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想說的文章的性別特征,指的是文章的文體特征。文章的文體,敘則以情動人,議則以理服人,散則形散神聚。但近年來在高考考場上出現(xiàn)了大批的性別不分的文章。這種文章敘非敘,議非議,散非散,我戲稱這種文章為“變性文章”,它完全背離了高考考綱對作文文體的規(guī)定:“可以根據(jù)命題的要求選擇適當?shù)奈捏w,但要注意選定文體的文體規(guī)范?!弊⒁馕捏w規(guī)范清楚地告訴我們:性別不分,文體不明的作文為不合要求的作文。而作文一旦不合要求,就宣告語文學科的考試已徹底失敗。所以,高考中語文能否取勝,取決于作文是否成功。文體不明恰恰是目前導致作文失敗的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
要對這種“變性文章”施行矯正手術(shù),必須找準病因,從而對癥下藥,從源頭上扼殺它。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它產(chǎn)生的原因有這樣幾個:
一、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文體理論的強調(diào),導致學生文體意識淡薄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雖然各種文體的文章都有選擇,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對各種不同文體的文章的教與學中,往往只重視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表達技巧,結(jié)構(gòu)分析,文體知識幾乎不涉及。長此以往,學生的文體意識非常淡薄,寫文章時,只一味地想把要寫的寫出來就行了,而不去考慮用什么文體表達效果更好;讀文章時,也只注意文章的思想情感,表達技巧等,完全淡化了文體的意識,造成了文體理論知識的嚴重空白。
二、高考的試題要求,導致學生因誤解而淡化文體要求
其實這種文章以前的高考中也有出現(xiàn),但遠不如這幾年的勢頭之猛。究其原因,我覺得與學生對高考作文的作文要求的誤解有關(guān)。幾年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都是“三自”,即自定主題、自選文體、自擬題目。立意、標題是文章的心臟和眼睛,必不可少,所以,無論老師、學生,還是各種資料,都詳加介紹,列出若干的應對策略,唯有文體,如同身上的衣服,可以隨意更換,任意組合,以至于學生把自選文體當成了淡化文體,乃至于不要文體。在考場上追求自由寫作,散化寫作,筆隨意動,信馬由韁,寫出的文章非敘非議。理不足,敘不順,情不濃。而學生自己并不知道,以為寫的就是合乎規(guī)范的作文。這是作文命題的影響。
三、讀書的社會性退化嚴重影響學生的寫作熱情
據(jù)調(diào)查,2007年—2014年。我國的讀書率下降了10.1個百分點,這反映了一個浮躁的社會現(xiàn)實,中學生在這場讀書降溫中深受其害。不愿讀書,當然無法寫作,無法寫作,何談寫出文體特征。這種現(xiàn)象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看看2012~2015的作文題就可以見其一斑。
目前中國的人讀書的人越來越少。2008年為51%,2012年只有42%。造成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F(xiàn)在的人為什么不讀書?中年人說沒時間,青年人說不習慣。還有的人說買不起書。相反網(wǎng)上閱讀的人越來越多。2007年是之19%,2013年已經(jīng)有36%。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作文命題“全面了解材料,從一個側(cè)面和一個角度,自己確定題目和問題,字數(shù)800字”。
這種作文命題,顯示了讀書問題的深刻影響。雖然網(wǎng)上閱讀率上升的速度很快,可是中學生哪有時間網(wǎng)上閱讀呢?他們已變成了不讀書的一族了。
所以,學生寫出性別特征不明的文章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教與學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化問題,涉及整個教育。
文章的文體特征在文章的什么部位表現(xiàn)呢?我覺得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標題體現(xiàn)文體特征。作為一篇文章的眼睛,標題應具有明顯的文體特征。議論文的標題力求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觀點,或者中心議題,要體現(xiàn)思辨性,避免描寫性、生動性和形象性。一般說來,議論文的標題中經(jīng)常會有“議”“談”“論”“析”“之我見”等詞語。句式往往用陳述句、疑問句等。而記敘文的標題,則應具備這樣的特征:生動形象?;蚋爬ㄕ恼碌闹饕录?,或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調(diào),或為全文的線索,或設(shè)置懸念,等等,具有明顯的情節(jié)性、抒情性。讓標題體現(xiàn)文體是寫出問題特征的第一步。
2.語言體現(xiàn)文體特征。不同文體的文章的語言應表現(xiàn)出明顯的文體特征。議論文講究以理服人,嚴密是它的顯著特征。所以,在詞語的使用上,著重使用感情色彩不太濃的理性語言,力求語言的準確性、平實性、思辨性,在語言的修飾上,主要使用比喻、對比、引用、比較等修辭手法,盡量避免太多的敘述性語言。記敘文則不同,它要通過事件的敘述來講述道理,表達感情,吸引讀者,它講究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語言的生動和形象性是它的顯著特征,因此,在記敘文中,比喻、排比、夸張、擬人、對偶、借代等手法是屢見不鮮的。所以,議論文的語言闡述性語言,記敘文語言是描寫性語言,他們呈現(xiàn)明顯不同的文體特征。
3.材料處理體現(xiàn)文體特征。對材料的處理體現(xiàn)明顯的文體特征。議論文重在講道理,它需要的是證明道理的證據(jù),所以,議論文中的材料需要的是表明事實,讓對方信服而不是讓對方感動,材料講究事實性,它必然是簡略的,概括地,言少而理足;而記敘文則需要通過材料的敘述來感動吸引讀者,它對材料的處理必然是大加渲染的,強調(diào)時間的情節(jié)性,生動性,形象性。所以同樣的材料在記敘文中多半是詳盡的,完整的。言豐而情濃。
4.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文體特征。在文章的結(jié)構(gòu)上,議論文是三點一線的線段式。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非常單一。而記敘文則不同,為了吸引讀者,它或順敘,或倒敘,或補敘;或設(shè)置懸念,或多處鋪墊;或單線結(jié)構(gòu),或多線結(jié)構(gòu)。講究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呈現(xiàn)結(jié)構(gòu)的多元化,復雜化。
如果真的從這幾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全面的訓練,對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學生來說,我相信能快捷有效的糾正作文文體特征不明的毛病。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