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勛建
(威寧縣 教育局, 貴州 威寧 553100)
●烏蒙論壇
烏蒙山地區(qū)回族字輩排行的自我教育因子探究
——以馬家屯馬氏家族為例
馬勛建
(威寧縣 教育局, 貴州 威寧 553100)
字輩排行通常稱為"輩禮",是家族族譜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確定了每個成員在家族中的人倫關(guān)系,是維系家族成員關(guān)系的紐帶。回族的自我教育融匯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寓教于潛移默化之中。論文以烏蒙山地區(qū)馬家屯馬氏家族的字輩排行為例,對隱藏在其中的自我教育因子進行挖掘分析,以供研究參考。
回族; 字輩排行; 自我教育因子
字輩排行通常稱為“輩禮”,是一個家族族譜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確定了每個成員在家族中的人倫關(guān)系,是維系家族成員關(guān)系的紐帶,這是各民族字輩排行共有的社會功能。烏蒙山地區(qū)的回族流入于元代,定居于明代,壯大于清代,繁榮于當(dāng)代。由于長期與漢彝等民族雜居,部分習(xí)俗不同程度地漢化、彝化,但在宗教信仰方面,歷經(jīng)六七百年仍能恪守清真??梢?,回回民族的生存能力極強,既能主動創(chuàng)新,適應(yīng)環(huán)境;又能自我教育,堅守底線。回族的自我教育融匯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寓教于潛移默化之中。本文以烏蒙山地區(qū)馬家屯馬氏家族的字輩排行為例,對隱藏在其中的自我教育因子進行挖掘分析,以供研究參考。
馬家屯馬氏家族從明朝洪武年間回族馬姓軍官在烏撒①地區(qū)屯田算起,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明朝天啟年間,四川永寧土司奢崇明、貴州水西土司安邦彥叛亂,烏撒疊遭兵燹,祖立譜跡蕩然無存,家族主要成員被殘酷殺戮殆盡,故今馬家屯馬氏家族先祖姓名有史可考是從明朝天啟年間開始的,至今三百九十多年,繁衍十八代,散布與漢、彝、苗等兄弟民族雜居在烏蒙山地區(qū),尤其以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縣,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qū)、魯?shù)榭h、大關(guān)縣,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等地較為集中,現(xiàn)有人口六萬余人,是烏蒙山地區(qū)的回族大姓。其族名來源于明代烏撒四十八屯之一的馬家屯,屯址在今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縣雙龍鎮(zhèn)大地村,距縣城十六公里。
(一)建立家族,修譜濫觴
明朝崇禎二年,“奢安之亂”平定,馬家屯馬氏家族遠祖馬超、馬越、馬起三公“承家簪纓,溯明祖人原籍來歷”②,“為該家族議定排行十代,為昭通回族修譜的濫觴”[1]。因云南省昭通地區(qū)回族大姓均由威寧遷入,歷史上回族家族的所有修譜活動均由威昭魯③地區(qū)族人共同參與。因此,馬家屯馬氏家族是威昭魯?shù)貐^(qū)回族中最早修譜確立字輩排行的家族,其內(nèi)容按五言句式分為兩句:龍玉忠衢圖,朝元金占正。
(二)生存攸關(guān),立碑修譜
清朝后期,皇帝昏庸、政治腐敗,對外軟弱無能,對內(nèi)推行慘無人道的民族壓迫政策,以維護其統(tǒng)治。在西北和西南地區(qū),根據(jù)不同情況煽動回、漢對立情緒,挑起回漢紛爭,“回強則助回以殺漢,漢強則助漢以殺回”④,流的是漢、回、彝等各族同胞的血,維護的是腐朽沒落的滿清王朝統(tǒng)治。清朝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清政府高舉著的屠刀下,馬家屯馬氏家族聚合力量,豎立譜碑,按四言句式續(xù)定排行十六代:履武敏歆,舉步恭讓,肅雍光藻,維家之禎。
(三)尋根溯源,繼往開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回族正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五十六個成員之一,在黨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jié),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策環(huán)境下,回族人民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在各行各業(yè)中嶄露頭角,發(fā)展形勢一片大好。公元1990年,馬家屯馬氏家族史收集整理委員會根據(jù)家族繁衍歷史線索,以五言詩形式新續(xù)三十代:宗本啟天方,崇義臨華唐,明自平良府,揮戈達云疆,青春威昭顯,勤智繼世昌。
馬家屯馬氏家族自明朝末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分三次共議定字輩排行五十六代,若將五十六代看作一個整體,可以管窺其隱藏在字輩排行中的自我教育因子,主要包含政治旗幟、宗教信仰、處世哲學(xué)、族源認知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
(一)政治旗幟
在現(xiàn)有的五十六代字輩排行中,直接涉及政治的就是首次議定的十代字輩排行“龍玉忠衢圖,朝元金占正”中的一個“忠”字。明清時期,一些回族學(xué)者將伊斯蘭教和儒家文化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主張‘忠君順主’,因為‘王者,代真主以治世也’,而‘君者,所以代主宣化,攝理乾坤萬物各得其所’,這一與漢族‘忠君’思想相一致的觀念及其教育導(dǎo)向,使‘二元忠誠’的文化思想逐步在回族群眾中形成,在外敵入侵、困難當(dāng)頭之時,就表現(xiàn)為熱愛祖國、保國護教的行為”[2](P.76)
(二)宗教信仰
根據(jù)馬家屯馬氏族譜記載,高祖馬超長子馬圣龍為大阿訇,馬越長子馬化龍深于經(jīng)學(xué),說明了當(dāng)時烏撒一帶的回回所掌握的伊斯蘭知識還是有一定層次的。盡管族譜中沒有提及高祖三公的伊斯蘭文化知識,但根據(jù)他們所議定字輩排行的涵意來看,在政治上唱響忠君,在信仰中崇拜真主,其漢文化水平之深,其洞察世事之明,令我們嘆為觀止。下面,我們對第一次議定的十代字輩排行逐字逐句解釋。
龍:本為傳說中呼風(fēng)喚雨的神獸,喻皇帝,喻非常之人、杰出俊才,又謂駿馬,《周禮夏官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作為人的姓名或別名主要指俊杰,如“臥龍”義為隱居的俊杰,漢末徐庶薦諸葛亮,魏末鐘會薦嵇康,均用“臥龍”代稱。馬家屯馬氏家族“龍”字輩,在取名時把“龍”字放在姓名最后,結(jié)構(gòu)、意義當(dāng)如“臥龍”之“龍”,義為英雄俊杰。
玉:《說文》:石之美。有五德。喻潔白美善、品德高尚。
忠:《漢語大字典》(1)盡心竭力、忠誠無私。在這里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忠心事君,二是虔誠拜主。
衢:《辭源》(2)四處交錯。比喻樹枝分岔?!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葉壯如楊,其枝五衢?!弊ⅲ骸把詷渲诲e相重五出,有象衢路也”?!稘h語大字典》(3)樹枝交錯、分岔。在這里應(yīng)解釋為交錯、分岔。
圖:《漢語大字典》(5)思慮;謀劃。(7)意圖。把“思慮;謀劃”和“意圖”融合在一起,解釋為“意念”,和上文“忠”“衢”二字結(jié)合起來,即忠心如樹分岔成兩枝:忠心事君,誠心拜主。
把“龍玉忠衢圖”五字的釋義直接連起來就是“英雄俊杰品德高尚,忠心表現(xiàn)為兩種意念”。結(jié)合歷史實際,意思是“英雄俊杰品德高尚,忠心事君,誠心拜主”;結(jié)合當(dāng)今時代要求,應(yīng)當(dāng)解釋為“德才兼?zhèn)?,愛國愛教”的“二元忠誠”觀。
朝:朝廷、朝拜、朝向等。這里解釋為朝拜。
元:本義是人頭,如《左傳襄公九年》:“元,體之長(首領(lǐng))也”,由人之首引申為首領(lǐng)。這里指伊斯蘭教尊崇的宇宙中唯一的神“安拉”。
另有合成詞“朝元”,《辭源》解釋為“道教徒禮拜神仙”。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尋郭道士不遇》:“郡中乞假來相訪,洞里朝元去不逢”。因此,“朝”“元”二字,不論是分開解釋,還是按合成詞語解釋,均通。若按合成詞語解釋,當(dāng)借為“朝拜真主”,是明清時期“以儒釋經(jīng)”“以道釋經(jīng)”的例子。
金:《辭源》(5)五行之一。于位為西,于時為秋,故言金天,金風(fēng)。漢書五行志上:“西方,萬物既成,殺氣之始也?!?這里指面向西方朝拜真主。
占:《辭源》(2)據(jù)有。通“佔”?!稘h語大字典》(1)據(jù)有。也作“佔”。(2)有:具有。這里釋為“占據(jù)”。
正:《說文解字》:正,是也。指正直無偏斜。《辭源》(1)正中,平直。與偏斜相對。這里指正道,即“至清至真,獨得其正”的“正”。
把“朝元金占正”五字的釋義連接起來就是“朝拜主神以西方為正”,稍稍轉(zhuǎn)換一下句式,意思是:“面向西方朝拜真主是我們矢志不渝的正道”。
如果將上句和下句放在一起來分析,當(dāng)為承接關(guān)系。上句說“愛國愛教,兩者不可偏廢”;下句說“信仰的宗教是伊斯蘭教”。
(三)處世哲學(xué)
清朝后期,皇帝昏聵無能,官場昏暗腐敗,民族矛盾尖銳,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清政府高舉著的屠刀下,馬家屯馬氏家族聚合力量,豎立譜碑,續(xù)定排行,繼承發(fā)展。在高壓的政治環(huán)境下,借編排字輩提出了“履武敏歆,舉步恭讓,肅雍光藻,維家之禎”的處世哲學(xué)。
履武敏歆:此句源于《詩經(jīng)·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為后稷?!币獪蚀_理解此句的意思,我們要先了解此詩的背景和第一節(jié)的意思?!啊渡瘛肥侵苁吩娭蟹浅S忻囊黄?,追述周人始祖后稷的事跡?!睹颉罚骸渡瘛?,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是不錯的?!盵3](P.799)明白了《生民》一詩的背景后,我們來看看作為馬家屯馬氏家族字輩排行的“履武敏歆”的意思:
履:《漢語大字典》(1)踐踏;蹈。《詩》:“如履薄冰。”
武:《辭源》(5)足跡。《詩經(jīng)·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漢語大字典》(7)足跡。《離騷》:“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敏:《漢語大字典》(8)通“拇(mǔ)”。足大指名?!对姟罚骸奥牡畚涿綮А!?/p>
歆:《漢語大字典》(7)感動;激勵?!对姟罚骸奥牡畚涿綮А!?/p>
如果把字典意思串聯(lián)起來,就是“踐踏足跡有感”。稍加修飾,其意是“緬懷先輩的足跡”。
舉步恭讓:
舉:《辭源》(5)行動,舉動?!稘h語大字典》(7)行動?!蹲髠鳌罚骸熬e必書?!?/p>
步:《說文》行也?!稘h語大字典》(1)行走;步行?!稌罚骸巴醭阶灾堋!薄秶Z》:“(吳)王乃步就王孫雒曰:‘先之,圖之將若何?’”
恭:《辭源》(1)肅靜,有禮貌?!稌尢罩儭罚骸霸付??!薄抖Y曲禮》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jié)。”
讓:《辭源》(2)謙讓?!稌鴪虻洹贰霸使Э俗??!弊ⅲ骸巴瀑t沿善曰讓?!薄抖Y曲禮》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jié)退讓以明禮?!?/p>
另有合成詞“恭讓”,義為“謙恭遜讓”?!妒酚洝と跏兰摇罚骸氨菹鹿ё尣恍簦t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三國志·吳志·鍾離牧傳》“子禕嗣”裴松之注引晉虞預(yù) 《會稽典錄》:“牧次子盛,亦履恭讓,為尚書郎。” 蘇曼殊 《碎簪記》:“斯人恭讓溫良,好女子也。”
“舉步恭讓”的意思是:“處世、行事當(dāng)謙虛遜讓?!?/p>
肅雍光藻:
肅雍:《詩經(jīng)》中多次提到“肅雝”一詞,《詩·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肅雝,王姬之車”意為嚴肅和睦的氣象;《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形容助祭者態(tài)度嚴肅雍容,《漢書·劉向傳》引作“肅雍顯相”;《詩·周頌·有瞽》“喤喤厥聲,肅雝和鳴,先祖是聽”形容樂聲肅穆和順,《禮記·樂記》引作“肅雍和鳴,先祖是聽”。宋司馬光《瞻彼南山詩》有“自堂徂庭,上下肅雍,靡有不恭”、清錢謙益《吳門送福清公還閩》有“上帝高居儼肅雍,中書退食敢從容”的句子,可以看出“肅雝”逐步被寫作“肅雍”。但不管寫作什么,都包含有“莊嚴雍容,整齊和諧”的意思。
光:《漢語大字典》(4)光彩;風(fēng)采。如:容光煥發(fā)。引申以形容華美。《后漢書》:“府寺寬敞,輿服光麗”?!掇o源》(5)榮耀?!对姶笱彭n奕》:“百輛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
藻:《漢語大字典》(2)華采;華美。曹植:“步光之劍,華藻繁縟。” 《辭源》(3)文采,修飾。文選三國魏曹子建(植)七啓:“步光之劍,華藻繁縟?!?/p>
“光”“藻”兩個近義詞合用,都是指外表、形象上的展示。
“肅雍光藻”的大意是:“內(nèi)部和諧,外樹形象?!?/p>
維家之禎:
維:《辭源》(8):句首句中助詞。《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薄稘h語大字典》(8)表示判斷,相當(dāng)于“乃”“是”“維”。
楨:《辭源》(2)筑墻時豎立在兩邊的木柱。引申為主干、支柱。王宗石《經(jīng)分類詮釋》據(jù)《校勘記》謂“楨”字唐石經(jīng)初刻“楨”,后改為“禎”,“禎”,含有吉祥福慶之意。
《詩經(jīng)·大雅·文王》中有“維周之楨”的句子?!段耐酢肥恰洞笱拧返氖灼桧炛芡醭牡旎呶耐跫Р?。朱熹《詩集傳》據(jù)《呂氏春秋·古樂》篇為本詩解題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國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薄熬刺旆ㄗ妗笔瞧渲黝}?!熬S周之楨”在詩中的意思是:“(這些賢士)是周朝棟梁之臣”。馬家屯馬氏家族字輩排行的“維家之禎”直接套用了《詩經(jīng)·大雅·文王》中“維周之楨”的格式,連接以上三句用現(xiàn)代漢語表達,大意是:“學(xué)習(xí)先輩,恭謹行事,內(nèi)構(gòu)和諧,外傳美譽,立家之基?!?/p>
可以看出,該族在清朝后期高壓的政治環(huán)境中,以字輩排行的形式提出了以下生存處世哲學(xué):“遵循先祖英雄的步伐,行事處處恭謹謙讓,(家族)和諧順暢美名播揚,作家道常興的棟梁。”
(四)族源認知
1990年新續(xù)的三十代字輩排行,根據(jù)《馬家屯馬氏族史資料》⑤的解釋,可以清晰地了解該族發(fā)展的歷史脈絡(luò)。
宗:祖宗。本:本來。啟:開始。天方:阿拉伯的舊稱。
崇:尊重,重視。義:情誼。臨:光臨,來到。華:中國。
“宗本啟天方,崇義臨華唐”的意思是“我族祖先本始于阿拉伯,唐朝時候,大食國(阿拉伯)與中國疆土相連,睦鄰友好,我祖先在友好交往中與華人情深意長而留居中國”。
明:明朝。自:從。平良府:今甘肅省平?jīng)鍪?,原為陜西省平?jīng)龈?/p>
揮:揮舞。戈:兵器。達:到達。云疆:云南疆土。
“明自平良府,揮戈達云疆”的意思是“明朝初年,我祖先自平?jīng)龈S軍南征而到云南”。
青春:指馬家屯馬氏家族建立初期。威:威勢,威風(fēng),也含威寧之意。昭:明顯,也含昭通之意。顯:顯赫。勤:勤勞。智:智慧。繼:繼往開來。世:世代。昌:昌盛。
“青春威昭顯,勤智繼世昌”的意思是“明末清初,我族祖先軍農(nóng)結(jié)合,出了一批知名將領(lǐng),在烏撒烏蒙(今貴州威寧、云南昭通)顯赫一時。后來,以勤勞和智慧為本,使子孫繁衍昌盛興旺,繼往開來”。
可以看出,馬家屯馬氏家族通過三十代字輩排行清晰地敘述了該族的發(fā)展歷程,提升了家族成員之間同宗同脈的認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綜上所述,馬家屯馬氏家族字輩排行中隱藏的自我教育因子包含政治旗幟、宗教信仰、處世哲學(xué)及族源認知等方面的內(nèi)容。政治態(tài)度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含家族)對統(tǒng)治王朝的政治傾向性;宗教信仰是回族區(qū)別于漢族的主要標志;處世哲學(xué)體現(xiàn)一個家族及其個體的生存策略;族源認知是家族成員之間血緣關(guān)系的相互認可,是一個家族凝聚力的紐帶。不過,家族是民族的組合材料,一個個回回家族組合成了整個回回民族。回族是以中華大地為生存土壤,以漢文化為發(fā)展基礎(chǔ),以伊斯蘭價值觀為終級目標取向的民族,愛國愛教是回回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當(dāng)國家處于危難之時,回族便會挺身而出,獻身于國家的獨立與自主,服從于中華民族的整體大局?;刈遄州吪判兄须[藏著方方面面的自我教育因子,文化蘊涵極為豐富,只要我們加以重視,深入挖掘,對弘揚民族文化,增進兄弟民族對回族的理解,促進民族團結(jié),實現(xiàn)各民族共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注釋:
①今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縣和赫章縣大部.
②馬家屯馬氏家族.馬家屯三公世系碑記,貴州省威寧縣雙龍鎮(zhèn)大地村馬家屯祖墳山,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立.
③今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縣、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qū)、魯?shù)榭h“兩縣一區(qū)”的回族連片聚居區(qū).
④李正清.咸、同昭通回族抗清史料集.昭通文史,1993(10月).
[1]李正清. 昭通回族宗譜研究[N]. 云南日報,2010-3-16(B5).
[2]蔡國英. 中國寧夏回族教育[M]. 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6.
[3]程俊英, 蔣見元. 詩經(jīng)注析[M]. 北京:中華書局,1991.
The Research of the Self-educational Factors Reflected in the Order of Generations in Families of Hui Ethnic Group in the Wumeng area——Take the Ma family of Majiatun as an example
MA Xun-jian
(Weining Education Bureau, Weining , 553100, China)
The order of generations is commonly called “Beili” in Chinese, which is the essential part of the genealogy of a family. It determin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embers in a family and it is the bond that links each family member. Hui Ethnic Group’s self education is involved in every aspect of their social life. They think highly of edcation,as the saying goes: One should learn from his birth to his death. This essay aims at digging into the self-educational factors hidden in the order of generations and analyzing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 Ma family of Majiatun in the Wumeng area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study.
Hui Ethnic Group; the order of generations; the factors of self-education
2015-06-24
馬勛建(1979— ),男,貴州威寧人,主要從事民族教育及地方歷史文化研究。
C955
A
2095-7408(2016)01-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