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牛副流感的診治
2013年5月中旬,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布古圖嘠査,從山東省調來2~3月齡的肉用西門塔爾犢牛79頭。調來后一直有個別??人?,拉稀,剛開始認為是長途運輸造成的應激反應,只做簡單治療。5月20日,養(yǎng)殖戶都反應有部分??人?,拉稀。旗獸醫(yī)站接到報告后立即派高級獸醫(yī)師進行診治。經調查,該批牛以發(fā)熱、咳嗽、拉稀為主要癥狀,共發(fā)病37頭,發(fā)病率46.8%,已死亡6頭,死亡數(shù)占發(fā)病數(shù)的16.2%。
病牛精神沉郁,厭食,咳嗽,呼吸困難,發(fā)出呼嚕聲,多數(shù)體溫正常,少數(shù)體溫升高到41.5℃。期初流漿液性鼻液,2~3d后鼻腔內流出膿性鼻液,口腔流涎。肺部聽診可聽到濕性羅音,后期肺泡音消失,心音擴展到整個胸腔。個別無瘤胃蠕動音,腸蠕動增加,拉稀,有的發(fā)生黏液性腹瀉,并伴有腸黏膜脫落。病程不長,可在數(shù)小時或3~4d內死亡。
肺臟心葉肝樣壞死,肺門、腸細膜、肩前淋巴結腫大,并伴有點狀出血。心臟腫大,肌肉變薄,心外膜點狀出血。肺組織嚴重實變,呈典型的纖維性肺炎,肺臟內有出血性積液。膽囊腫大,腸內壁出血。
由主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診斷為牛副流感。此后每天上午用處方1,加2支雙黃連20ml 或15支喘可舒10ml,靜脈輸液;下午用處方4,給藥途徑改為肌肉注射。
牛副流感是急性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以發(fā)熱,呼吸困難和咳嗽為其臨床特征,潛伏期2~5d,因本病多發(fā)于運輸后的牛,故又稱運輸性肺炎。病源體為牛副流感病病毒3型,巴氏桿菌常參與混合感染,并使病情惡化。該病毒不耐熱,反復凍融對病毒無明顯影響,常用消毒藥能迅速將其殺滅。病牛是主要傳染源,病毒隨鼻分泌物排出,經呼吸道感染健康牛。
牛肺疫也呈典型的纖維性肺炎,肺門淋巴結腫大,伴有出血,但是不排黏液性糞便,而且土霉素對牛肺疫療效較好。巴氏桿菌病器官出血明顯,但用廣譜抗菌素效果顯著。病毒性腹瀉舌上皮壞死,呼氣惡臭,腹瀉呈水樣,帶有黏液纖維性偽膜和血。
保持舒適環(huán)境。天氣驟變、寒冷、疲勞,特別是長途運輸常可促使本病流行。一般肉牛在4月齡時接種牛副流感3型弱毒苗和巴氏桿菌疫苗,治療的目的在于防止并發(fā)癥或繼發(fā)細菌感染。
該傳染病剛開始就發(fā)現(xiàn)單用抗菌或抗病毒的藥效果不明顯,是病毒和細菌混合感染。本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病牛要及時治療,因長期腹瀉,牛的年齡太小有的都沒有斷奶,稍大點的牛抵抗較強,發(fā)病的也少,即使發(fā)病,只做簡單治療就可痊愈。養(yǎng)殖戶加強飼養(yǎng)管理,犢牛剛調來很難適應當?shù)氐牟萘?,應少給勤添,讓牛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待適應后再往飽喂,否則拉稀剛治好,瘤胃又積食。具了解該批牛從山東到阿拉善一直被雨淋,發(fā)病期間,天氣較冷,促使該病的發(fā)生,隨著天氣轉暖,病也痊愈。經調查,去年布古圖嘠査就從山東省調運過肉用西門塔爾犢牛,但那批牛較大,調來后也有部分牛發(fā)病,只是不傳染,僅用治感冒和消炎藥就痊愈。應總結經驗,以后再調該種牛,調來后就馬上注射相應藥品,做到防患于未然。
750300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獸醫(yī)站李國中
李淑珍
750300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農畜產品安全中心
明亞娟
750321內蒙古阿左旗烏力吉蘇木動監(jiān)站
莫日根高娃
750300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獸醫(yī)站彭麗娟
用4個處方進行對比試驗:①處方1。青霉素160萬單位10支,鏈霉素100萬單位2支,利巴韋林2ml10支,25%葡萄糖250ml,5%葡萄糖500ml,氫化可的松5ml2支,維生素C10ml 2支,分3組連續(xù)2d靜脈輸液。②處方2。土霉素500萬單位5支,5%葡萄糖500ml,雙黃連20ml 2支或喘可舒10ml5支,分2組連續(xù)2d靜脈輸液。③處方3。利巴韋林2ml10支,5%葡萄糖500ml,連續(xù)2d靜脈輸液。④處方4?;前烽g甲氧嘧啶鈉注射液10ml2支,抗病毒注射液(中藥)10ml2支,5%葡萄糖500ml,分3組連續(xù)2d靜脈輸液。經對比試驗,處方1效果最好,處方4次之,處方2沒有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