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涵
學校組織我們研學游來到南京,這里的小巷很多。比如夫子廟的附近,大大小小就有十來條小巷——老舊的青石板鋪就的窄路,細長的巷道里空無一人,路邊的小雜貨鋪里,主人的貓慵懶地徘徊在柜臺前,一老一小兩個人沉默地守著店鋪……霎時間,我就像走進了時光隧道,似曾相識的場景一把將我拽回童年,拽回外婆家門前的小巷。
以前外婆家門前也有這樣的小巷。
記憶里的小巷口也是青石板路,狹窄得只能供兩三人并排行走。巷子左手邊是一個廢棄不用的旅館,招牌是豎著的“紅日賓館”,不過,不知何時,“館”字不見了,只留下“紅日賓”三個大字,在風中搖擺不定。
往里走,是一家雜貨店——“林家鋪子”。里面賣的東西都是廉價的老物件:粉色的蝴蝶結發(fā)卡像是放過了流行的時期,塑料盒里的文具袋不知何時落滿了灰……還有就是零嘴兒:一塊五一包的小薯片,五毛錢一袋的糖……雜七雜八堆滿貨物的桌子上,有一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電視機,放著你永遠叫不出名字的肥皂劇。
再往里走,好了,到了外婆家了,往右邊拐就到了。
記憶中的外婆總在這里,搬一個小板凳,與鄰家的宋奶奶拉著家常,她時常是邊剝毛豆邊叨著菜市場里毛豆、大蔥、蒜頭的價錢;邊擇菜邊說著超市里打折的物什;邊織毛衣邊討論著我們的成績……等到差不多十一點半了,她端起板凳,帶著新鮮的菜回家做飯。大約過了二十分鐘,我和弟弟稚嫩的聲音便會在門口如約響起:“我回來啦!”聲音大得整棟樓都能聽見。然后呢,我們就重重地踏上那三個臺階,正準備拍門,門忽然就從里面打開了。推門進去,正是外婆滿懷笑意的臉。她的手在圍裙上抹抹,幫我和弟弟拿掉沉重的書包。她也只是笑,什么都不說。所以,不論我和弟弟在外面有多吵、多鬧,在外婆面前一定是安靜而乖巧的孩子。
以至于到了現(xiàn)在,我依然為這樣的情景而感動——小巷里,幼小的孩子拉起她年邁的外婆的手,稚嫩的臉上不僅有快樂也有好奇,年邁的外婆則只是笑,慈祥地笑……
童年已經漸漸遠去,我卻又見到了似曾相識的小巷。仿佛,又看見那與外婆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此刻,光影斑駁在小巷古老的墻面上,細看就像是外婆臉上印刻著的歲月的皺紋。
小編送星:長長的窄巷,連接著時光的這一頭與那一頭,也承載著“我”與外婆之間的種種故事。時空流轉間自然順暢,看似瑣碎的回憶,卻道出了細膩而深厚的情感。
(指導老師:丁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