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鋒
人教版新課標生物七年級上冊教科書中設計了很多實驗,擬通過實驗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便于學生理解,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但是,教材上的部分實驗存在不足之處。
1 有關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
第三單元第五章第二節(jié)“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材通過演示實驗來證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產(chǎn)生二氧化碳等。但是,教材上的實驗有一定的缺陷。
1.1 教材實驗原型
為了證明植物呼吸作用能釋放二氧化碳、消耗氧氣,原教材設計了兩個演示實驗,如圖1、圖2所示。
1.2 不足之處
該實驗設計不夠嚴謹。① “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的演示實驗中沒有設計對照實驗。② “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演示實驗沒有排除無關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種子呼吸消耗氧氣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過多也會導致蠟燭熄滅),沒有遵循對照實驗單一變量原則,實驗結果缺乏說服力。
1.3 改進方法
在“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演示實驗”增加一組對照實驗裝置(瓶內(nèi)放煮熟的種子);“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演示實驗”裝置中,各放入一小包氫氧化鈉粉末或熟石灰粉末,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以排除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的干擾。
2 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
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一節(jié)中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的實驗也存在不足之處。
2.1 教材實驗原型(圖3)
2.2 不足之處
① 學生誤以為擰緊瓶蓋就沒有空氣了。② 3號瓶內(nèi)較多的水并不能完全阻止空氣,實際操作時,3號瓶內(nèi)種子也會萌發(fā)。③ 罐頭瓶橫放容易滾動,3號瓶滾動造成水移位,瓶內(nèi)種子同樣有空氣了,3號瓶內(nèi)放較多的水就失去了意義。
2.3 改進方法
將罐頭瓶改成容積較小的瓶子(如小廣口瓶或小藥瓶),將其中一個灌滿水蓋緊或擰緊瓶蓋就可以造成沒有空氣的條件了。瓶子都豎著放,這樣的實驗裝置更加穩(wěn)定。
3 其他實驗
3.1 練習使用顯微鏡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jié)“練習使用顯微鏡”中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物鏡放大圖是錯誤的(圖4甲)。物鏡上有黃色圓圈的物鏡才是放大10倍的物鏡(圖4乙),而藍色圓圈的是放大40倍的物鏡(圖4丙)。判斷物鏡放大倍數(shù)不應僅憑圓圈顏色,而應依據(jù)物鏡表面標色的第一排數(shù)字的第一個數(shù)值。
3.2 觀察植物細胞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節(jié)“植物細胞”第六步“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但教材圖示給學生造成錯覺,以為是同一側吸引(圖5甲),因此第6步的圖示應該改成左手從左側吸引(圖5乙)。
3.3 觀察葉片結構
第三單元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的“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材料用具中不需要碘液,因為該實驗不需要染色。
上述實驗如果略加完善,則更加完美,學生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