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銘
涪陵的武陵峽谷是重慶東南的“綠肺”,放眼望去,云霧繚
繞,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峰回路轉,云斷橋連。澗深谷幽,萬壑飛流,水聲潺潺。我們繞過蜿蜒山路,發(fā)現(xiàn)了這片未曾見過的土地——一個自然風物怡人的世界。
滄桑巨易,劫初兒戲。尋山摩壁興難巳。化石鰭,海貝遺。一石一崖一天地,履險攀崖心不悸。鳥,在笑你。風,在撫你。
武陵山大裂谷,原名叫石夾溝。傳說在2000多年前,秦國滅掉巴國時,其中一支巴族部落沿烏江而上,想尋求一個安生之地,找機會東山再起,復仇秦國。他們來到烏江一個叫河口的地方,這里兩邊高高的大山,中間一條蜿蜒的峽谷(今武陵山大裂谷),這群上千人的大部隊繼續(xù)往峽谷上行,越走天越開闊,走到了一個非常平整的地方(今田壩),一部分人在這里駐守下來,另一部分人繼續(xù)往峽谷上走,又走到了一個非常狹窄的地方,這個地方被一道巨大的天然石門攔住,一個首領說:“我們要不要繼續(xù)前行?”大伙都說:“我們要繼續(xù)向前走?!?/p>
他們翻過石門,又走了一段時間,終于發(fā)生了奇跡,來到一個仙境般的地方,這里不但地勢開闊、風景優(yōu)美、土地肥沃,而且四面環(huán)山,只有一條山溝通往外面的世界,而且這條溝還被一道天然的石門攔住,原來這里就是他們要尋找的地方,既能開荒種地,又是一個易守難攻的戰(zhàn)略之地,景色宜人,好比世外桃源。于是這群巴國人就永遠的居住了下來。當時人們稱“峽谷”為“溝”,這條溝恰好被一道巨大的天然石門攔住,所以巴國人就叫這里為“石夾溝”,這道天然的石門稱為“石夾門”。
武陵山大裂谷景區(qū)位于重慶渝東南片區(qū),坐落于涪陵武陵山鄉(xiāng)境內,距重慶主城約1.5小時車程, 重慶市大木山自然保護區(qū)、重慶大仙女山的重點景區(qū)。大裂谷景區(qū)屬武陵山系分支,平均海拔1290米,最高處1980米。地處武陵山脈烏江下游東岸,景區(qū)面積約30平方公里,主要由裂谷、地縫、暗河三部分組成。景區(qū)山勢奇峻多姿,原生植被豐富,種類繁多,共有2000余種野生植物和200余種野生動物;空氣清新宜
人,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其優(yōu)良,由于景區(qū)屬地殼的早期運動,因此形成了長達三十余公里的大裂谷,大裂谷雄闊壯美,谷底奇石疊壘,溪流淙淙,山、林、泉、洞、瀑、湖、潭、峽、坑、縫一應俱全,旅游資源極為豐富。
放眼望去,云霧繚繞,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峰回路轉,云斷橋連。澗深谷幽,萬壑飛流,水聲潺潺。仙雀鳴唱,彩蝶翩翩;靈猴嬉戲,琴蛙奏彈,奇花鋪徑,別有洞天。春季萬物萌動,郁郁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姹紫嫣紅;秋季色彩斑斕,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是此景只應天上有,而這些涂抹在湛藍天空邊的水墨之境又訴說著怎樣的神話仙境?看遠處的山峰,形態(tài)各異,動態(tài)萬千。
這里,猶如童話世界,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愛麗絲夢游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