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濤
讀史札記
岳母刺字
○趙林濤
自古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后漢書·韋彪傳》)。岳飛的忠,千載之下,盡人皆知,而他的孝,卻鮮有人談及?!督鹳⒋饩帯肪砭拧哆z事》中記載:
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紛擾,母命以從戎報國,輒不忍。屢趣之,不得已,乃留妻養(yǎng)母,獨從高宗皇帝渡河。河北陷,淪失盜區(qū),音問絕隔。先臣日夕求訪,數(shù)年不獲。俄有自母所來者,謂之曰:“而母寄余言:‘為我語五郎,勉事圣天子,無以老媼為念也?!蹦烁`遣人迎之,阻於寇攘,往返者十有八,然后歸。先臣欣拜且泣,謝不孝。
《鄂國金佗粹編》二十八卷及《鄂國金佗續(xù)編》三十卷,是岳飛的孫子岳珂編纂、研究岳飛最主要的史料。岳飛冤案于宋孝宗時平反,宋寧宗時又追封岳飛為“鄂王”。“金佗”是嘉興府城內(nèi)的坊名,岳珂曾在金佗坊中居住。
如上所述,岳飛起初“不忍”棄母而去,迫不得已,乃“留妻養(yǎng)母”,家鄉(xiāng)陷落,他“日夕求訪”,歷經(jīng)險阻,終歸團圓。除此之外,《宋史》列傳卷一百二十四《岳飛傳》還記載:“母有痼疾,藥餌必親。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家無姬侍?!?/p>
誰說忠孝不能兩全?在中國人的文化血脈中,有一種亙古不變的價值追求叫“家國情懷”。這種追求,意味著“奉獻”,甚至是“犧牲”。“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光)、“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這樣的豪情壯志,不僅是“忠”,而且是“孝”——為社稷江山盡“全忠”,為天下父母盡“全孝”。岳飛便是這樣一位極富犧牲精神的忠臣和孝子。岳母姚氏,送兒“從戎報國”,勸兒“無以老媼為念”,詮釋和代表的則是無數(shù)普通的母親樸素而偉大的“家國情懷”!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岳母刺字”的故事。有“好事者”考證,一個農(nóng)村婦女,哪里會有刺青那么專業(yè)的技術(shù)?其實,無論誰怎么說,我們這些聽著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長大的一代人,都不會懷疑“岳母刺字”的真實性?!霸滥复套帧蹦欠嫞呀?jīng)清晰地印在我們的記憶里;“盡忠報國”四個字,分明就刻在岳飛的背上,也深深地刻在我們這些后輩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