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華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02-02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人類的希望。他們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指引,需要老師的教育,需要家庭的呵護,更需要社會的關注。然而,隨著大部分地區(qū)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調查顯示:我國約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jīng)商,2000多萬留守兒童失去父母庇護。他們的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留守兒童由于缺乏持續(xù)性和習慣性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指引,很容易滋長不良心理,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唯我獨尊。老虎不在家,猴子稱大王。父母遠在外面打工,對孩子的管教,父母鞭長莫及,加之老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慣,就養(yǎng)成了孩子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習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梢蕴舫該旌犬敶鬆敚梢皂斪怖先藳]商量,可以大手大腳去花錢,可以上網(wǎng)聊天打游戲……只要孩子喜歡的,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他們都會照做不誤,而照顧他們的留守老人也只有唉聲嘆氣,無計可施。長此下來,留守兒童便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和習慣,聽不進別人的勸解和教育。
性格孤僻。農村的留守兒童,自小便與父母相隔兩地,得不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盡管身邊有爺爺奶奶的陪伴,但這與父母之愛比起來還是有明顯不同的,畢竟爺爺奶奶給不了他們想要的那種父母之愛。兒童也具有強烈的攀比心理,他們喜歡與其他的小朋友進行比較。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自覺沒有資本與那些父母在身邊的兒童相比,覺得自己家里貧窮,父母才會丟下自己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總覺得自己被父母拋棄了,所以他們感到無助、孤獨,這種想法使一部分留守兒童產(chǎn)生了極大的自卑心理,從而造就了他們孤僻的性格。
不善于與他人進行交流。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莫不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與父母相隔千里之外,父母無法隨時密切地關注孩子的成長,這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他們的身邊沒有父母的陪伴,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承擔,就算受了委屈也要自己忍著,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會向父母傾訴,更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世界。所以,他們也就不愿意與老師、同學等進行交往,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不愿與人進行溝通交流。
產(chǎn)生厭學心理。父母在外務工,與孩子相隔甚遠。大多數(shù)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都比較低,在學習上不能指導孩子完成作業(yè),而父母又不能有效地監(jiān)管孩子的學業(yè),再加上孩子的自控力本來就差,使得他們會放任自己去玩游戲、上網(wǎng)等,而使學業(yè)荒廢。另外,留守兒童心理比較孤單,可能會因對父母有些想念,在課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夠專注于學習。在學習上不會的東西多了,就會感到學習壓力大,厭惡學習,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有的兒童會放棄學習,產(chǎn)生輟學的想法。
對日常生活敏感。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缺乏父母的保護,心理比較敏感。生活中一點不愉快的小事情就有可能讓他覺得自己被欺負了,在心里就會產(chǎn)生仇恨心理,對他人充滿敵意。 大多數(shù)老人都比較疼愛小孩,對小孩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都是做到盡量滿足,這助長了小孩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墒且坏┯龅阶约翰豁樞牡氖?,孩子就會無法接受,因而對他人發(fā)脾氣、怨恨他人,產(chǎn)生極大的逆反心理。
留守兒童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問題,都源于孩子內心對親情的需要。如果因為種種原因而使這種對親情的需要無法滿足,就會產(chǎn)生心理問題。那么這種種心理問題該如何防治呢?
父母留在孩子身邊。留守兒童最缺的就是父母的親情。盡管身邊有爺爺奶奶陪伴,但是他們更渴望父母的關愛,更渴望父母的呵護。所以,父母應留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一面發(fā)展家鄉(xiāng),一面給兒童家的溫暖和親情,只有親密的情感交流,才能培養(yǎng)出孩子良好的情感,才能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孩子只有在家庭的保護下,才能夠學會愛,才 不會出現(xiàn)心理障礙。
實施幸福教育。長期以來,學校只以分數(shù)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對優(yōu)等學生倍加關心,而對成績差的學生則漠不關心。而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很多是留守兒童。對于留守兒童,教師應注重關愛指導和表揚,注意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引導他們陽光、自信、快樂幸福的學習。
遠離網(wǎng)略游戲。學校要加大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家長要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關愛他們,了解這些孩子的想法,多和他們溝通,給孩子以做出正確的指導,多發(fā)掘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轉移他們沉迷游戲的注意力,使留守兒童遠離網(wǎng)絡,專心于學習。
家長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交流。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港灣,失去了家庭的保護,必然會給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留守在農村的少年兒童,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卻得不到父母在情感上的照顧與關愛,心理極易產(chǎn)生認識上的偏差。所以,年輕父母要想外出打工,必須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再做決定。若父母必須要外出打工,應盡量帶著孩子一起,讓孩子在打工地接受教育,這樣父母就能夠有效、方便地監(jiān)管孩子。對于那些必須要被留在農村的孩子,父母要經(jīng)常給孩子打電話,及時地了解孩子在生活、心理、學習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積極地為孩子尋找解決方法。在回家的時候多給孩子帶些小禮物,這樣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還可以定期地與老師進行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總之,對于留守兒童,我們應該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自主操作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他們高度的自信心、自制力和高強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