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我一段光陰
小時候的爺爺家有個大大的后園子,邊上是李子樹,中間是兩棵大大的櫻桃樹,印象里還有黃芪,還有幾個大大的想不起名字的果樹,院子里面按照季節(jié)種了不少蔬菜,固定不變的是每年都有向日葵。園子是我的樂園,因為我可以充分的享受里面的水果,不過爺爺家的李子不好吃,原因是李子的品種不行,村子里有些人家的李子就特別好吃,兒時的我十分的羨慕。不過爺爺家的草莓就很好,雖然很小,但是卻特別好吃,每次去奶奶家就趴在地里摘草莓,弄得滿臉都是土,還有抓著一大把草莓的小黑手;櫻桃成熟的時候我也經(jīng)常弄得衣服上很多紅色的果汁,洗是洗不掉的,經(jīng)常被媽媽罵。偶爾摘一些出來和小朋友們分享,大家都吃得很開心。
還記得有一個十字形交叉的路,我們叫它“十花街”,原來的十花街角落里面有個大柳樹,柳樹下是一個很大的花崗石磨盤,柳樹有三四個人圍抱那么粗,磨盤直徑有一米多。村子里的人經(jīng)常在十花街那里或者坐在磨盤上或者站著聊天,偶爾來個賣冰棍的也都是在十花街那里吆喝做生意。在那個沒有電視沒有網(wǎng)絡(luò)的年代里,村子里面沒什么消遣娛樂,都是吃過晚飯就出來聊天,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要比現(xiàn)在多得多,我那時候還小經(jīng)常是天黑就回家睡覺,白天無聊了就在磨盤上和小朋友瞎鬧。那是個很大的空地,有兩個豎著的松樹桿子,是用來放電影的,每當夏天有電影的時候,村里的大喇叭就會通知今晚幾點放什么片子,印象里面那是很高興的事情,至于看過什么片子就記不得了,反正只要有電影看就好,電影的情節(jié)會成為下來村子里面幾天的話題,而那時候的我只享受放電影的過程,當然也看不懂情節(jié)。
記得那時候的電影是一卷卷的膠片的,一般一個電影要分成四次卷來放,每卷結(jié)束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1、2、3、4、5這樣的字然后就是雪花點,當時覺得特別有趣。更搞笑的是由于電影是投影在幕布上的,幕布四角掛在松樹桿上,來風的時候電影的人物或者風景就會隨風飄動,人物一會變胖子一會變正常,然后所有看電影的人就會嘆息說怎么又來風了!
之后我上了小學五年級,爸爸在市里給爺爺奶奶買了套房,從他們搬過來后,我就再也沒去過鄉(xiāng)下的老家,算算也有八九年了
偶爾還會想念從前春天去爺爺家探親的時候,路邊的榆樹會結(jié)很多榆樹錢,小時候很喜歡弄榆樹錢來吃,有種淡淡的甜味,大人不肯給我吃就騙我說榆樹錢里面有小蟲子,我就把榆樹錢中間的部分弄開檢查,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些小小黑色的東西,大了才知道是榆樹的種子,那時候不知道以為真的是小蟲子就再也不敢吃了,不過一直挺想念那種味道,小的時候我們沒有什么零食,有榆樹錢可以吃酒覺得很開心了,有十幾年沒有再嘗過那種味道了,蠻想念的。
這里不得不提到東北的年,永遠讓人難忘。兒時,家家戶戶忙碌了一年,大家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那個時候,年對我們來說是幸福最好的詮釋;長大后,我們對年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年不僅是有好吃的節(jié)日,不僅是我們可以隨便嬉鬧的節(jié)日,這一天,包含了更多的感情,有親戚朋友的友情,有多年未見的同學情,有難舍的故土情,以前這份情從未如此清晰,真的令人動容。
東北的年,永遠讓人難忘。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年夜飯后吃凍梨,由于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凍梨和凍柿子。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jīng)過冰凍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年三十點長壽燈,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guān)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小時候孩子們忙著吃糖果、放鞭炮、打“冰嘎”、拉爬犁,玩得不亦樂乎。追溯到記憶的盡頭,“年”從來就是一個雷打不動的“盛典”,而“過年”,也從未因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生活狀態(tài)的改變而停止“慶典”。當情人節(jié)、萬圣節(jié)這些舶來品在中國人心中無可挽回地“根深蒂固”時,只有春節(jié),才是全世界華人永遠不會冷落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戶戶家家喜笑顏開。不管你身在何處,不管你功成名就,東北,那一抹鄉(xiāng)情最真,那一縷年味兒最濃。
人的故鄉(xiāng),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時間和時空的控制,這心情是一種現(xiàn)實,更是一種隱喻,即是一個人的鄉(xiāng)愁,更是一代人的反思。
(胡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