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印度特派記者 李虹
在靜心所做瑜伽的人。
人們在靜心所唱場。
心亂,一切亂;心靜,一切安好。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人面臨壓力困擾,而“靈修”則成為釋放壓力、追求內心平和的一種時尚。位于班加羅爾的“生活的藝術”靜心所便是印度一處著名的“靈修”之地。不久前,《環(huán)球時報》記者應邀來到這里,住宿舍,吃食堂,仿佛來到了一個烏托邦。
“這里的治安很好”
其實“靈修”這個詞并沒有多么深奧,不是為了修煉成仙,從此不食人間煙火。修行的本質是追求內心世界的平和,改善和家人以及社會的關系,讓我們原本的生活更加快樂。“生活的藝術”基金會主要從事壓力管理和服務,它以強而有力的呼吸技術為主軸,稱為“凈化呼吸法”,教授人們配合呼吸調息技術、靜心方法、瑜伽體式法,以及處理情緒的技巧?!董h(huán)球時報》記者此行恰逢“生活的藝術”成立35周年,而這次周年的慶典是在德里舉辦的350萬人參加的世界文化大會。下了飛機,在班加羅爾的機場,便能看到各種關于世界文化大會和“生活的藝術”成立35周年的廣告牌。“生活的藝術”基金會董事胡雯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來到班加羅爾,都是為了到靜心所學習瑜伽和呼吸,修身靜心,所以只要跟當?shù)厝苏f“靜心所”,都會知道是“生活的藝術”的總部。
靜心所位于班加羅爾南部,離機場約70公里,記者一行到達時已經(jīng)是深夜。辦理好入住手續(xù)后,被送到了靜心所的宿舍,這是一棟5層的小樓,每層有4個房間。房門的鎖沒有鑰匙,只需要按照出入證上的編碼左轉幾下、右轉幾下便可打開。當記者質疑這樣的鎖只要知道“密碼”,誰都可以打開時,靜心所的義工說,靜心所的治安很好,不會發(fā)生盜竊案件。記者看到即使在凌晨時分,宿舍區(qū)內也有保安在值守,而所有進入靜心所的人員和車輛都必須出示證件方可進入。
推開房門,里面整齊地擺放著3張單人床,有一個簡單的柜子和一面鏡子,還有一個可以洗澡的衛(wèi)生間,除此之外,就幾乎沒有別的什么了。這里沒有電視,沒有WiFi,唯一的電器就是頭頂?shù)牡跎?。記者心想,只有拋棄那些外界的干擾才能真正修身靜心吧。
釋放壓力的絕佳選擇
第二天一早,記者走出宿舍四處轉轉。靜心所的面積不小,綠樹成蔭,草坪、花園等植被茂密。很多人帶著瑜伽墊在草坪上打坐、練習瑜伽。胡雯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靜心所占地面積70英畝,包括教室、宿舍、食堂、理療院、學校、農(nóng)場、奶牛場、超市等,就像一個小社會。靜心所可以同時容納5000人住宿,約有500名長期和短期的義工居住于此。而就在記者采訪之時,靜心所已經(jīng)接納了來自世界5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四五千人。
記者來到一個蛋糕造型的5層建筑前,左右兩邊分別有一只優(yōu)雅的白天鵝。這里是靜心所最具標志性的建筑。走進去,一層是一個巨大的空場,有層層臺階。每天晚上,這里都有人唱場,所謂唱場就是大家聚在一個場地唱著梵語歌曲,甚至邊唱邊跳,其間有樂隊彈奏和領唱。這些梵語歌曲曲調悠揚,歌詞非常簡單,有的一首歌只有一句歌詞,方便人們記憶。人們在唱歌跳舞的同時舒緩緊張的情緒、釋放壓力。
每天晚上,唱場結束后,還會有解疑釋惑的環(huán)節(jié)。一位老師坐在舞臺上回答人們的各種問題,記者發(fā)現(xiàn),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都有著相似的煩惱,有人問,“我是不是應該結束一段不愉快的婚姻?”有人問,“我每天被各種負面情緒困擾,該如何脫身?”而老師的回答也都是一些充滿發(fā)散性并富有哲理的話語。
吃食堂得自己洗盤子
來靜心所,不能不提的是這里的大食堂,所有來靜心所上課的人一日三餐都在這里享用,食堂每日提供2萬份餐食。食堂供應的餐食全是素食,品種相對簡單。早飯有面包、牛奶、黃油和果醬,還有水果等,午飯有米飯、餅以及土豆、黃瓜等兩三種素菜。雞蛋也被列為葷食而不見蹤影。簡單的素餐配著香濃的咖喱將味蕾喚醒,如同這里簡單而純凈的生活一樣,伴隨著瑜伽冥想將你的靈魂喚醒。
來靜心所的學員只需要繳納課程所需的費用,食宿都是免費的。食堂每天有110位義工在這里做服務,包括給人們盛飯的人都是義工,還有學員會主動來食堂找事做。記者看到一位3歲左右的中國小朋友,在媽媽的幫助下給就餐的人分發(fā)香蕉。胡雯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靜心所就像是個烏托邦,平和、安靜,吃飯住宿也不用額外交費用。”
用完餐,人們需要將食物殘渣進行分類處理,然后來到清洗室清洗所有的餐具。水池每個水龍頭旁都放著洗碗布和一小盒洗潔精。大家將洗好的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這些餐具經(jīng)過消毒后會繼續(xù)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