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爽
新賽季伊始,從巴黎傳來一條震動F1車壇的消息:世界汽車運動理事會(FIA)批準了“90秒淘汰制”F1排位賽新規(guī)則,從2016賽季的首站比賽澳大利亞站開始執(zhí)行。
新排位賽是今年2月份浮出水面的,F1大老板伯尼·埃克萊斯通向媒體透露消息后,立即引發(fā)各方激烈爭論。??巳R斯通曾經表示因為開發(fā)排位賽計時用的新軟件需要時間,新規(guī)則要到5月份的西班牙站才能實施,再加上F1業(yè)內的反對聲浪很大,大家本以為還要扯皮一段時間,沒想到FIA這次如此干脆利落。
就在FIA開會討論的前一天,維特爾、萊科寧、羅斯博格、巴頓、馬薩、霍肯伯格、佩雷茲、格羅斯讓、古鐵雷茲、維斯塔潘、塞恩斯、馬格努森、帕爾默這13位F1車手在巴塞羅那的測試結束后,集體會晤了F1技術主管查理·懷汀,試圖要求FIA放棄啟用新的F1排位賽規(guī)則。據說,雙方進行了激烈辯論。身為車手協(xié)會理事的維特爾表示,所有現役車手都反對這個計劃:“我個人不喜歡新的排位賽規(guī)則,并且我可以代表所有車手說,沒有人喜歡。我們搞不懂舊規(guī)則出了什么錯,他們?yōu)槭裁匆淖儭!?p>
新規(guī)則為什么會引起車手們如此強烈的反應呢?先看看新規(guī)則是什么樣的。新排位賽與舊排位賽一樣分為Q1、Q2、Q3三部分,時間分別為16、15、14分鐘,仍然是前兩節(jié)淘汰部分速度慢的車手,但與以前每節(jié)排位賽結束后淘汰最后幾名不同,新排位賽Q1開始7分鐘后,最慢的一名車手被淘汰,隨后每相隔90秒淘汰一位最慢的車手,直到Q1結束。第一節(jié)排位賽淘汰7位車手,15位車手晉級Q2。Q2開始6分鐘后,最慢的一名車手被淘汰,隨后每相隔90秒淘汰一位最慢的車手,直到Q2結束。第二節(jié)排位賽淘汰7位車手,8位車手晉級Q3。Q3開始5分鐘后最慢的一名車手被淘汰,隨后每相隔90秒淘汰一位最慢的車手,最后90秒,由剩下的前兩名車手爭奪起跑桿位。
F1業(yè)內人士紛紛表示被新規(guī)則搞暈頭了。車手們最大的不滿同樣是因為新規(guī)則太復雜,阿隆索說:“我沒有去參加車手與懷汀的會議,但每位同仁說的話都代表了我的觀點,我完全同意。我們的意見是一致的,希望規(guī)則盡可能簡單化。賽車圈外的朋友都希望打開電視機看到精彩的纏斗、霸氣的賽車、輪對輪的較量、震耳欲聾的聲響,全身心享受最單純的比賽,而不是掌握一大堆專業(yè)名詞,否則,他們很可能關掉電視機。我對這項運動感到一些悲哀,這不是正道,變化太快了,規(guī)則的復雜程度對觀眾要求太高了?!?/p>
上賽季的排位賽規(guī)則是從2006年開始執(zhí)行的,10年之后修改,變化不算太快,但這是F1近20年來排位賽第三次大改變,之前的40多年里,排位賽規(guī)則基本沒有什么變化。F1最傳統(tǒng)也是實行時間最長的排位賽規(guī)則是1小時排位賽,車手在1小時的時間里任意調整圈速,以最終的成績排出正式比賽起跑順序。當時排位賽沒有多少限制,可以用最輕的載油量、最軟的輪胎在最合適的時間沖刺,排位賽之后可以加油和換輪胎,也可以重新調校設置。
賽車比賽的排位賽與田徑、游泳等項目的預賽一樣,是一種選拔機制,確保最快的選手進入決賽并且獲得最有利的道次。早年F1允許不屬于任何車隊的私人車手參賽,一場分站賽可能有多達三四十位車手報名。淘汰掉速度太慢的車手,不使其在正賽中影響其他人,也是排位賽很重要的功能,這就是延用至今的107%規(guī)則──桿位車手的成績乘以107%,比這個成績更慢的車手失去參加正賽的資格。排位賽考驗的就是車手和賽車的單圈速度,是最純粹的競速比賽。F1歷史上曾經有過為排位賽定制的更軟輪胎和馬力更大的引擎,不考慮耐用性,只追求極速,甚至出現過排位賽專用賽車。
2003年F1排位賽規(guī)則徹底改變,1小時排位賽變?yōu)閱稳ε盼毁?。排位賽分兩階段進行,第一次排位賽每位車手跑1個計時圈,出場順序按照上一站比賽成績順排,也就是說上站比賽冠軍第一個出場,亞軍第二個出場,以此類推。第一次排位賽的作用只是確定第二次排位賽的出場順序,最后一名在第二次排位賽時第一個出場,倒數第二名第二個出場,以此類推。第二次排位賽仍然是每位車手跑1個計時圈,按照成績確定正賽的起跑位置。在第二次排位賽中,賽車必須使用比賽時的設置、輪胎和燃料,排位賽結束后到正式比賽前不許改動賽車。
這套規(guī)則讓排位賽看起來很有秩序,但也失去了很多樂趣,排位賽中見不到幾輛賽車同時在賽道上沖刺的畫面,所以實行3年后就放棄了。
2006年三階段排位賽正式出臺,在分為15、15、20分鐘的三個階段排位賽中,車手可以任意選擇圈速。第一階段成績排前15位的車手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成績排名前10位的車手進入第三階段,第三階段的成績決定正賽前10位的起跑順序。前兩段排位賽被淘汰的車手可以自由選擇正賽起跑時的輪胎和賽車載油量,而前10位車手必須使用參加第三段排位賽時的輪胎和載油量進入正式比賽。
從1小時排位賽到今年的90秒淘汰制排位賽,F1這三次大改的趨勢是排位賽規(guī)則越來越復雜。為什么要如此折騰呢?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然是提高比賽的競爭性和公平性,給小車隊更多的機會,實際上,商業(yè)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車迷們都知道 F1賽道的路面條件變化很快,賽車跑得越多,路面溫度越高,輪胎留下的橡膠顆粒也越多,這會顯著提升賽道路面的抓地力,有利于跑出更快的圈速。以前1小時排位賽中對自己實力有信心的大牌車手都是在最后階段才出來創(chuàng)造成績,前30分鐘只能看到幾輛小車隊的賽車在跑。這種情況是電視轉播商和贊助商不愿意看到的,因為無法吸引觀眾從排位賽一開始就坐在電視機前。有了單圈排位賽,強迫上站比賽冠軍車手第一個出來跑圈。三階段排位賽能保證大牌車手不會最后10分鐘才出現,但在每個階段里,還是會看到前幾分鐘只有小車隊出來“掃賽道”,因此,今年要實行90秒淘汰制,所有車手都必須早早出來,確保自己不會出局。
車手們是否喜歡新排位賽不重要,FIA要迎合的是電視臺和贊助商,也為了討好觀眾。普通觀眾真的會喜歡如此復雜的排位賽嗎?新規(guī)則無疑會讓排位賽更加熱鬧,車手從一開始就要盡力跑出最好的成績,大車隊的明星車手也可能因為犯錯之后沒有時間彌補而被淘汰,正賽只能從后排起跑,這是FIA和觀眾都喜聞樂見的。新規(guī)則考驗的是車隊策略工程師,練習賽之后,每位車手理論上最多只有7套新輪胎,要應付全力沖刺的排位賽和漫長的正式比賽。雖然Q3會有一套專用軟胎,但全靠這一套輪胎撐過Q3前半段的淘汰賽和最后的較量,恐怕不太現實。如何合理分配輪胎的使用,以及在成績不理想時權衡換新輪胎搏一把,還是為正賽保留輪胎優(yōu)勢,其中的門道大概要資深車迷才能看明白。
由于規(guī)則復雜,排位賽中的意外和爭議可能大幅增加,除了下雨、事故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之外,不排除有人會使陰招,比如在出場圈和回場圈有意阻擋其他車手。這種事情早就存在,但新規(guī)則之下效果會更明顯。90秒淘汰制意味著一個小動作就可能讓競爭對手出局,屆時如何判定車手有意還是無意,肯定會引發(fā)風波。實行單圈排位賽時,就曾在2004年英國站排位賽上演鬧劇,由于天氣預報排位賽結束前可能下雨,車手都希望第二次排位賽早早出場,致使第一次排位賽變成爭慢比賽,要么故意在賽道上打滑,要么臨近沖線時剎車減速,場面非常尷尬。新排位賽規(guī)則是否會導演更匪夷所思的戲劇,真的很難說,FIA有充足的預案嗎?
不管擔心還是期盼,新排位賽都要在澳大利亞站登場了。人們只能拭目以待,讓比賽來檢驗新規(guī)則能否讓F1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