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杰
小石頭山記
離城十里許,有一座小石頭山。同窗相邀,遂驅(qū)車往觀之。
至狐貍山,有青山亦有奇石,石借色于山,山借色于云,甚覺其妙。山上怪石嶙峋,巨石猙獰,亂石矗矗,細(xì)石轔轔?;蛐燮?,或俊逸,或清幽,或渾厚,有狀如犀牛,有形似伏虎,有靜肖玳瑁,有動如奔馬者,更有石宛若天仙,驚鴻游龍,由天而降,縹緲而至,亭亭玉立?;ㄖ悖?,水之清,山之光,美人之姿態(tài),皆不可名狀。誠山不在高,但須不俗;石不必奇,但須得趣。
沿一蜿蜒小徑,曲折前往,一路聞高枝啼鳥,覽小川游魚,臻后山有一窈然巖洞,深達數(shù)百米,入之甚寒。明清民國,為山匪藏匿之處;日寇入境,嘗為鄉(xiāng)民避難之所。惜乎山上一座望云庵已頹毀。瞰山下古民居、古建筑、古石橋清晰可辨。
游歷之山水,不必過求其妙。與三五好友,登山覽小,田野阡陌,盡收眼底。遠(yuǎn)處峰巒起伏,若斷若續(xù),隱隱約約,蜿蜒連綿,逶迤而來。春暖花開之時,山上當(dāng)綠草盈野,山花爛漫,蝶舞蜂喧,百鳥啼唱;夏日萬物爭榮,芳菲正濃,遠(yuǎn)山氤氳,宛若仙境;至秋天高云淡,霜葉漫坡,流光溢彩,令人陶醉;一俟入冬,瑞雪紛飛,山如玉簇,林如銀妝……四季流轉(zhuǎn),景象變幻,別有一番情趣。
于此山中,壘石邀云,栽松邀風(fēng),筑臺邀月,春聞鳥鳴,夏聽蟬聲,秋看落葉,冬賞白雪,晝攝倩影,夜觀星辰,任世間閑愁千萬斛,不叫一點上眉頭,真乃一心靈小憩之地也。由來乘興而至,興盡而返,何必舍近而求遠(yuǎn)?昔人云:游玩山水,亦復(fù)有緣。茍機緣未至,則雖近在數(shù)里之內(nèi),亦無暇到也。今機緣湊巧,得暇登臨此小石頭山,閑坐石上,淡然心性,靜看日落煙霞,云散萍聚,旨趣益遠(yuǎn),亦不虛此行焉。
尋道斷龍嶺
在九龍嶺的末端,有一座山,叫做斷龍嶺。
擇這樣一個陽光溫柔的冬日,偕三五好友,從容地走進這一方山水,做一番跋涉,也別有情趣。
山道彎彎,兩旁雜草叢生。生死與榮枯,或安祥,或?qū)庫o。
走進這一方山水,我靜靜體悟著青山碧水,云靄朦朧,領(lǐng)略草木之興衰,聆聽天籟之音。
山可以滌志,水可以清心。這些靈動的水波,這些平凡樸素的場景,這些山野的自然風(fēng)情,讓我走出了喧囂,滌凈我心上的塵垢,給我以沉淀,給我以升華。
一個年長的村民,扛著一把長茅刀,在前面撥草尋路,蜿蜒而去。
他那硬朗的黝黑的肌膚,如同大山里的瘦削兀立的巖石。
一個砍柴人,背著一梱柴火,從山上下來,他那佝僂的背腰,像極了隆起的大山。
幾個獵人,一群獵狗,鉆進了草叢。
風(fēng),輕輕地吹動。狗與獵人比風(fēng)跑得更快,都消失在時間的深處。
穿梭在那一片竹林,薄嵐相繞,宛如置身在綠色的海洋里。那海啊,綠得那么幽靜,那么含蓄,綠得那么沁人心脾。
在這冬季的末梢里,綠色更是心情的現(xiàn)場。人在路上,綠色常催生夢想。
那么,就到竹林中小憩片刻,聆聽鳥兒歡樂的鳴囀,靜觀竹濤輕輕地蕩漾。
你看,那一根根修竹,姿勢多么從容、安然、舒展,仿如一段段情感豐盈的人生。
漫山的紅山果,如同一個個鮮艷的女子,站在山坡上,等待著情人的歸來。
一生鐘情,只為涅槃一次,這就足以飽滿此生。
踏著石上的苔蘚,愈往上,愈陡;愈前行,愈險。這一路,坦途很短,只有荊榛草莽相隨。
遙望前方,山色有無,巖石嵯峨,峰回路轉(zhuǎn)。
一行飛鳥,盤桓于頭頂。
那年老的村民,還在一路披荊斬棘,一往無前地行走著。
雜草叢中,劈出一條道路來。由難變易,其實,也就是熱愛生活者的一種信念。
我攀著亂石,揪著藤蘿山草,汗流滿面,只管一路往前。
崎嶇步步降伏,心情層層遞揚。
多少曲折的道路,都可以海闊天空;多少繁蕪的過程,都可以云淡風(fēng)輕。
登上山頂,白云繚繞,極目遠(yuǎn)望,田間阡陌縱橫,河塘碧水蕩漾。
眺望著這些不用濃墨重彩勾勒的田園山水畫,征服的快感風(fēng)起云涌于胸襟間。
生命,其實挺簡單,不過就是一場跋涉。
人生如此真實,經(jīng)過歷練的靈魂,可以泅渡所有的滄桑和凋零。
一切,必將在春天里重逢!
龍山云霧
據(jù)聞,邵陽境內(nèi)之山,惟龍山最大而與南岳衡山等高,故其頂名岳平。
幾名中學(xué)同學(xué)相約,登岳平云頂。
時序已是暮秋了。一場秋雨,更添了幾分寒意。
覓一條小徑,攀蘿直上。輕霧徐來,潔凈而新鮮,似輕柔而溫潤的夢,在臉上,在手掌心里融化了。
越往上走,峰勢越險,霧越?jīng)坝?,道路也更顯濕滑。大家互為照應(yīng),相攜相扶。
是啊,這世界那么大,能夠相遇且重逢,能夠相互欣賞又惺惺相惜的人,實在不多。
這么多年來,大家各自奔忙,為功利、為浮華、為熱鬧,難得有這般閑情逸致,這樣一路攀爬——在這大氣磅礴詩意蘊藏的山間,在鳥跡獸蹤花泥葉土間,獲得心靈深處的寧靜。
不時,有從山頂下來的登山者,說山有多高,道有多遠(yuǎn),霧有多濃。其實,對于前途,我更喜歡一切未知的,那不可捉摸的神秘,正如同喜愛這鋪陳漫漶的迷霧一般。
變幻莫測,也不失為一種美麗。
越一座山,看一段景,野花、飛鳥、落葉、群峰、萬壑、天籟,景之變幻,山之起伏,白霧在走動,在停留……傷痕與苦難都留在身后,恍恍惚惚,若隱若現(xiàn)。任往事回憶,在霧中跌宕起伏,越過我們的骨頭縫隙,飄飄冉冉,漸行漸遠(yuǎn)。
這里離市聲遠(yuǎn)了,離塵囂遠(yuǎn)了,離紛擾遠(yuǎn)了,這里只有一縷霧氣流淌在山坳里,一根被風(fēng)吹彎了的白草在搖曳,一匹白云奔馳在山巔上,只有大自然賦予的泥濘、濕滑、心情與生命……
人生,有時真像這龍山上的秋日迷霧。這些霧啊,又要穿過我們,游到哪里去?我們無法猜測,百年后,這些霧又將與誰相遇?又將有誰站在這迷霧中兀自懷想?
在這秋日無邊的霧里,是那漸行漸遠(yuǎn)的夢想,是那走散后又重逢的面容。
回首,青春停在山腰,泊在霧里,如迷夢一般,時光仍在一往無前的行走。
走著走著,晶瑩了額上的汗水,縱橫了身上的荊棘;走著走著,那曾經(jīng)的伏波柔浪,都稀了;走著走著,那曾經(jīng)豐潤明亮的臉龐,都寫上了滄桑。
左邊是霧,右邊是霧,前后還是霧。一路上,從稀薄到稠濃,從迷惘到純凈,與霧結(jié)伴而行,便到了山頂,眼前豁然,群峰四出,龍山橫亙,春夏秋冬在眼底倏然蜂擁而過。
任何迷霧都是轉(zhuǎn)瞬即逝。陽光只會被遺忘,而絕對不會被征服。
讓我們一起眺望,眺望遠(yuǎn)方。遠(yuǎn)方,經(jīng)過霧的漂洗,正美如水彩丹青。
當(dāng)然,我們可以沿著來時的小徑,小心翼翼地返程。
而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時光,卻再也回不去了。
(責(zé)任校對: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