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有痰一定要及時排出
“有的人嗓子里有痰,可又沒帶手帕或吐痰紙,就把痰咽進肚子里了。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有痰是絕對不能咽進消化道內的。因為混有細菌的痰液經過胃時,有一部分細菌可被胃酸殺死,而相當一部分細菌仍然存活下來進入腸道,以致引起疾病。如果痰液中含有結核桿菌,就會患上腸結核,甚至會危及生命。還有一些肺部疾患,如果痰液不能及時排出,一是會阻塞氣道影響呼吸,二是痰液中包裹的膿液、細菌等微生物會引起周圍組織的繼發(fā)感染。所以,有痰一定要及時排出。”遼寧省名中醫(yī)張艷說。
四種方法助你排痰
可有些情況下,肺部的痰液不能自動排出,比如小兒不會咳痰,還有久病體虛的老年人無力咳痰,除了用藥化痰外,還需要他人或外界刺激來輔助促進排痰。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可以幫助排痰的方法:
1.保濕排痰
保持居室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房間相對濕度要保持在60%—65%,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黏膜的濕潤狀態(tài)和黏膜表面纖毛的擺動,幫助痰液排出。冬季使用地熱、暖氣往往會造成室內空氣干燥,家里可以應用空氣加濕器,每天注入清水,定期清潔機器,防止加濕器內細菌滋生造成空氣污染。
2.多飲水法
咳嗽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這會加重呼吸道炎癥和分泌物黏稠度,使痰不易咳出。多喝水能使氣道濕化,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同時還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使機體代謝所生的廢物或毒素迅速從尿中排出,減輕其對呼吸道的刺激。
3.拍背法
拍背可促使痰液松動。將手掌微曲成弓形,五指并攏,形成空心狀,以手腕為支點,借助上臂力量有節(jié)奏地扣拍患者胸背部。注意力量不宜過大,不能造成患者疼痛,以患者皮膚稍微發(fā)紅為宜,每個部位最好固定扣拍30秒左右,再扣拍下一個部位,移動順序為由外向里,由下向上,每側肺至少拍3—5分鐘,每日拍2—3次。應注意不要在飯后一小時內拍背,避免引起食物反流,造成誤吸。
4.走動轉體法
較長時間臥床的病人,其咳喘癥狀都較為嚴重,行動吃力。因此,在氣候較為溫和的中午,應設法讓稍能走動的患者在室外散步;畏寒者也應在室內活動。臥床患者應由家屬經常為之翻身、拍背,因為這些活動可促進患者深呼吸,增大肺活量,促進痰液排出。
【特別提示】
對嬰幼兒,以前兩種方法為宜,拍背時手法宜輕;活動能力尚可的老人應鼓勵其多活動;臥床患者則以經常協(xié)助患者翻身、活動和拍背為主。此外,臥床患者體質差,無力排痰,容易形成痰痂阻塞氣道。家屬除了需要隨時注意觀察外,還需要掌握急救方法:如出現(xiàn)痰阻,可用餐匙柄壓舌,將裹有紗布的手指伸進其喉嚨,將阻塞的痰塊摳出,以緩解患者呼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