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新教材的特色和亮點。它源自課標,分大綜合和小綜合各三個。其中,“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是大綜合,是學生的語文實踐專題活動?;顒拥臅r間長,其過程和形式稍復雜?;顒拥奶攸c更突出,強調學生的獨立參與、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溝通、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的滲透,在活動中融入寫作與口語交際的內容。“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學習”則是小綜合,以口語表達和寫作為主,活動只是為學生開展寫作和口語交際提供一個可操作的平臺,使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顒拥臅r間短,過程和形式簡單。這樣區(qū)分,避免師生疲于奔命進行大型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增強活動設計的可操作性。教材的編排是按“一小一大”循環(huán)往復的規(guī)則進行的。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對待呢?筆者的看法是:
一、不在跨學科上做文章
綜合性學習是指以問題為中心的跨學科學習。我們不能撇開問題,在跨學科上大做文章,否則,就偏離了語文教學應有的根本任務——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水平,以聽說讀寫訓練為核心。如果僅是以學習字詞句篇為主體,那就忘了語文教學的立足之本。
二、不圖一時之快
新教材把綜合性學習與寫作、口語交際統(tǒng)一考慮,每冊配合閱讀單元,設置了六個綜合性學習專題。這些專題強調學生的活動,為學生的寫作、口語交際提供了任意馳騁、盡情發(fā)揮的機會,可以充分展示每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我們的語文老師肩負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重任,決不可圖一時之快找一個話題讓學生作文,而忽視學生的人文積累以及浪費教學資源。
三、做好準備
教師可提前一至兩星期布置,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在這期間可抽查學生的“提綱”或“記錄”,以收到督促、監(jiān)控之效。課堂上只能是結果的展示,重點的突破?;顒忧埃處熞牟贾?,活動要求、活動目的、活動方式等要說得清楚明白。在過程中再輔之跟蹤指導。搜集材料確實有困難,可組織學生重點閱讀課本中所附資料,教師也可把教學參考中的有關資料印發(fā)給學生閱讀。
四、走出去
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的活動,在實現(xiàn)它自身教育價值的同時,也是為寫作和口語交際提供“源頭活水”和情境,學生有了具體的親歷的活動,便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好這一活動,觸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該走出去就得走出去。心靈,只有經(jīng)過顛簸與震蕩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滲透著淚與笑才會獲得真正的生命。
五、量力而行
條件不允許,需要參觀與上網(wǎng),教師可簡化活動的內容,取消參觀和上網(wǎng),但匯報會和寫作任務一定要完成,即一定要落實到口語交際與寫作的練習上。農(nóng)村中學即使只有幾本書,變通了方法,活動目標基本上還是可以達成的。
六、結果展示宜選擇在多媒體教室
多媒體教室能給師生提供極大的舞臺。它能借助投影展示學生的作品,通過話筒擴音效果傳達學生的思想,點擊師生制作的課件推動交流的開放與流動。并且多媒體教室可容納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平行班級完全可以集中在一起進行。這樣做,有利于對話,提升綜合性學習的質量與品位。
七、把握好活動評價
口語交際,只能打腹稿或列提綱。不能變成書面文稿。對搜集來的資料要分小組進篩選、梳理,剪裁,看是否新穎、典型。把同屬一個類型的資料編在一起,如此才有可能進行“圖片展示”或編成“集錦”“舉隅”“薈萃”之類。根據(jù)口語交際與寫作練習的具體情況,給出分數(shù)。要為每位學生發(fā)放和建立資料檔案和寫作檔案,便于教師檢驗學生對這一活動的情感和態(tài)度以及全面了解學生幾年來的寫作水平,無論是口語交際能力還是作文能力,既要評分,又要寫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