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
1
那年我讀大三,住四人寢室。白天大家都在忙著為畢業(yè)后的日子做籌劃,晚上熄燈后的一小段時間,就借著從走廊鉆進門縫的稀疏燈光,分享各自的困惑和彷徨。
那時,我們的眼界很低,能夠設想的未來不過是考研、工作、出國。A說:“我爸在家鄉(xiāng)給我找了一份工作,雖然是穩(wěn)定的國企,可是我不太想這么早就進入社會,不知道該不該考研……”B說:“我要去英國念書,但沒決定到底是去斯旺西還是利物浦?!蔽要q豫了一下說:“我挺想去工作的,但也想去留學……”輪到鄭同學,短暫的安靜后,她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想畢業(yè)之后先去工作,一邊攢工作經(jīng)驗一邊攢錢,計劃兩年攢出足夠的銀兩,然后去法國生活……”
寢室頃刻間寂靜無聲,鄭同學毫無察覺地繼續(xù)講,還帶一點澎湃的情緒:“我想盡早地開始學法語,利用畢業(yè)前這一年時間,一邊找工作一邊爭取考下法語四級證書,最好是能找到和法語相關(guān)的工作。每天堅持學習一個小時的法語,在去法國前至少要達到小學生的語言水平……”
這是一份多么周密翔實的計劃,可是躺在硬板床上,望著天花板憧憬著法國生活的鄭同學,和那個迷人的時尚之都相差的不止一張機票的距離。這個來自鄉(xiāng)下的姑娘,說不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經(jīng)常頭頂著貝雷帽,穿著皮夾克、七彩褲襪、圓頭皮鞋,很頑皮地出現(xiàn)在校園里,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也渾然不覺。她真的會到那個盛產(chǎn)文學和時尚,人人都吃奶酪嘗鵝肝品紅酒的地方去?
隔壁的鼾聲響起,我們也各自掖緊被角醞釀睡意,夜深了,鄭同學一定在做夢。
2
那一年,我們都在忙著為各自的前程奔波,誰也沒看到鄭同學五點鐘起床去晨讀的樣子,也沒理會她對著法國電影反復模仿對白的情形??墒敲慨斕崞鹚偸菚腥苏f:“她不是要去巴黎看鐵塔嗎?”笑聲一片,特別刺耳。
那時的鄭同學,深夜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默讀法語不小心發(fā)出聲音的時候,會有寢室的姐妹不耐煩地抗議:“洗洗睡吧,又不是明天就要去巴黎!”她夏夜在水房外借著走廊的燈光熱情朗讀時,也會有同班的女生諷刺:“讀的是什么?。筷庩柟謿獾?,還以為自己是蘇菲·瑪索呢?!?/p>
在一個庸碌的環(huán)境中,成為有夢想的異類,是一件十分需要勇氣的事。我和鄭同學接觸不多,也不參與她的八卦,卻在心底暗生佩服——我也有寫作的夢想,卻不如她那般大方磊落,只是偶然在紙上涂涂寫寫,把那些文字置放在只有自己看得到的角落。我總是隱隱地覺得,那些深夜里從被子中透出的燈光,還有半夜去廁所撞到的讀書身影,總有一天會有什么美好的東西,從那樣的努力中孕育出來。
A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最終決定回到家鄉(xiāng)成為國企中一名職員;B考取了利物浦大學,進修商科,市中心就有她愛的沙灘與海鷗;我經(jīng)歷一番掙扎,最后奔去遠方,來到南半球的異國他鄉(xiāng)為未來打拼;而鄭同學,聽說她去了深圳的一家公司,薪水不錯,因為有四級法語證書,可以做一點零碎的翻譯,日子過得踏實向上。
3
在出國的日子里,我經(jīng)歷了很多辛酸的時刻,奇怪的是,每當覺得自己苦到撐不下去的時候,總是會想起當年接觸不多的鄭同學。那束從被子里透出來的手電筒燈光,像是一個信念,照進我孤單的生活里。那一年,我努力寫作,終于敢把一份夢想坦誠地鋪滿流水般的日子。我仿佛從未這樣努力過,凌晨四五點鐘起床,讀書寫作,白天上學夜晚打工,常常在油煙味道濃重的小餐館里結(jié)束一天的辛勞,又在臺燈下的被窩里讀著嚴歌苓的文字取暖。我把文字當作最虔誠的信仰,把生命中發(fā)生著的故事寫進時間的每一個縫隙里。
某一天,我突然收到那個成全了我夢想的郵件,上面的每個文字都在跳著舞,一個可愛的編輯問我有沒有打算寫一本書。我的生活從此更加匆忙,推掉很多沒有意義的聚會,把每一秒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寫作。因此我常常聽見身邊此起彼伏的聲音:“你何必這么拼?”我有時只是微笑,有時忍不住說起“我在寫一本書”。于是,我聽到這樣那樣的回復,大多帶著同樣的語氣——“?。窟@個不好實現(xiàn)的吧!”“就你……”
我在那些有意無意的嘲笑中,開始理解,為什么人們說夢想是一件孤獨的事。我繼續(xù)著忙碌的日子,辛苦很多,朋友漸漸稀少。我一個人點亮凌晨的臺燈,一個人寫下滿腹的心事,一個人抱著書本坐在圖書館里,一個人對夢想始終抱有虔誠的期待。
4
我把書稿整理完畢的時候,電視上正播放著第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最佳改編劇本獎得主格拉漢姆·摩爾站在臺上領(lǐng)獎,他手持小金人,感慨道:“我16歲時曾試圖自殺,因為我覺得自己很怪,很另類,與其他人格格不入。而現(xiàn)在我站在這兒,此刻的我想告訴那些有同樣感覺的孩子,‘我好古怪‘我好怪異‘我真是不合群,沒錯,你是這樣,我肯定你就是這樣,但請繼續(xù)‘怪異,繼續(xù)‘與眾不同,當你成為下一個站在這里的人,請把這番話傳遞下去。”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有些人的面頰上掛著擦不干的眼淚。
經(jīng)歷了一年的掙扎,十萬字的手稿終于到達編輯的手中,成為一本曾被許多人認為“不可以被實現(xiàn)”的軟皮書。我感謝那個堅持凌晨四五點鐘起床寫字的自己,也感謝那些有意無意的嘲笑,就像九把刀曾經(jīng)說過的: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現(xiàn)的價值。即使跌倒了,姿勢也會非常豪邁。
在我寫作最艱難的時刻,偶然在臉書上發(fā)現(xiàn)了鄭同學的蹤跡。她真的去了法國,在埃菲爾鐵塔下留了影,還把一堆世界各地的游客當背景,笑得沒心沒肺。照片里的她,依舊不好看,審美差到不行,黃背心配粉短褲,系一條大紅的頭繩,涂著夸張的藍眼影,腮紅重得像是年畫里的胖娃娃。
但是我想,這個從鄉(xiāng)下跑到巴黎的姑娘,終于沒有人再嘲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