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少玲
摘 要 以部級優(yōu)課“鳥的生殖和發(fā)育”為例,采用“引導,觀察,探究,討論”教學模式進行課程設計,多機位課程拍攝,Vegas多機位編輯模式,剪輯優(yōu)化,提高了初中生物優(yōu)課的制作效率和品質。
關鍵詞 GSPD 生物優(yōu)課 多機位編輯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課程設計
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課程采用“GSPD”式教學模式,即guide、search、probe、discuss,分別為引導、觀察、探究、討論。教師以明確的任務驅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鳥的生殖和發(fā)育”是八年級《生物學》下冊“生物生殖和發(fā)育”的內容,涉及到的實驗可操作性強,實踐活動也與學生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
1.1 觀察鳥卵,引入探究
課堂開始,教師展示一個真實的鴕鳥卵,引來學生一陣驚呼。教師乘勢提問:你們認識哪些鳥卵?它們的大小一樣嗎?它們的內部結構相似嗎?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帶領學生進入神秘的鳥卵探究之旅。
1.2 一探卵殼上的氣孔
教師引導:生活中,洗過的雞蛋一般比沒洗過的雞蛋容易變質。卵殼表面是否具有可以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的氣孔?
學生用溫水或用數(shù)碼顯微鏡進行觀察探究。學生觀察溫水中的雞蛋的卵殼上是否有氣泡產(chǎn)生,并將小塊卵殼置于數(shù)碼顯微鏡下觀察,明確卵殼表面有許多氣孔。
1.3 二探雞卵及鵪鶉卵的內部結構
教師引導:生活中,你們對雞卵并不陌生,雞卵內部有哪些結構呢?是否只具有卵黃、卵白?教師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講述由外到內、層層深入的基本觀察方法,并提醒學生觀察應做到全面細致、實事求是。
學生開展兩人合作探究:從雞卵的鈍端開始,用鑷子將卵殼敲出細小的裂紋,并剝離卵殼,將內容物倒進培養(yǎng)皿中。學有余力的小組可進行鵪鶉卵結構的探究。
學生觀察白色的外殼膜、氣室等結構;將透明的物質倒入培養(yǎng)皿后,繼續(xù)觀察。一般學生會很快發(fā)現(xiàn)卵黃上的小白點(胚盤),但是胚盤也有可能在卵黃朝下的一面。教師給予學生適當?shù)挠^察方法的提示。
教師鼓勵學生小組代表進行表達和交流,引導學生講述本組的觀察過程和觀察結果:你看到了什么結構?該結構顏色、狀態(tài)如何?在雞卵的什么位置?雞卵和鵪鶉卵的結構相似嗎?學生在觀察、分析和交流中,認識雞卵的結構,并明確:(1) 卵殼里面的白色膜狀結構是卵殼膜,有兩層,兩層卵殼膜中間的小空腔是氣室;(2) 內層殼膜包裹著的透明膠狀物質是卵白;卵白中間的黃色結構是卵黃;(3) 卵黃的表面有卵黃膜包被;卵黃的兩端的有白色帶狀的結構——系帶;(4) 卵黃的小白點是胚盤;(5) 不同的鳥卵大小不一,但內部的基本結構式相似。
1.4 三探鳥卵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教師引導:由學生代表展示課前參觀養(yǎng)雞場收集回來的圖片集,并對養(yǎng)雞場從人工授精到雞卵孵化、胚盤發(fā)育、小雞出殼整個過程進行簡單的講解。
學生聆聽,并回憶觀察雞卵孵化的全過程。
學生分組討論:(1) 卵殼、卵殼膜、卵白、卵黃、胚盤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各有什么功能?(2) 卵的哪一部分將來發(fā)育成雛雞?(3) 是否所有的雞卵都可以孵出小雞?學生在觀察、分析和交流中,認識雞卵各結構的功能。
1.5 四探鳥類生殖和發(fā)育的過程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孔雀開屏的圖片,并由學生表演情景劇“嫁給我吧”:3位男學生扮演雄鳥,1位女學生扮演雌鳥。3只“雄鳥“抖動衣服作開屏狀,比歌喉、比舞姿,“雌鳥”遲遲不表態(tài)。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全班興趣高漲。教師乘勢追問:鳥類的繁殖還有哪些過程?
學生觀看影像資料“鳥類繁殖過程的行為”,在悠揚婉轉的鳥鳴聲中,驚嘆著生命的鮮活,品味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思考著鳥類生殖和發(fā)育的基本過程。
學生小組討論:鳥類生殖和發(fā)育一般包括哪幾個步驟?是否所有的鳥類繁殖都經(jīng)過這些步驟?學生在分析、交流和總結后,明確鳥類生殖與發(fā)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chǎn)卵、孵卵、育雛”等過程,個別鳥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雛。
1.6 總結歸納,擴展提升
教師完成板書,學生進行補充。師生共同歸納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
教師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開展一些課外探究活動。如:前往本市銀屏山或森林公園,開展觀鳥活動;開展人工鳥巢制作比賽,給校園的小鳥安家,進一步增強愛鳥護鳥的意識。
2 多機位課堂拍攝
準備兩臺型號、設置一致的攝像機,機位布局如圖1所示。1號和2號機位為固定機位。2號機主要以拍攝小全景和中景為主,拍攝教師和部分學生的圖像,除上課開始以大全景進入外,其余時間主要以近景拍攝講課教師,拉近主講教師與觀眾的距離。2號機鏡頭移動較少,確保畫面基本全程可用。1號機主要承擔學生特寫任務,用于表現(xiàn)課堂氣氛。1、2號機位均相互處于盲區(qū)內,以避免鏡頭中出現(xiàn)另一臺攝像機。一般專業(yè)拍攝公司還會有3號機、4號機,但機位多難以布局且設備成本費用高。本次采用Office Professionan 2013自帶的錄屏功能錄制電腦課件屏幕(圖2),以此達到雖然兩臺機拍攝,但有三種畫面取景的效果。
2.1 攝像機連續(xù)工作
拍攝期間,攝像機盡可能連續(xù)拍攝。
2.2 多機位配合
學生實驗操作需要特寫時,2號機保持小全景不動。1號機緩慢調整(推、拉,移、搖)鏡頭至特寫學生,緩慢將焦距拉近,待特寫完畢后,再緩慢回到學生的總體畫面。此時注意拍攝畫面的穩(wěn)定過渡,以確保始終有可用片段。
2.3 有誤片段處理
由于是錄像課拍攝,多臺設備多名工作人員在運作,授課教師及學生難免精神緊張,容易出錯。此時,并不需要整節(jié)課重新拍攝,只需要授課教師示意學生回到出錯的地方重新授課即可。攝像機正常工作,后期Vegas Pro能對有誤視頻片段進行修復處理。
3 基于Vegas多機位剪輯的視頻處理
Sony Vegas 是一款非線性音視頻編輯軟件,由 Sony集團旗下子公司Sony Creave Software開發(fā)。Sony Vegas擁有多機位編輯的工作模式,可以方便地對多臺設備同時拍攝的畫面以“虛擬現(xiàn)場”的方式進行編輯。
3.1 軟硬件配置
軟件使用 Vegas Pro 13.0,同時安裝該軟件的簡體中文漢化包,并注冊激活。
3.2 導入媒體
將要用的視頻、圖片、音頻等進行命名并編號,打開Vegas Pro→文件→導入→媒體,將不同機位拍攝的視頻拖曳添加進不同的視頻軌進行剪輯。
3.3 多軌道對齊
多軌對齊是進行多機位編輯前的關鍵步驟,多軌對齊確保不同攝像機上的圖像和聲音能夠同步呈現(xiàn)。如果拍攝時使用了場記板,每個視頻開頭處都能找到一條“尖銳”的聲音線。如果沒有使用場記板,可以以教師上課口令“上課”或其他典型的聲音波形為基準,擴大聲音波形,三條視頻軌根據(jù)明顯的聲音標簽反復拉動對齊,即可確保多個視頻同步。
3.4 Vegas多機位編輯模式
確保各機位素材已同步對齊(圖3)。將其他素材的聲音軌道刪除,只留下一個聲音軌道的聲音素材。按住Shift鍵選中需要進行多機位切換的軌道功能區(qū)。再將選中的軌道創(chuàng)建為多機位軌道:工具→多機位→創(chuàng)建多機位軌道,選中的所有軌道將合并為一個軌道。激活多機位編輯:工具→多機位→啟用多機位編輯,預覽窗口分割成四個屏幕顯示(圖4)。進行多機位切換編輯操作:按空格鍵播放,預覽窗口中點擊想要切入的鏡頭,編輯操作便完成。
2.3.5 添加片頭、片尾、字幕
將已經(jīng)錄制好的片頭片尾導入到媒體庫,再拉動到視頻軌的起始部位和結尾部位。在已有的視頻軌上再添加一個視頻軌,點擊媒體生成器,找到字幕和文件,將適用的字幕樣式拉動到視頻軌,輸入相應文字即可。由于上軌道覆蓋下軌道,因此可拉動字幕長度,以決定字幕在視頻中出現(xiàn)的長度(圖5)。
3 Vegas多機位編輯的優(yōu)勢及局限性
Vegas多機位編輯的應用能高效處理多臺機視頻的合成,通過聲音軌道的擴大,即便視頻軌眾多,一次即可完成所有軌道的對齊,方便而且精確。另外,通過Vegas多機位編輯模式,主講教師能夠以“虛擬現(xiàn)場”的方式,身臨其境地參與到鏡頭挑選中。主講教師對課堂內容的熟悉程度較剪輯人員更高,對特定課堂內容下不同鏡頭的表現(xiàn)力有較好的判斷。此外,主講教師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口誤、小錯誤等有更明確的意識,在后期剪輯中容易發(fā)現(xiàn)、及時修正。因此主講教師參與的后期剪輯對精品課程質量提升十分有利。
總之,利用Vegas的高效多機位編輯功能,結合其他軟件的輔助處理,創(chuàng)建精品優(yōu)課資源對于普通的一線教師不再是一件難以實現(xiàn)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王娟,孔亮.精品課程研究主題衍變及其對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啟示[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8):97~98.
[2] 楊宇杰,劉佳璐,程亮等.Vegas多機位編輯在精品資源共享課開發(fā)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4(24):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