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
摘 要: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因就是技術進步、勞動力、資本,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尤為突出,但是僅僅將其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唯一要素那么其他因素的影響就會被忽略,因此需要采用索洛模型正確的認識技術進步對內蒙古經濟增長的作用,為內蒙古經濟發(fā)展指明正確的方向。本文研究選用何種模式進行分析比較合理,同時選取內蒙古GDP數(shù)據(jù)作為分析指標——產出量,最后基于索洛模型的技術進步對內蒙古經濟增長的作用進行實證分析。
關鍵詞:經濟增長;內蒙古;索洛模型;技術
隨著內蒙古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逐漸擴大了技術進步的范疇,因此采取發(fā)散性、分解因素的方法研究其技術進步范圍內的因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而索洛模型對研究具有極大幫助,而且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通過其結果可以提供給內蒙古經濟發(fā)展更加具體的思路,從而促進內蒙古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社會的進步。
一、選用模型
(一)選用生產函數(shù)
在核算經濟增長狀況時,傳統(tǒng)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是比較常用的生產函數(shù)類型,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shù)的變量主要有勞動、資本,表現(xiàn)函數(shù)式是Y=F(A,K,L)=AKαLβ,在這個函數(shù)式中α、β(大于零的自然數(shù))代表投入資本產出的彈性和投入勞動產出的彈性、L代表勞動數(shù)量、K代表資本存量、A代表技術進步率。技術進步在這個函數(shù)被設定為常數(shù),是指在分析經濟增長的時候將技術進步設為外生因素,在勞動、資本因素帶來的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中經濟增長突破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技術進步中的某些因素對其具有內生性,因此,長期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因素就是技術進步。
這種理論在實證研究方面卻沒有達到要求,因此本文采用分解的方式進行研究,將技術進步的主要分解因素設定為人力資本,第二影響因素為科技進步,綜合函數(shù)類型可以得到內蒙古經濟增長的計量模型:Ln(Yt)=St+νLn(Rt)+φLn(Ht)+βLn(Lt)+αLn(Kt),其中Rt表示科技進步、Ht表示人力資本、Lt表示勞動投入量、Kt表示資本投入量、Yt表示生產總量,t為任意自然數(shù),ν表示科技進步產出彈性、φ表示人力資本產出彈性、β表示勞動產出彈性、α表示資本產出彈性[1]。
(二)選用索洛模型
索洛在經濟增長模型中加入了技術進步,在技術進步的作用中納入了出去資本作用之后增長的人均產出沒有被解釋的部分,并將這部分作用叫作技術進步率。而后來在索洛模型中也被叫作索洛余值。利用索洛模型可將技術進步中的規(guī)模經濟、科技進步、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計算出來。內蒙古經濟增長速度的表達式為y=αk+βl+φh+νr+s,在這個表達式中產出增長率為y,科技進步增長率為r,人力資本投入增長率為h,勞動力投入增長率為l,資本投入增長率為k[2]。
二、選取內蒙古GDP數(shù)據(jù)作為分析指標——產出量
(一)選擇勞動力指標
勞動工資、勞動時間、勞動人數(shù)都可以用來研究勞動量,通常情況下市場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國家或地區(qū)其收入水平與勞動強度、勞動時間、勞動質量密切相聯(lián),因此受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勞動投入量的變化可以通過勞動報酬合理的反映出來,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而且還存在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問題,于是勞動量不能夠利用收入水平來客觀的反應。另外對勞動時間也沒有完善的統(tǒng)計。因此在對勞動量進行核算的時候通常選取年末就業(yè)人員數(shù)量作為指標,在對內蒙古勞動力投入指標進行表征的時候也選用這一指標的統(tǒng)計量。
(二)選擇資本存量指標
在選擇資本存量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永續(xù)盤存法是比較常用的選取方法,其計算公式為Kt=It+(1-δ)·Kt-1 ,在這個公式中第t年年末資本存量為Kt、第t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為It、折舊率為δ、第t-1年年末資本存量為Kt-1 。但是根據(jù)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還缺少健全的折舊制度,而且地區(qū)不同,設備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折舊率,因此對內蒙地區(qū)資本存量的情況進行分析不適合采用這種方法。因此選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數(shù)據(jù)作為資本投入指標,從而對內蒙經濟增長進行研究。
(三)選擇產出指標
一年內某個國家或地區(qū)領土中所有生產活動在市場中最終獲得的勞務價值、產品價值的綜合就是國內生產總值,該指標是對經濟實力、產出進行核算時通用的,同時在梭羅余值中常使用該指標作為產出指標,所以在選擇產出量指標時主要是選取內蒙古地區(qū)GDP數(shù)量。
(四)選擇科技進步、人力資本指標
形成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就是教育,而在選擇科技進步指標的時候通常選取教育支出費用,但是內蒙古在這方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不健全,因此在選取人力資本指標的時候結合內蒙古的年鑒數(shù)據(jù),選擇三種專利的批準量作為科技進步指標進行研究。而在選擇人力資本指標的時候使用教育支出作為指標。根據(jù)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得到2010年至2013年的內蒙古調整后要素投入、總產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2010年,內蒙古經濟產出4465.85億元、資本存量為3659.50億元、未調整的勞動投入1184.70萬人、人力資本投入123.24億元、科技進步2096件;2011年,內蒙古經濟產出5202.90億元、資本存量為4182.49億元、未調整的勞動投入1249.3萬人、人力資本投入141.55億元、科技進步2262件;2012年,內蒙古經濟產出6348.52億元、資本存量為5012.49億元、未調整的勞動投入1358.2萬人、人力資本投入169.3億元、科技進步2458件;2013年,內蒙古經濟產出6948.82億元、資本存量為5837.72億元、未調整的勞動投入1657.7萬人、人力資本投入201.6億元、科技進步2865件。
三、基于索洛模型的技術進步對內蒙古經濟增長的作用的實證分析
(一)利用索洛模型檢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
利用Eviews6.0回歸索洛模型Ln(Yt)=St+νLn(Rt)+φLn(Ht)+βLn(Lt)+αLn(Kt),得到Ln(Yt)=0.99Ln(Rt)+0.328Ln(Ht)+0.447Ln(Lt)+0.298Ln(Kt),計算出其可決系數(shù)為0.9964,而對其進行調整后得到0.9965。在檢驗其變量的顯著性方面,當顯著性水平為5%以下時根據(jù)查詢相關表可以得到科技進步、人力資本、資本、勞動的統(tǒng)計只都大于5%,所以可以了解到在時間不斷推進的發(fā)展下,內蒙古經濟增長受他們的作用比較顯著。從估計其產出彈性系數(shù)來看,科技進步的產出彈性系數(shù)ν為0.0994,人力資本產出彈性系數(shù)φ為0.3284,勞動產出彈性系數(shù)β為0.4474,而資本的產出彈性系數(shù)α為0.2981。由此可以看出當內蒙古固定資產投入、科技投入、人力資本投入、勞動量投入都在增加1%的情況下,相應的產出值就會增加0.298%、0.099%、0.328%、0.447%。
(二)分析實證結果
根據(jù)實證分析計算出的結果來看,內蒙古的資本產出彈性還沒有達到理想的范圍,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經濟增長方式雖然朝向內含式增長方向發(fā)展,但是傳統(tǒng)的粗放經濟仍然保留了下來,直接降低了資本利用率,造成資本投入在拉動經濟增本方面沒有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而從科技進步產出彈性來看,其產出彈性不是很高,所以可以得出內蒙古地區(qū)經濟增長受科技進步的影響不是很大,有待提高其科技水平。
總結:通過索洛模型來分析技術進步對內蒙古經濟增長的作用,從中可以了解到對內蒙古經濟增長作用最大的是資本投入,其中技術進步的作用也比較明顯,因此為了促進內蒙古地區(qū)經濟更好的發(fā)展,不但要加大資本投入,還要重視科技進步,提高其生產生活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俁勛.資本投入、技術進步與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常態(tài)——基于索洛模型的實證分析[J].中國市場,2015
[2] 楚菲菲,俞博.基于Solow經濟增長模型的技術進步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分析[J].甘肅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