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
本期小小說八題,與筆者的眼中,分兩個層面,一個榜單。
第一個層面:《最后一槍》《眼》《楊七的玫瑰》《垃圾的傳奇》,屬思想層面。
第二個層面:《阿彌陀佛》《野兔子》《守候》《餡餅與陷阱》,屬故事層面。
其中第一層面的四篇,都具備了上《小小說選刊》和年度選本的實力。
先說說屬于思想層面的四篇。
胡世廣的《最后一槍》是一篇動物小說,表象是寫狼性,深層是寫人性。狼王向萬丈深淵縱身一躍,是生存的絕望,更是對貪婪人性的控訴。齊大志的《眼》是一篇寫正能量的佳作。小說隱喻的主題是:比電子眼更能推動進步的是道德自律,即使在商品時代,最動人最育人的依舊是真善美。張曉梅的《楊七的玫瑰》,是一篇在技巧與立意都翻三番的作品:一番是局長曖昧的一笑,二番是鄭力意味深長的手勢,三番是陳八告訴楊七在錯誤的時間買錯了花。宋鋼的《垃圾的傳奇》通過幾個垃圾堆瘋長的細節(jié),以荒誕的手法,遙寫了商品時代官場荒唐現(xiàn)實的一面,沉重的話題輕松著說,寓厚重于簡潔,發(fā)人深省。
再說說屬于故事層面的四篇。
黃圣福的《阿彌陀佛》:“把豬當兒子養(yǎng)”一段很是精彩,結(jié)尾處“佛是真的”是小說的亮點,但仍屬于故事往小說過度的階段;吳能恩的《野兔子》類似童話;親勤的《守候》深情,但有編織的痕跡;李濱芝的《餡餅與陷阱》類似段子的升級版,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說白了,兩種層面,也就是兩種境界。兩種境界,也就是準小說與好小說的分界。
所謂的思想層面,乃小說的最高層面。故事層面,乃小說的初級層面。因為小說首先有故事,但故事不一定就是小說,有思想情感含金量的故事才可能成為小說。
文學是情感的,哲學是思想的。文學如果沒有哲學的底蘊,注定淺薄,反之則注定呆板。所以,我以為好的小說一定是二者的結(jié)合。具體到小說,要想小中見大,以少勝多,思想內(nèi)容永遠是第一位的,藝術性永遠是為思想性服務的,要想讓小說大起來,占領思想的制高點至關重要。
因此,我也有一個固執(zhí)的堅信:小說,是文學的王冠。思想,是小說的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