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明
內心深度覺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核心密碼
張世明
如今,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教師只有真正發(fā)展、成長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才有依托,學??沙掷m(xù)發(fā)展才有足夠的“軟實力”。為此,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可謂殫精竭慮,各學校也頻頻使招,但是環(huán)顧四周,不思成長或被成長的教師不在少數(shù),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職業(yè)精神 “自由落體”已成為教育的近憂。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些教師喪失了個人理想,在生活中缺少一種價值的召喚,也就是說,個人沒有獲得價值追求的精神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學校使出再多的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招數(shù),也只能屬于外在的理性和規(guī)約??磥?,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發(fā)展不能單單依賴于外部動力,更為關鍵的是依靠教師的內生力量和自我挖掘,喚起深度的內心覺醒和行為自覺。內心深度覺醒的教師,他們才會去遙望遠方,才會去努力奮斗,富有成效地發(fā)展自己,也才能激揚創(chuàng)生學校發(fā)展的根本力量。
內心深度覺醒的教師,會彰顯出如下自主發(fā)展的內在品性:
內心深度覺醒的教師會自覺以“讀書人”的身份徜徉于書籍的世界。讀書,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讀書需要有內在驅動力,缺乏內在驅動力的人,如同無源之水,行而不遠。當教師內心深度覺醒的時候,讀書對他們來講就有內在驅動力,他們讀書不是為了明天上課,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對知識的渴求。他們會自覺用讀書學習來涵養(yǎng)自己的教育底氣,通過教育理論學習來豐富自己的理論涵養(yǎng),通過人文閱讀來積淀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通過廣泛涉獵來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讀書,讓他們的心靈站在了高處,使他們得到一個不同于以往的視野。就這樣,讀書不僅增強了他們的教育理性,讓他們獲取了教育智慧,同時,讀書也豐厚了他們的 “精神底子”,改變了他們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tài),于是他們的教育生命也就會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成長的狀態(tài),他們就會向著天空、向著陽光枝繁葉茂地成長。
內心深度覺醒的教師會自覺以“反思”的襟懷走進教室。他們會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保持清醒的理性和懷疑審慎的態(tài)度。于是在教育教學中,他們會 “瞻前顧后”,對自己的行為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問幾個 “為什么” “怎么樣” “有什么依據(jù)”等等,不斷向自己的觀點和行為提出挑戰(zhàn),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不斷地豐富實踐智慧,探尋事情的本來面目,從而進入到教學的本質中去;他們會不斷體驗教育的理念、理論、方法,去改造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的教育生活質量,升華自己的教育精神和教育理想;他們會審視課堂教育的價值,探討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他們往往會把自身實踐反思與所學的理論結合起來,去自覺尋求一定的教育理論支撐,用理論指導實踐,再用自己的實踐反思充實著、豐富著、論證著或修正著某種理論,如此推動著自己向高位發(fā)展。正因為如此,教育教學工作對他們來講,便成了一種時時具有新鮮感、富有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內心深度覺醒的教師會自覺以“探究”的姿態(tài)從事教育教學。內心沒有深度覺醒的教師往往只盯著如何適應職業(yè),而內心深度覺醒的教師則會把目光瞄準職業(yè)的超越性,他們會以研究的態(tài)度與精神融入教育教學生活。面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他們不會無視或回避,不會將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作為工作中的障礙,不會因此而怨聲載道,恰恰相反,他們會將問題及問題的研究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階梯。在教學研究中,他們會努力從已有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內化理論,提升自己對教育教學的基本認識。同時他們又會不斷地通過反思和解剖實踐,來積極地積累、建構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所以這樣的教師不僅有行動,更有想法、有思想。正因為如此,他們發(fā)現(xiàn)了教育教學工作的精彩,也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多彩的課堂生活。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只有變外在的推動為內在的需求,才能真正激發(fā)其內驅力。同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依靠外部力量是難以奏效的,而是要源自于教師生命的超越性,需要他們內心深度覺醒。內心深度覺醒的教師,才會走上一條由身體到心靈的文化構筑之路,專業(yè)發(fā)展才會真正成為他們的一種需求、一種態(tài)度、一種自然而然的行走方式與生活樣態(tài)。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八里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