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豆 子
公益廣告背后的冷暖情長
整理|豆 子
公益廣告是以為公眾謀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為目的而設計的廣告;是企業(yè)或社會團體向消費者闡明它對社會的功能和責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僅僅是從經(jīng)營中獲利,而是關注和參與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這一意圖的廣告;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而為社會公眾切身利益和社會風尚服務的廣告。
公益廣告,可以說是服務于社會大部分成員福祉的免費宣傳手段,也可以說是為社會少數(shù)成員或弱勢群體發(fā)聲的最佳媒介。具有社會的效益性、主題的現(xiàn)實性和表現(xiàn)的號召性等特點。不論著力點是眾是寡,它最終造福的,必定是整個社會所有的成員。
下面,筆者為大家盤點一番眾家公益廣告的良心之作,看看這些創(chuàng)意背后的冷暖情 長。
當用置于女性嘴部(象征女性話語權)的搜索引擎進行“women need to(女性需要)”關鍵詞搜索時,系統(tǒng)檢索出來的關聯(lián)詞均是“女性應該待在她們應該待的位置上”“女性需要知道她們的身份地位”“女性需要被管制”等不公平對待的態(tài)度及行為。而正確的搜索結果應該是“women need to be seen as equal(女性應該被公平對待)”。
SaferNet(安全網(wǎng))是巴西一個打擊網(wǎng)絡犯罪的非政府組織,暴力對待兒童、性侵兒童的社會不良分子均是它關注并打擊的對象。
圖片中兩個穿著打扮成人化—男孩有胡渣,女孩燙發(fā)化妝、穿著暴露,鮮明地表現(xiàn)了社會上一些漠視兒童身份、以錯誤態(tài)度對待兒童的人。
廣告中給這些有色人種的嬰兒套上各種工作服,例如“建筑工地工人”“消防員”“清潔工”等,與旁邊的白人嬰兒形成強烈的反差,以表示他們的未來剛出生就已定型。以這種反諷的手法揭示的并非是人們不曾知道的事實,卻更加震撼地讓人們體會到這種歧視帶來的問題。
眾生皆平等,縱使有起點的先后之分,但個體自身未來的質(zhì)量最終還是由個人的努力程度決定。
我們有的是時間,可對于正處在死亡邊緣的貧困兒童來講,我們猶豫、推辭或是“等會兒再說”的一刻就足以令一條小生命從人間蒸發(fā)。
對于時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動的,可是,在救人一命這件事上,我們占據(jù)先 機。
假想一下,如果漂浮在海面上,遇見了一只鯊魚,人們肯定會感到恐懼??扇绻斈闫≡诤C嫔希叛劭慈ブ皇且黄粞髸r,那種獨自一人,隨時可能被拋棄、被吞噬的感覺,是否更令人感到恐懼呢?
1988年生,那么,幾幾年歿呢?
這一系列公益廣告,它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創(chuàng)意,更是與人性相關、與自然相關的滿滿心意。這些心意,不僅僅需要我們能夠感同身受,更要求我們因此有所行動。為公益,為慈善,為那些需要關注的人與自然,為全社會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