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水萍
氣味
辛、寒、無毒。
主治
傷寒。用紫背浮萍一錢、犀角悄半錢、鉤藤鉤幾個,共研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diào)下,以出汗為度。
消渴。喝水甚多,用浮萍搗汁服。又方:用干浮萍、栝樓根,等分為末,加入乳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空心服二十丸。痛三年者,服藥數(shù)日可愈。
水腫,小便不利,用浮萍曬干,研為末。每服一匙,開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吐血。用紫背浮萍(熾)半兩、黃芪(炙)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姜蜜水調(diào)下。
中小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用浮萍曬干,研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脫肛。用紫背浮萍為末,干敷患處。此方名“水圣散”。
風(fēng)熱隱疹。用浮萍(蒸過,焙干)、牛蒡子(酒煮,曬干,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至二錢,薄荷送下。一天服二次。
風(fēng)熱丹毒。用浮萍搗汁涂搽。
汗斑癜風(fēng)。夏季收紫背浮萍曬干,每次四兩煎水洗浴,并以萍直接搽抹。水中加漢防己二錢亦可。
大風(fēng)癘疾。春末采浮萍草,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為末。避日光收存。每服三錢,飯前服,溫酒送下。忌食豬肉、消風(fēng)散五兩。每服五錢,水煎,頻飲。同時以浮萍煎湯洗浴。
毒腫初起。用浮萍搗爛敷患處。
燒煙去蚊。夏季取浮萍陰干燒成回,可將蚊蟲熏去。
肥皂莢
氣味
辛,溫,微毒。
主治
去風(fēng)濕下痢便血,瘡癬腫毒(時珍)。
附方
腸風(fēng)下血∶獨(dú)子肥皂(燒存性),一片為末,糕糊丸;一片為末,米飲調(diào),吞下。(《普濟(jì)方》)
下痢禁口∶肥皂莢一枚,以鹽實(shí)其內(nèi),燒存性,為末。以少許入白米粥內(nèi),食之即效。(《乾坤生意》)。
風(fēng)虛牙腫∶老人腎虛,或因涼藥擦牙致痛。用獨(dú)子肥皂,以青鹽實(shí)之,燒存性,研末摻之?;蛉肷聊X十五文。(《衛(wèi)生家寶方》)。
頭耳諸瘡,眉癬、燕窩瘡∶并用肥皂( 存性)一錢,枯礬一分。研勻,香油調(diào),涂之。(《摘玄方》)。
小兒頭瘡∶因傷湯水成膿,出水不止。用肥皂燒存性,入膩粉,麻油調(diào)搽。(《海上方》)。
臘梨頭瘡,不拘大人、小兒∶用獨(dú)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入巴豆二枚扎定,鹽泥包,存性),入檳榔、輕粉五、七分,研勻,香油調(diào)搽。先以灰汁洗過,溫水再洗,拭干乃搽。
一宿見效,不須再洗。(《普濟(jì)方》)。
癬瘡不愈∶以川槿皮煎湯,用肥皂(去核及內(nèi)膜)浸湯時時搽之。(楊起《簡便方》)。
便毒初起∶肥皂搗爛敷之,甚效。(《簡便方》)。
玉莖濕癢∶肥皂一個。燒存性,香油調(diào)搽即愈。(《攝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