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書鐵券』解讀
近日,中紀委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印出版了《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論述摘編》一書,書中收錄了習近平所說的一段話: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也沒有“鐵帽子王”。
習總書記這段話中用了兩個典故,來指代某些職位很高希望享有司法特權的人。那么,什么是“丹書鐵券”和“鐵帽子王”呢?
“鐵券”外形如筒瓦狀的鐵制品,民間俗稱“免死金牌”。受券人與朝廷各執(zhí)一半。“鐵券”上的信詞最初時用丹砂填字,故稱“丹書鐵契”;梁時用銀字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稱“金券”“金書”,所以后世也稱“鐵券”為“金書鐵券”。
丹書鐵券源于漢代,但漢代的鐵券并不免死,到了后來,一些朝代開國君王對一些功勛大臣頒發(fā)免死的丹書鐵券,以犒賞其跟著皇帝打江山的大功勞。如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對一些功臣“賜以鐵券,以申河山帶礪之誓”。但是,在“謀逆”大罪面前丹書鐵券也不管用。比如開國第一文臣李善長,被全家誅滅——只留下他一個娶了公主的兒子以及駙馬爺和公主所生的兩個孩子,畢竟兩個孩子是朱元璋的親外孫。
“鐵帽子王”是清代特有的稱呼。一些有大功的宗室親貴,被封為親王或郡王,則是世襲罔替,王爵可以一直繼承下去,也就是說,子孫代代有人可以戴上“王”這個鐵帽子。
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話著重強調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現(xiàn)代司法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