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生探討該以怎樣的認知方式去面對可能越來越多的公共事件,
學生們該如何審視自己的思考視角
2015年12月8日7時至10日12時,北京啟動了史上首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中小學停課。停課的前一晚,有學生說,“我今天比過年都高興?!薄氨本┑膶W生們今天仿佛接到了?!恋匿浫⊥ㄖ獣!边€有毗鄰北京的學生抱怨“明天霧霾紅色預警,北京學生放假3天,然而我們……呵呵”。然而,“這是一次不得已的停課。短暫的歡呼后,更多人感到了悲涼?!北睅煷蠖街姓Z文名師、北京市優(yōu)秀班主任何杰就此寫下了一篇《霧霾停課期間寫給我學生的話》,引導學生正視霧霾,不再消極、抱怨,充滿正能量的文字頓時經(jīng)歷了一場網(wǎng)絡上的“走紅”。
“這大概是你們第一次不歡呼的放假。因為你們突然發(fā)現(xiàn),同快樂的假期相比,還有很多已退成背景而我們并不關注的美好?!焙谓茉诠_信的開頭說。他保持著一貫的冷靜和平和,與學生探討我們該以怎樣的認知方式去面對霧霾停課這樣的公共事件,和學生們?nèi)绾螌徱曌约旱乃伎家暯恰?/p>
在朋友圈的一片戲謔與抱怨中,高二10班學生明珠冷靜地說:“可能要很多很多年以后,大眾才能意識到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是一場怎樣的災難,而非值得雀躍的假期,我真的心疼北京?!边@些話后來被何杰引用到自己的文章里。緊接著,高二10班學生胡昕宇的朋友圈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不一樣的聲音。有人“瞬間激動了一下之后突然笑不出來了,我要干干凈凈沒有雜質(zhì)的藍天碧水紫禁城,寧愿不要3天假期和自然醒的早晨”。
何杰給他們一一點了“贊”,他說學生們的思考體現(xiàn)了他最喜歡引用的魯迅那句“無盡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這句話?!霸谶@個互聯(lián)時代,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更沒有誰能夠真正脫責——這不是將元兇泛化,這是我們每個人選擇的結(jié)果——誰不承認這點,誰就是自私,我也無話可說。所以,我們都思考,都要問:這是為什么?作為學生,我們該怎么辦?而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必須審視我們的思考視角?!?/p>
所以,“我們要努力理解世界的多元與復雜。我們喜歡藍天,但是我們要理解經(jīng)濟發(fā)展,特別是工業(yè)化對我們的意義。我們主張權利,但是我們要理解這個世界還有其他群體的利益要保障。更重要的,是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與獨立判斷,懷疑并審視任何信息與觀念。懷疑一切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分析這些信息和觀點的來龍去脈,分析它們的表象與實質(zh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自己的頭腦不成為他人信息與思想的容器,自己的嘴才能不是別人的傳聲筒。”
“最后,還要力求心平氣和。不自做悲情、更不被人煽動。要知道,霧霾的出現(xiàn)警告了我們每一個人:自然環(huán)境破壞了,我們無法生活;但如果社會環(huán)境毀了,我們將無法生存。現(xiàn)在藍天已經(jīng)成了讓人渴求的東西,那么統(tǒng)一、和平、安寧、信任這些東西如果沒有了,我們怎么辦?”
何杰文章的結(jié)尾,是學生周雯依引用的數(shù)學老師布置停課作業(yè)時的一句話:“空氣不好,在家自習。學好了治理霧霾?!焙竺嬗旨恿艘痪洌簩W好了,治理社會、治理國家。平天下。
何杰既欣慰,又自豪,“這種思考比成天坐在那罵政府有用得多”。“現(xiàn)在社會上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和斗爭、腐敗問題、應試教育的弊端、老師的缺點,學生是逃避不掉的,關鍵是用什么程序和方式去溝通和改變?!痹诤谓芸磥?,天上的霧霾可以等風來,社會上的霧霾卻常常積重難返,一不小心鉆進十六七歲的學生心頭,會造成難以清洗的污染。他要做的,是正向的引導,并且教會學生獨立思考,應對那些看不到的“霧霾”。
何杰事后解釋,之所以要寫這封公開信,是因為看到學生的感慨:“被寄予‘干預社會厚望的我們,平時答過這么多主觀題,說一堆宏觀層面上頭頭是道的話,真正問自己有什么極具科學性又切實可行的政策或解決辦法,沒有。甚至作為一個普通人,除了關好窗戶打開凈化器,提醒媽媽要戴口罩以外,我沒法再做更多。無助,還是自己無用?!?/p>
這些困惑如同籠罩在學生心頭的霧霾,何杰不得不及時作出解答。他喜歡用書信的形式與學生交流?!澳銓?000字,老師就回1000字?!币晃粚W生說。每年,何杰能寫七八萬字的信。何杰說,今后的公共事件有可能越來越多,作為老師必須要對公共事件有清醒敏銳的判斷,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理性的認識。不管學生是否認同你的觀點,都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心平氣和地和學生對話,不是以師者的身份,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哪怕是爭論都是有意義的。
媒體評點:何杰記得,上一次因公共事件停課還是12年前的非典。今天的孩子們,可能是他們第一次真正接觸這種公共事件。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應該思考的是霧霾背后深層的社會心理,和如何理性面對公共事件。表面上看,國家、社會都離學生很遠,但如果學生做不好自己的事,最終可能影響的就是自己。從情感上大家都對霧霾不滿,但是通過反省、討論,還原面對公共事件的多元生態(tài),還是能有很好的價值引導的。這篇充滿正能量的文章的“走紅”,正印證了這一點。(《京華時報》)
話題拓展:看見的霧霾與看不見的“霧霾”;理解世界的多元與復雜;理性面對公共事件;正能量;思考視角;價值引導;學會獨立思考……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京華時報》、搜狐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