體現(xiàn)了“貼近考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三貼近”原則,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關注主干知識,考查學生九年的知識積累,盡可能為考生搭建更寬廣的平臺,做到讓各個層次的考生都有施展的空間,也為下一階段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其中的一個亮點就是更加強調(diào)語言交際能力,強調(diào)對運用語言做事能力的考查.這一點不僅在聽力理解部分的考查分量加重,在其他部分,如閱讀理解、書面表達中也有明確的體現(xiàn).
一、聽力理解話題體現(xiàn)語言交際性
1話題涵蓋《考試說明》功能意念項目表
聽力理解第一題所涉及的都是七年級所學的簡單話題,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際話題(見表1).
2 內(nèi)容體現(xiàn)口語交際的真實性
聽力第二題以對話或者獨白的形式呈現(xiàn),與以往的中考題相比,長度有所增加(即話輪增加),交談時間增長,更加體現(xiàn)口語交際的真實性,也更實用.長對話中涵蓋了購物、家庭、運動、夏令營和父親節(jié)這些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話發(fā)生的背景也是在同齡人之間,如預約去運動中心、談論夏令營的活動安排等.對話內(nèi)容真實,來自生活,實用性強,聽起來也無任何距離感.《課程標準(2011)》文化意識五級目標中也提到“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jié)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對應聽力第14~15題話題.
聽力第三題記錄信息,要體現(xiàn)信息記錄的必要性,也就是測試的真實性.本段對話是一段電話錄音,記錄要傳達給第三方的關鍵信息.所記錄信息既是要傳達的關鍵,也是常見詞匯.試題任務非常接近現(xiàn)實生活中語言使用的實際情境.相對真實的測試任務能更好地引導教學關注語言運用,體現(xiàn)語言的真實性和交際性.
二、知識運用部分突出語言交際
2016年中考英語試題注重對語言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考查.其中,對語言知識的考查簡潔明了,更加語用化,避免了孤立考查知識點或?qū)χR的機械記憶.單項填空試題語境真實而充分,涉及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考查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特定語言形式表達意義的能力,體現(xiàn)了語言知識為交際服務的原則,更加體現(xiàn)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用意識的重要性(見表2).表2題號話題題號話題21機場接人26家庭生活22家庭成員27朋友見面23休閑購物28家庭成員24個人信息29社區(qū)設施25周末旅行30居住地點
三、閱讀文本強化跨文化交流意識
閱讀文本的題材多樣,兼顧應用文(A篇),記敘文(B篇和閱讀回答問題),說明文(C篇和閱讀還原句子)和議論文(D篇),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給愛好不同題材的同學展示個人閱讀能力的機會,體現(xiàn)《課程標準(2011)》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的要求.
閱讀理解A篇呈現(xiàn)的是Rosie 的博客,有Rosie發(fā)布的內(nèi)容,也有她的4位朋友的回帖跟她互動.話題是周末活動,讓讀者也能在了解同齡人的周末活動時想起自己的周末安排,查找信息的過程也是學習運用語言的過程.閱讀B篇單從題目“From Nobody to Somebody”就讓讀者精神為之一振,很有可能成為一些同學運用語言進行書面表達的妙句.故事主人公的經(jīng)歷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文章提供給讀者的“keep doing what he loves best”和“never feel stressed like those unkind people”心靈感悟更是持久的.C篇有關左右手使用習慣的閱讀讓同學們腦洞大開,在了解知識與科學對話的同時,也接受真實的自己.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高強度和快節(jié)奏,同學們在閱讀D篇、和作者的交流中,體會到作者倡導的放慢腳步、遠離喧囂、給心靈片刻的寧靜、還自己更多的思考和沉淀的觀點.也許這就是同學們今后提高學習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開始.閱讀給同學們提供了太多寶貴的交流機會,運用另一種語言,獲取不同的體驗,這種收獲是嶄新的、多樣的.
四、書面表達強調(diào)運用語言做事
通過設置開放的情境,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考生充分發(fā)揮、多角度思考問題,鼓勵考生展現(xiàn)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還有利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概念、規(guī)律,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與2015年試題相比,2016年中考英語試題在開放性方面有所發(fā)展.例如,針對書面表達中的兩個寫作任務,考生可以結(jié)合自身實際,給出多樣化的語言表達.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為多樣化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初步奠定基礎.題目1是完成一份邀請,參加的活動也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運動會接力賽.完成這樣的任務是今后在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下生活、與人交往的最基本的事情之一,這樣的試題真實體現(xiàn)了對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考查,強調(diào)了運用語言做事的英語課程工具性的特點.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只需確定一點,無須長篇大論.因為在真實生活中,邀請別人參加活動,只需要把事情說明白、達到邀請的目的即可.測試的真實性也在這道題中得到明確的體現(xiàn).
總之,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一份試卷能讓所有考生都有機會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與命題者對話,體會語言魅力,展示個人積累,以后還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去體驗所完成的任務,考試不再是彼此為難,而是一次無聲對話,一次個人能力展示,這應該是讓測試雙方都滿意的一個結(jié)果,也是英語回歸它作為一門語言,體現(xiàn)課程工具性的最明顯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責任編輯:馬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