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皓 周嘉寧
?
血跡搜索嗅源的試驗與應用
張 皓 周嘉寧
目前,警方在使用警犬搜索血跡物證的訓練中,主要使用解剖血和醫(yī)用血作為嗅源,有少數單位使用活體血作為嗅源。為進一步探究犬在搜索血跡物證中,尋找目標氣味源的拓展訓練和應用空間,廣州市公安局警犬訓練基地使用9頭史賓格犬,進行試驗。試驗中,測試血量均使用5號針管7號針頭滴出1滴;靜止時間為30分鐘。
首先,將9頭試驗犬抽簽分為A、B、C 3組,每組3頭犬。A組使用解剖血作為嗅源,B組使用醫(yī)用血作為嗅源,C組使用兩種血1∶1比例混合血作為嗅源。
經過約1個月,每天10次以上的條件反射訓練后,使用任一組犬搜索另外兩種嗅源氣味,試驗結果如下:
A組犬在對解剖血做出果斷示警的基礎上,當嗅聞到醫(yī)用血時,僅有1頭犬做出重嗅行為,但3頭犬均不能做出示警反應;當嗅聞到混合血時,1頭犬果斷示警,2頭犬重嗅后示警。
B組犬在對醫(yī)用血做出果斷示警的基礎上,當嗅聞到解剖血時,3頭犬均做出重嗅行為,其中1頭犬可做出示警反應;當嗅聞到混合血時,2頭犬重嗅后示警,1頭犬重嗅后不示警。
C組犬在對混合血做出果斷示警的基礎上,對解剖血均可做出同樣示警行為,但對醫(yī)用血,僅有1頭犬可果斷示警,其余2頭犬需重嗅后示警。
結論一:醫(yī)用血與解剖血之間存在氣味差異。
結論二:采用解剖血作為嗅源訓練,犬難以對醫(yī)用血做出示警反應。
在氣味對比訓練后,使用每組嗅源各自訓練1周后,抽取3人活體血,分別布設9個血跡點。
圖為血跡搜索犬
血跡搜索犬在現場搜血
其中,A組2頭犬均需重嗅后做出示警行為,1頭犬果斷示警;B組1頭犬果斷示警,1頭犬重嗅示警,1頭犬重嗅后不示警;C組2頭犬可做出果斷示警,1頭犬重嗅后示警。
結論三:解剖血、醫(yī)用血和活體血三者間均存在氣味差異。
抽取3人活體血,使用離心分離機分離出血清和紅細胞,分別取樣試驗布設9個血跡點。3組試驗犬均對血清樣本做出果斷示警反應。對于紅細胞樣本,除B 組2頭犬和C組1頭犬對其做出探求嗅聞且未做出示警反應外,其余試驗犬均無任何表示。
結論四:犬搜索血跡物證時,主要尋找目標為血清氣味。
鑒于常用3種嗅源間存在氣味差異,其被犬接收的共性信息為血清(淡黃色、透明)這一試驗結論,可進一步拓展現有訓練和使用空間。
(一)避免犬依靠視覺發(fā)現目標物
在以往訓練中,常用嗅源往往因其顏色差異,成為犬探求目標,經過長時間訓練后,容易造成犬對色差區(qū)域做出主動探求的行為。而單一使用血清作為嗅源和目標物,可以基本避免犬依靠視覺搜索的不良行為,進而避免在訓練和實戰(zhàn)中形成搜索盲區(qū)。
(二)擴展訓練范圍
因血跡搜索項目應用范圍廣,訓練區(qū)域不可避免會選擇人流密集場所甚至中心街區(qū)。在布設模擬現場中,使用紅色血往往會給民眾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在訓練中也往往容易引起圍觀,在干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同時,也會對訓練造成諸多負面影響。使用血清作為目標物,可極大程度地減少上述不良影響的產生,也便于警方進一步拓展訓練和使用空間。
(三)精確控制稀釋濃度
目前,訓練常用血液稀釋濃度約為1萬倍,但因血液成分難以控制,實際稀釋濃度則為1~5萬倍不等。單一使用血清,可精確控制血液稀釋濃度,進而訓練、測試和提升警犬搜索稀釋血液能力。
(四)注意事項
使用血清作為嗅源和目標物帶來便利的同時,因其顏色淡、近乎透明的特性,從業(yè)人員應進一步注重規(guī)范化建設,包括訓練計劃、訓練記錄、繪圖標示等,為科學訓練和科學用犬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張皓,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六大隊,510000;
周嘉寧,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區(qū)分局,510000)
(本文圖片由王奕翔提供)
(編輯:顏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