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是誰說世人難涉過歲月的空濛?我卻從婉約宋詞間窺見你舊時的音容。任流年嘆東風(fēng),我獨(dú)繞過這冉冉的時光,在四月的落拓江南里與你共酌美酒。
斜陽已落了山頭,你約我黃昏后,共乘蘭舟漫溯這時光悠悠。你是否還記得那年露濃花瘦?你娉婷眉目含羞,倚門回首,卻把枝頭青梅拈來輕嗅。
可你只道是年少懵懂的夢,幾番雨疏風(fēng)驟,再幾輪無常春秋,落花吹遍,誰敢把韶華輕送?有絲弦聲彈訴著滿腔悲愁,一曲參商暖透隔江的舊樓。你提裾挽袖,掬清水一捧,再為我斟一杯酒。眉眼間浮現(xiàn)的從容,是盈盈碧水間難言的溫柔。
月上梢頭,停槳沿堤走。池塘青草幽幽,玉爐江水裊殘柳。重門正鎖深樓,你憑欄回首,是否又憶起舊時賭書潑茶,臥窗聽雨的風(fēng)流?
簾外芭蕉惹雨朦朧,葉覆了流年深重,舒卷馀情。庭中的海棠依舊,卷簾人吟應(yīng)是“綠肥紅瘦”,花枝葳蕤里,掩抑著登樓人的愁。這暮春心頭泛起的潮,該如何消受?
小閣藏春色蔥蘢,閑窗鎖夢。畫屏上游走的春秋,紅燭灼傷的眼眸。在大明湖畔青梅煮酒,梅如豆,澀滲入了心頭。
猶記那年初夏曾與你泛輕舟,幾盞清茶氤氳著醉人的清幽,誤入藕花深處,不知?dú)w路,卻驚起那一灘的鷗鷺。那年你柳眉梅腮,纖纖素手,翩躚在江南煙雨中。
只是再回首,轉(zhuǎn)身只剩下滄桑的面容。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重樓仍是樓,卻漏了你一抹笑容,物是人非又怎能怨事事已休?多少疼痛的往事,還未言語淚已先流,這舴艋小舟,還載不動你許多愁。叫千百年后的我,也無法參透。
如今又逢重九,玉枕紗廚,涼初透,在東籬與你把酒,有暗香盈袖。簾卷西風(fēng),方覺人竟比黃花瘦。梧桐鎖滿院清秋,細(xì)雨沾濕了憂愁。等雁字回時,再陪你,看月滿西樓,酌一闕小令,賞長安的煙柳。
我為一場荒誕的夢,尋尋覓覓,繞過千年似水的流年,在南宋的渡口與你重逢。想和你共煮那一年的青梅酒,探尋遺失在記憶里的紅豆,把相思磨成回憶里的溫柔。
古城里馬蹄聲聲,濺落花一地;琴聲悠悠,把空夢都唱透。千年前的筆墨,蹉跎成宋詞里的一首,于是我又從字眼間瞥見你清麗的面容,我欲語還休,終究是沒說出口。
恍惚間,又見你輕解羅裳,獨(dú)上蘭舟。那空缺的席,那斟滿的酒,是不是在等我與你再次相逢,再重?cái)⒛切┪覀兾凑f完的夢?
(編輯:關(guān)曉星)
評點(diǎn):王冠婷
文章以散文化的語言輕描出時光飛逝,物是人非的惆悵,在詩詞的意境中感懷回望,文字中流露出真情實(shí)感,跳脫出少年“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的青澀,感情真摯深厚,文字華美考究,可以看出作者豐沛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和揮灑自如的文字功底。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寫作時要注意語言的邏輯和文字的連貫,流暢的場景描述更能增強(qiáng)情感的渲染,在此處加強(qiáng)文章會更為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