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晨旭
摘 要:當代中國面臨著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及和平演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任重而道遠。黨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24個字來高度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這是我黨大力弘揚中國夢的時代契機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動力,是與我國的發(fā)展緊緊相依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核心的體現。
關鍵詞:價值體系;改革創(chuàng)新
當代中國社會,想要全社會自覺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要著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展開學習和實踐。這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堅持的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目標,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時代背景下實現的,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有四個原則是需要我們始終堅持的。
(一)要體現出社會主義的本質
既然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就必須要將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精髓體現出來。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種形態(tài),與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有著最本質的區(qū)別,因此其表現的內容也是完全不同的。以資本主義為例,它的存在是以個體主義的哲學為基礎的,個人之上是其出發(fā)點,強調個體性的價值觀念,始終貫穿社會生活的整體;但是社會主義則與之相反,它的存在基礎是“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語),強調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將個體當做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體的發(fā)展中實現個人價值,具有鮮明的集體主義特征。集體主義原則是指導人們行為選擇的主導性原則,成為調節(jié)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系最重要的原則。這些是社會主義最本質的部分,是社會主義價值觀有別于資本主義價值觀的真義之所在,所以我們要把它上升到價值層面,在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體現出來。
(二)要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當前我國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的產物,所以其中蘊含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意識必然十分鮮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勢必要與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主題相輔相成才行,要有助于我國當前面臨的社會問題的解決,要能夠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向前發(fā)展。從現階段的實際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構建就是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引領人民群眾團結一心,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向前發(fā)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要反映中華文化的傳承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個民族有別于其他民族,能夠自立的重要標志。無論何時,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始終是一脈相承的,是無法割斷的。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傳承了無數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今天我們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就是在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它汲取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烙印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印記,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堅實的文化基礎。
(四)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實踐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別于資本主義的個人至上的精英價值觀,是一種適合人民大眾的價值觀,是全體人民的價值導引,具有廣泛的認同性和實踐性,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不能脫離群眾,不能失去群眾基礎,不能脫離我國的現實國情。一旦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就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名存實亡的價值觀,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tǒng)領,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進入實踐領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應是簡單、清晰、明了的?;谶@樣的認識,筆者認為從和諧、公正、仁愛、共享四個價值范疇實踐進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野:
(一)和諧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狀態(tài)?!昂椭C”一詞雖然是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提取而來,但其中所包含的內在價值卻有極強的當代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極為契合。和諧,“和而不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是承認“不同”,認同社會主體的多樣性、差異性和獨立性,并給予尊重和肯定,其中涵蓋了“自由”、“平等”等涵義;另一方面,在這些“不同”和差異之下,沒有根本性的斗爭和沖突,其深層次的意義是“和諧相處”,是一種更高層面的有序和融洽狀態(tài)。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倡導的“和諧”,其中包含自由與平等的精神,但又實現了升華,避免了因為抽象的談自由與平等而導致的問題。
(二)公正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指向。社會主義價值觀所倡導的公平正義指的是一種高于所有社會主體自發(fā)利益而又符合所有社會主體根本利益的價值評判,是一種共同的標準和價值。公,是一個社會大家庭的理想狀態(tài);正,是一個社會大家庭的共同信念。而且,公正作為核心價值觀,既有厚重的理想導向性,又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能夠引起整個社會的共鳴。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追求公平與正義,歷來是人心所向,萬眾所盼。
(三)仁愛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倫理訴求。愛是人類社會最可寶貴的情感之一,因此不論何種意識形態(tài)下,愛都是一種核心的價值觀。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之下,愛表現出來的卻是不同的形式和內涵。在資本主義社會,在個人至上的價值觀影響下,愛表現為“博愛”,而在社會主義社會,因為強調個體、群體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所以是一種建立在以人為基礎的“關系之愛”。當前,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愛”思想的精髓,使之與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構建相結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共享是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要求我們必須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所有成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因此發(fā)展成果為人民共享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題中之義。
三、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的挑戰(zhàn)
面對當代國際形勢,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事實上的主導地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及和平演變政策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壓力和沖擊。對此,我們必須堅定自身的立場,明確自身的態(tài)度:一方面,不同的歷史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必然會導致中國與西方國家在價值觀念和國家地位上的差異,這是不可否認的;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同處于地球上的中國與西方國家,始終都會有一些共同的利益訴求。
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社會主義社會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超越,那么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必然也是對資本主義價值觀的超越。在這種超越里,有對資本主義價值觀好的一面的吸收,也有對壞的方面的批判和舍棄,哲學上談到的“揚棄”即為此意。但是這種超越、這種揚棄從理論上認識轉變?yōu)榭茖W的實際行動,仍然是一個較長的過程,需要我們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以達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