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陳爐窯人物形瓷水丞與仿漢瓦當形陶硯

2016-04-19 07:38:24付春玲
文物季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爐窯耀州瓦當

□付春玲

?

陳爐窯人物形瓷水丞與仿漢瓦當形陶硯

□付春玲

摘要:本文通過對陳爐窯生產的人物形瓷水丞與仿漢瓦當形陶硯的介紹,反映了明清時期當地社會文化的繁榮及陶瓷題材的多樣性。

關鍵詞:陳爐窯水丞陶硯文化

陜西銅川陳爐窯是黃堡鎮(zhèn)耀州窯的延續(xù)。嘉靖《耀州志》卷二載:黃堡“鎮(zhèn)故有陶場,居人建紫極宮祀其土神。宋熙寧中,知州閻作奏以鎮(zhèn)土山神封德應侯,以陶冶著靈應故也。祀以晉永和時人柏林配享,林蓋傳居人陶術者。今其地不陶,陶于陳爐,陳爐復廟祀德應侯如黃堡云。”

陳爐鎮(zhèn)制瓷始于何時,說法不一。據陳爐鎮(zhèn)雍正四年(1726年)《陳爐鎮(zhèn)西社重修窯神廟碑記》碑記載,窯神廟始建于“周至五年”[1],那么窯場就應該早于此時。其說實難憑信。1959年,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遺址調查后認為陳爐制瓷始于元代,甚至“可能晚至明代才開始”[2]。2002年,陳爐窯考古隊在陳爐鎮(zhèn)及周圍進行了大面積的考古調查,隨后又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點試掘,發(fā)現了大量的制瓷遺跡和瓷器標本。從地層和實物分析,陳爐鎮(zhèn)制瓷始于金末元初,明清為鼎盛時期。

陳爐窯各個時期燒造的釉色品種各不相同。元代以青釉和黑釉瓷為主。青釉釉色略泛黃,釉層也比較厚,裝飾手法以印花為主,刻花也占一定的比例。在極個別元代黑釉碗的外壁,還發(fā)現有刻花裝飾。明代以白釉、黑釉為大宗。在明代早中期,白釉的釉色較為滋潤,釉層也比較厚。在明代晚期,白釉釉色逐漸泛灰,并略顯干澀,釉層也逐漸變薄。青釉瓷器所占比例急劇減少,而且釉色與金元時期差別極大,如明初為姜黃色,以后又有色澤極淺的透明青釉,再后來是乳濁狀的鴨蛋青色。明代晚期青釉已經基本絕跡。印花青瓷在明初比較常見,以后則基本不見。另外,在明代新出現了白地黑花瓷。清代陳爐鎮(zhèn)瓷器釉色主體部分與明代基本相似,基本以白釉、黑釉瓷為主。此期新出現了香黃釉,這是一種近似于景德鎮(zhèn)窯的茶葉末釉特征的釉色品種。清末開始有青花瓷器[3]。明清時期陳爐窯除了燒造日用器具如碗盤瓶罐等之外,還燒造一些陳設用瓷和文具。其中文具類有硯臺、筆架、水滴及水丞等。文具的造型比較單一,硯臺基本為圓形辟雍式,筆架作山字形,水滴則是小型的提梁壺的造型較為常見,水丞的造型則以蟾蜍形、貓形等動物類等較為多見(圖一)。

多年前筆者工作之余,曾見到兩件明清時期陳爐窯生產的人物形白釉瓷水丞和仿漢瓦當形陶硯,較為稀見,今介紹如下。

一、人物形水丞

水丞為白釉。前面為一個大口深腹平底罐,罐外壁劃有斜線交叉菱形格子紋。罐子后面為一個半蹲形的男子,頭戴幞頭,身穿寬袖長袍,腰系帶,圓臉,寬鼻梁,雙目低垂,嘴緊閉,上身微向前傾,雙手緊扶罐口。整個器物外壁施透明白釉,釉色泛青,并有多處積釉,積釉處呈灰綠色。器底露胎,胎色淺土黃。通高8.1厘米,底徑4.7~5.1厘米。整個器物刻畫的似乎是一個醉酒男子的神態(tài)(圖二)。

圖一 陳爐窯清代醬釉蟾蜍形水丞(選自耀州窯博物館《陳爐耀州瓷精粹》146頁,圖133)

圖二 人物形水丞

由于此前我們從未見到類似的造型,因此無法找到相似的參照物,但是這件水丞的胎釉特征與陳爐水溝出土的一些明代早中期器物的特征比較接近,因此筆者初步判斷此物當為明代中期陳爐窯產品。

那么,這件器物所要表現的又是何人呢?前面已經初步判斷這件水丞上的男子是醉酒神態(tài),那么我們就可以從這個方面來尋找答案。古人因好酒而有名的不乏其人。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中的劉伶、稍晚的五柳先生陶淵明、唐代大詩人李白等等皆是。但是《晉書·劉伶?zhèn)鳌氛f劉伶“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我們由此可知劉伶是個子不高相貌又極為丑陋的人,而陶令則常戴葛巾。似乎都與水丞中的此公不太相似。此公雖為醉態(tài),但其容貌端莊,倒像是太白之姿。李白《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云:“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后身?!倍鸥Α毒浦邪讼筛琛芬嘣疲骸袄畎锥肪圃姲倨L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因此筆者以為,水丞所表現的大概是號稱“謫仙人”、“酒中仙”的李太白的醉態(tài)吧。

二、仿漢瓦當形陶硯

硯為圓形帶蓋。陶質青灰色,質地細膩堅硬,火候較高。硯直徑16.8厘米,通高4.4厘米,邊緣略有殘損,但大體尚完整,側面陰刻雙線合縫記號。硯蓋口徑16.8厘米,高2.6厘米,方唇母口,頂部模印漢瓦當紋,邊沿較寬,紋飾由內向外共三層,各層分別由凸弦紋間隔。中心為一小圓鈕,鈕外兩周凸弦紋,弦紋之間為一周連珠紋。中區(qū)為陽文漢篆“長生無極”四字,字間以縱向雙線間隔,每組雙線之間有短線相連。外區(qū)為行楷陽文反書銘文四組,每組兩字,共8字,銘文為“同邑、爐山、乃烈、廠造”。硯體口徑13.8厘米,高2.5厘米。圓唇子口,頂面微凹,有數道極細淺的同心圓,為拉坯及修坯所致。中心有細線陰刻簡化太極圖。稍外為陰文“乾”、“艮”、“巽”三字,再外淺刻陰文“子”、“午”二字(圖三、四、五)。關于這件陶硯的內涵,筆者略作如下探索。

“長生無極”是漢代瓦當中常見的文字。

圖三 仿漢瓦當形陶硯拓片

圖四 仿漢瓦當形陶硯

圖五 仿漢瓦當形陶硯

“同邑”為同官縣的簡稱,“同邑”一詞經常在清代陳爐窯瓷器銘文中見到。宋敏求《長安志》卷二十“同官縣”條記載:“同官縣,本漢祋祤縣之地,屬左馮翊。晉為頻陽縣。《十六國春秋》曰:苻堅于祋祤城東北銅官川置銅官護軍,后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罷護軍,置銅官縣,屬北地郡。莊帝永安元年屬宜君郡。后周武帝建德四年自今縣東南十里同官故縣徙于今治。‘同’字舊從金,至是除金,止作‘同’字。隋開皇二年改宜君郡為宜州,以縣屬焉。大業(yè)二年省宜州,以縣隸雍州。唐貞觀初,又屬宜州,十七年州廢,復來屬。天授二年又隸宜州,大足元年還雍州。梁開平三年自京兆府析隸同州,后唐同光元年隸耀州。”畢沅《關中勝跡圖志》卷一“同官縣”條載:同官縣歸屬耀州,“宋金元明未改,國初因之。雍正十三年耀州改隸西安府,并縣屬焉。”民國35年(1946年),陜西省政府鑒于同官與潼關音同易訛,遂將同官縣改名為銅川縣,而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則將同官縣一直沿用至1949年。1958年銅川撤縣設市。清代同官縣所轄區(qū)域相當于今銅川市印臺區(qū)大部、王益區(qū)全部以及耀州區(qū)東北部。清代以來陳爐窯生產的瓷器上有“同邑”內容的銘文器物并非僅見。由于同官縣境內有古銅官川,因此在清代,同官縣有一個別稱“銅川”,這也就是銅川一詞的來源。這種別稱也在清代的陳爐窯瓷器中得到了體現。如耀州窯博物館藏有一件清代香黃地青花黑彩盤口瓶(當地人稱這種器物為“罇子”),上面就有“光緒三年春月造”以及“西京銅川爐山造”的銘文[4]。這其中的“西京”為西安府別稱,“銅川”為同官縣的別稱。窯工之所以在這件瓷器上寫這樣的銘文,是因為清代同官縣為西安府治下的縣(圖六)。

圖六 清代光緒三年款香黃地青花黑彩盤口瓶

“爐山”為同官縣陳爐鎮(zhèn)的別稱,陳爐則因“陶爐陳列”而得名[5]。民國《同官縣志·工商》記載:“陳爐鎮(zhèn)瓷,在縣東南三十里。住民八百戶,星布于半山間,為邑巨鎮(zhèn)。鎮(zhèn)民俱業(yè)陶,而以農為副業(yè),陶場南北三里,東西綿延五里。爐火雜陳,徹夜明朗,故有‘爐山不夜’之稱。”明崇禎《同官縣志》載:“其山自麓至巔,皆為陶場,土人燃火煉器,彌夜皆明。每夜遠眺,熒熒然一鰲山燈也?!?/p>

“乃烈廠造”之“乃烈”一詞當來源于《尚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稜栄拧め屧b》:“烈,業(yè)也?!蹦肆揖褪抢^承先祖功業(yè)之意。明清以來,陳爐一帶的窯主們往往給自己的窯場命名,以示區(qū)別于他人。民國《同官縣志》記載,清代立地坡窯(窯廠在今陳爐鎮(zhèn)立地坡村)有光朗窯、光明窯、堅剛窯等。在瓷器銘文中則可見到有“孟明堂”、“久生堂”等名稱[6]?!澳肆覐S”銘文在已知的陳爐窯瓷器中尚不多見。

這件瓦硯造型模仿漢代瓦當的形制,在陳爐窯生產的各式文具中別具一格。我們從已有的考古資料可知,陶瓷器仿古造型在宋代已經很流行,這種現象與宋代以來金石學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時除了研究古銅器、碑刻之外,也對古代瓦當開始關注,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八就記載了寶雞縣出土羽陽宮瓦當一事。宋人關注漢代瓦當也在出土文物中得到了證明,1955年安徽鳳臺就曾出土了一件仿漢瓦當風格的宋代瓦當[7]。當時還有人用古瓦制硯,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銅雀臺瓦硯。蘇易簡《文房四譜》卷三記載,“魏銅雀臺遺址,人多發(fā)古瓦琢之為硯”,書中還記載“土人有假作古瓦之狀硯,以市于人者甚眾”。清代有關瓦當的著述漸多,而以古瓦磨硯也不在少數。這種瓦硯很受世人喜愛。然而有字之瓦乃至稀見文字價格昂貴,非一般人所能夠得。錢獻之《漢瓦圖錄》記載,乾隆時,“長生無極”、“與天無極”之類,每瓦多為白銀十兩或八兩。張叔未《清儀閣古器物文》所記“長生無極”、“上林”等瓦當,多則二三兩,少則數百錢。光緒初,通常之品,每面銀一二兩,特稀之品多至二三十兩。光緒末,精湛者往往至五十兩[8]。因此,對于普通人來說,古瓦當所制之硯,在當時是難以購置的奢侈之品。而制作的仿古瓦當硯,無疑滿足了時人的好古之心。紀昀曾作《舊瓦硯歌》:“銅雀臺址頹無遺,何乃剩瓦多如斯?文士例有好奇癖,心知其罔顧自欺?!盵9]說的就是這個現象。

此硯對于漢瓦當的模仿可以說是惟妙惟肖,那么其制作所依據的范本的來源大概不會是平常人家,摹刻瓦硯模具上面文字的人,也應該具有相當的古文字功底。另外,我們從現存的一些清代陳爐窯瓷器上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清代瓷器款識字體比民國要好得多,顯示了當時制瓷窯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這些人應當與地方上的有學識的人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清代陳爐窯之所以能燒造出這類仿漢瓦當硯,也在情理之中。

明清時期,陳爐鎮(zhèn)制瓷有“三行不亂”之說。民國《同官縣志》卷十二《工商志》“陶瓷業(yè)陳爐鎮(zhèn)瓷條”載:“窯分三行:曰碗窯(燒制碗盞者)、曰甕窯(燒制甕罐一類者)、曰黑窯(各種雜件),分地制作,各不相侵,即鎮(zhèn)民所謂‘三行不亂’是也(此規(guī)矩系由立地鎮(zhèn)馬家窠諸窯相傳至此,歷有年所。亦由三類瓷貨,不便雜置一窯之內,因其體積大小、身份厚薄、放置方便之種種關系,與火力溫度各有不同之故也)。后復有‘小貨窯’(專燒制小零件,如茶酒具、瓶屬、玩具等)之加入?!标悹t窯“三行不亂”究竟何時出現,我們在地方文獻中未能見到相關記載。2002年筆者在陳爐鎮(zhèn)永興村進行考古發(fā)掘時,曾經注意到一個現象:在這里的元代地層中,出土物基本以碗盤類為主。這似乎說明在元代就已經有專區(qū)燒造某類器物的萌芽,只不過在后來逐漸將其細化為“三行不亂”。本文所介紹的水丞和陶硯,當產自陳爐的小貨窯。

文具本是日常用器,然做得精巧,便是賞心悅目的工藝品,因此古人對此類物品也是極有講究。明文震亨《長物志》卷七說,水丞“必以陶者為佳”,好的還有官窯哥窯瓷器。但這些都是家資充盈的人方能擁有之物,一般人根本無緣得見,更何談購置。本文所介紹的這兩件明清時期陳爐窯燒造的水丞和陶硯,雖不及文氏所說的那么高級,但置之案頭,亦為可觀之物。

[1]李毅華、楊靜榮《窯神碑記綜考》,《中國古陶瓷研究》第一輯,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

[2]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陜西銅川耀州窯》,科學出版社,1965年。

[3]陳爐窯考古隊《陜西陳爐地區(qū)古瓷窯遺址調查簡報》,《文博》2002年增刊。

[4]石琳娜《近代陳爐窯的雙色釉青花黑彩瓷》,《文博》2002年增刊。

[5]陳爐鎮(zhèn)“蓋以陶爐陳列而得名”。田在養(yǎng)修、黎錦熙纂《同官縣志》卷二《建置沿革志》,民國33年(1944年)。

[6]a:陳曉捷《陳爐窯的黑釉燈盞》,《文博》2002年增刊。b:黃鳳昇《民國時期陳爐窯瓷器的文字題跋》,《文博》2002年增刊。

[7]葛治功《安徽鳳臺“連城”遺址內發(fā)現一批唐—元時代的文物》,《文物》1965年第10期。

[8]陳直《秦漢瓦當概述》,《文物》1963年第11期。

[9]紀昀撰,汪賢度點?!堕單⒉萏霉P記》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71頁。

(作者工作單位:耀州窯博物館)

猜你喜歡
爐窯耀州瓦當
瓦當
幼兒100(2023年9期)2023-03-24 07:24:48
盛世花開 呂艷艷 耀州瓷 37cm x 23cm 2023年
有色金屬行業(yè)爐窯工業(yè)綠色發(fā)展報告
方寸見佛韻——隋唐佛教瓦當淺析
草原文物(2020年1期)2020-04-13 00:49:08
湖南巴陵爐窯節(jié)能股份有限公司
資源再生(2019年3期)2019-04-29 03:44:32
我在景德鎮(zhèn)遙望耀州瓷——兩個“瓷都”相距千里
當代陜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24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傳統,向右是時尚
當代陜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22
湖南巴陵爐窯節(jié)能股份有限公司
資源再生(2019年1期)2019-03-04 01:57:04
耀州瓷
陜西畫報(2016年1期)2016-12-01 05:35:26
論漢代瓦當書法的氣
巩义市| 兴义市| 通山县| 正阳县| 汶上县| 诸暨市| 彰化市| 桂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望江县| 理塘县| 徐汇区| 宝兴县| 麻阳| 新巴尔虎左旗| 澎湖县| 乡宁县| 绩溪县| 安化县| 长岛县| 田林县| 西华县| 杭州市| 乌拉特前旗| 泗洪县| 康保县| 夏河县| 麦盖提县| 贺兰县| 钦州市| 西平县| 久治县| 青田县| 武威市| 浦北县| 温泉县| 迁西县| 梅河口市| 佛山市| 来凤县|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