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庶
【摘要】 現實中,學生就頭疼的現象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寫作文無從下手。目前,大部分教師還是沿襲“指導——寫作——批改——講評”這一作文教學模式。學生平時不注意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沒有積累一定材料,作文時就無話可寫。教師做指導時,重點不是揭示思考規(guī)律,教給學生新的思考方法,而是習慣于將一般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很少去強調學生要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根本沒有去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探究和合作的寫作積極性。結果學生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沒有半點新意。針對這種情況,送米下鍋才是解學生燃眉之急的上策,充分利用班級中幾十位學生所蘊藏的資源優(yōu)勢,構建起有聲有色的互動的作文教學情境,不失為幫助學生解決材料缺乏問題的好方法。
【關鍵詞】 互動 作文素材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3-011-01
多層互動,研討素材。每一個人物,他的人生經歷漫長而復雜的。每一件事發(fā)生,都會有多方面的原因,對同一人對同一事每人都會有不同的了解和理解,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只有真正讓學生參與進來進行互動才能讓素材迸發(fā)新的火花。那么互動的基本流程是:情景導入——展示目標——互動——群體展示——總結提升。下面就幾個方面說說我的做法。
一、抓經歷,深探究
對于孔子這個人物素材,許多同學時常使用,然而常常缺乏思考和挖掘,人云亦云,鸚鵡學舌,令人看后味同嚼蠟??鬃樱诖蠹倚哪恐惺蔷囱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學生所用方向不外乎“因材施教、一視同仁、循循善誘”等高大上的主題。當我拋出關于孔子對顏淵的死的態(tài)度讓學生討論孔子是怎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們積極參與討論,他們大部分都認為孔子是一個關心學生,一視同仁的老師,但在討論過程中就有學生提出了不同看法,還找出來證據:
(1) 小人哉——樊須(子遲)
樊須具備每個學霸必備的品質——勤學好問,對什么都感興趣,什么知識都問,在學孔子的“仁”之余,竟然還把興趣放在農業(yè)生產上,問老師如何種田、種菜。萬萬沒想到這遭到孔子鄙視,他覺得樊遲沒出息:“小人(普通老百姓)哉,樊須也。”
學生的結論是:孔子瞧不起勞動和勞動人民,等級觀念強烈,這是孔子一錯;孔子不懂稼穡,沒有想到自己曾經說過的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還反過來罵樊遲,這是孔子的二錯。樊須有志于農學,如果不是孔子的打擊,沒準兒會成為一個農業(yè)科學家??鬃犹岢耙虿氖┙獭薄罢d人不倦”,為何在樊須身上就行不通呢?所以說,你提供學生多大的舞臺讓他們互動,他們就多大的潛能。
(2) 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臺滅明(子羽)
澹臺滅明個子矮小,相貌丑陋,初入孔子門就受到冷待,孔子居然是個顏控,認為他沒有大氣形貌。澹臺滅明憤然退出孔門,之后發(fā)奮學習、修行。他南游吳地,收弟子300余人,影響很大,成為當時儒家在南方的一個有影響學派。他的才干和品德傳遍了各諸候國??鬃勇牶蟾锌卣f:“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的認錯,更使澹臺滅明的名聲遠播。
學生的結論是:僅憑外貌好壞判斷一個人能否成大器,是孔子的狹隘之處,但他知錯能改的寬廣胸懷卻足以令人佩服。
他們對于孔子人生經歷的挖掘與關注,獲得了同班同學的掌聲,也讓學生對孔子這個人有更客觀的認識,他是一個萬人敬仰的萬世師表,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在互動中收獲,在互動中迸出火花。
二、抓情節(jié),細分析
情節(jié)不但可以了解事情來龍去脈,也是理解一個人物形象的突破口,是運用素材方向的立足點。因為剛學了《項羽之死》,“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這個英雄形象已深深烙在每個學生的心中。然而拿出項羽這個人分組討論,卻又有了意外的收獲。
(1)組:東城被圍項羽說“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
他們的分析是:項羽悲劇的根源不在于天,而在于他自身的弱點和缺陷,在于他人格的矛盾與對立,在于他本不具備超人的領袖氣質和領導才能卻坐上了那個被歷史和時代賦予了特殊使命的領軍者之席,他在錯誤的時間,以錯誤的身份,干了一件錯誤的事情。他的這些自身不足,是他人生的致命傷,注定了他悲劇英雄的人生結局。
他的運用方向結論是:反省、領導、使命。
(2)組:“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 。
他們的分析是:這些話除了能看出項羽對武力的極端崇拜,對個人英雄主義的迷戀和對自身實力的高度自信,希望用個人武力支配天下外,更多的則是項羽個人性格的缺陷和對政治的無知。在廣武對決中,更是置主帥的身份于不顧,像一個莽夫式地去挑戰(zhàn);甚至到快死之前,都還以自己的武功為傲。
他的運用方向結論是:匹夫之勇,謀略,自負。
(3)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們的分析是:這個情節(jié)看到了一個窮途末路的英雄的無奈,他過去的勇猛無匹,更看到一個鐵骨錚錚的柔情。窮途末路之時并沒害怕,并沒怨恨紅顏禍水,也沒有放不下天下,而放不下的是追隨他出生入死的名騅,理解自己的虞姬。
他的運用方向是:多情、重情重義、理解。
三、走進生活,討論生活
為了“攫取生活素材”和“產生寫作激情”這兩大寫作基本條件,為他們步入寫作的美好殿堂,洞開了趣味而科學的大門,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就要有一個好的話題進行互動,才能碰撞出思想火花,我們可以源于學生的話題開始聊,何愁學生沒興趣?何愁學生聊不出內容?但聊的時候一定要從學生角度思考討論問題來引導,否則學生跟老師不愿談,沒話題聊??梢韵葟膶W生感興趣校園生話聊起,如從校園“情侶黨”開始聊起,“追星”聊起,聊到“校服涂鴉”“中國式過馬路”等,社會素材一個接一個迸出來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就在聊中迸發(fā),他們都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