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扶有
在中老年人中,流傳“一年輸兩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說法,醫(yī)生也經常在門診遇到一些人主動要求輸液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通過輸液真的可以起到清洗血管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嗎?其實,這種方法并不靠譜,也沒有預防疾病的功效。
輸液不能疏通血管 崇尚定期輸液的老年人認為,定期輸點活血藥疏通血管,能夠把堵塞的血管打通。而實際上所謂打通血管,主要是指有些急性腦卒中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溶栓或者植入支架等,把那些處于缺血邊緣狀態(tài)的組織重新救回來。當然,這個時間窗是有嚴格限制的,通常只在數個小時之內有效。而整個過程都與輸活血化瘀藥沒什么關系。
定期輸液對血管并非長期有效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過程比較漫長,通常會因為高血壓、高脂血癥等長期控制不佳,形成動脈斑塊阻塞血管,或者斑塊脫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歷時數年甚至數十年。這不會因為每年一兩次輸液而發(fā)生改變,即使輸液對局部血管有擴張作用,輸液結束后幾天藥物就會代謝完,不會有長期的“血管修復”效果。
導致微粒栓塞 經常輸液,藥液中的微粒會蓄積在心臟、肺、腎、肝臟、肌肉等臟器或組織的毛細血管中,長此以往將會導致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靜脈壓增高、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任何質量再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輸液微粒是必然存在的,這也是靜脈輸液最大的危險因素。
增加感染機會 靜脈輸液的過程中,由于一次性輸液器的質量并非十全十美,操作不規(guī)范或消毒不嚴格,會增加細菌、病毒侵入人體的機會。皮膚化膿感染、靜脈炎、傳染性乙型肝炎等都可能因輸液不當而發(fā)生。
影響體液平衡 通常在不失水或輕度失水的情況下,人體有很好的代償調節(jié)功能。過度地輸液,反而會破壞細胞內外液體的平衡。再者,輸入的液體中含有的鈉、鉀等成分也破壞了體內電解質的穩(wěn)定,干擾了人體的內環(huán)境。
誘發(fā)心力衰竭 心腦血管病患者多數是老年人,還常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老慢支等疾病。加上老年人調節(jié)適應能力降低,一旦輸入較多液體,由于血容量的急劇增加,很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腫,引發(fā)心力衰竭。
引起輸液反應 由于液體中致熱源的存在,可能會出現發(fā)熱、畏寒、戰(zhàn)栗等輸液反應,嚴重的可導致喉頭水腫、呼吸困難及無法預測的危險。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必須從源頭做起,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多飲水 一夜酣睡后失水、消化食物時消耗水,都是使人體血液變稠的因素。飲水可使血液立刻變稀。但飲水要講科學,首先要掌握好時機,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個小時、晚間就寢前喝水200毫升。
戒煙限酒 煙對心腦血管肯定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還有就是限酒,健康人喝一點酒是有保健作用的,但過多酒精對胃有損傷,對血管內壁也是有影響的。
合理膳食 多吃具有稀釋血液功能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蔥、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蘿、番茄、紅葡萄、橘子、生姜、香芹、胡蘿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等。
心態(tài)平和 現在的生活壓力比較大,壓力太大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以一顆平常心面對生活。
適量運動 多做運動,比如打太極拳、打羽毛球、快步走等,但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