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超++毛劍杰++吳臻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傳統(tǒng)節(jié)日最多的朝代,不但開創(chuàng)了“天棋節(jié)”這樣的新節(jié)日,而且是逢節(jié)必休,依然有“黃金周”,如元旦、寒食、冬至各7天假,圣節(jié)、上元、中元、夏至、臘月各3天假,合計每年假期有120多天。
古代假期最早叫“休沐”,西漢時期就確立了休假制度,據《漢律》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彼^“休沐”就是沐浴和休息,即官員每五日當中可以放假一日。這個休沐大概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星期六、星期天。
唐代事假頗為人性化。那時官員每十日休假1天,分為上中下旬各一天,又稱作“浣”,從此假期又有了“浣”的稱謂。在唐朝除了這樣的常規(guī)假,每年還有3個“黃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分別休3天假,元宵節(jié)、中元節(jié)、孟蘭盆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三伏天幾乎每逢節(jié)氣都要休假一天。在唐代,婚假、喪假、探親假已十分完備。探親假,父母在3000里以外者,每年有35天假(旅程除外),父母在500里以外者,每年有15天假。兒子行冠禮3天假,子女婚事有9天假,其他近親的婚假為5天、3天、1天。5月份有15天的田假,9月份有15天備制寒衣假,病假最長不能超過100天,父母喪假,文官強行退職3年,武官為100天,授業(yè)老師去世有3天假。遇到特殊的日子也放假,比如皇帝的誕辰放假3天。這樣算起來,假日超過了百天。這么多的假期是詩人的福音,如元稹的《寒食日》中寫到“今年寒食好風流,此日一家同出游”;杜甫的《清明》中則有“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的描述。
宋代假期在唐代假期的基礎上有所增加,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傳統(tǒng)節(jié)日最多的朝代,不但開創(chuàng)了“天棋節(jié)”這樣的新節(jié)日,而且是逢節(jié)必休,依然有“黃金周”,如元旦、寒食、冬至各7天假,圣節(jié)、上元、中元、夏至、臘月各3天假,合計每年假期有120多天。假期的增加成就了文人,如蘇軾借著黃金周長假,留下許多千古絕句。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統(tǒng)治者認為生命在于運動,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個工作狂,每年只有18天假期,元旦5日,冬至3日,元宵節(jié)10日。朱元璋過世后,增加了月假3天,加上原來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天。
清代假期減少,以封印休長假。明朝休假制度較之宋朝有所改變:元正5天,元宵節(jié)10天,冬至3天,月假是3天,每年休假總計只有50多天。明朝年終封印只有4天假期,從除夕夜至新年正月初三,便重新開印了。明代最長的假期是元宵節(jié),這始自明成祖朱棣。他覺得自己“繼位以來,務遵成法,如今風調雨順,軍民樂業(yè)”,于是下令“今年上元節(jié)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這幾日官人每都與節(jié)假,著他閑暇休息,不奏事;有要緊的事,明白寫了封進來”。民間放燈,“從他飲酒作樂快活,兵馬司都不禁,夜巡不要攪擾省事”,并要以此“永為定例”。不過,從不肯上朝的萬歷皇帝開始,明代公休制度,大多成為一紙空文?!杜f京遺事》云:“京師諸曹,職業(yè)煩猥,然官方不以曹務為事,處安居尊,優(yōu)游宴樂。神宗時,士大夫文酒從容,雅歌宴會”。到了明末崇禎年間,益發(fā)“曹司之務,旁委盡廢”了。
清代大體延續(xù)了明代的公休制度,有冬至、元旦、元宵三個節(jié)假。由于三個長假在時間上接近,若再加延長便幾乎連綴了,于是清代就以封印休長假的方式,將這三個長假貫通。封印日期在年末的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開印日期在新年的正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至于具體哪一天,則由欽天監(jiān)從中選出吉日。這其實就是年終大假,因此,每至封印之日,官員們都會邀請同僚歡聚暢飲,“以酬一歲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