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中菊
【摘要】作文需要表達真情實感,我們不妨利用有趣的實踐,激發(fā)學生的感情;建立思維的樂園,推動情感的深入;尊重情感的指向,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即讓學生動情,體情,隨情,在教學活動中注重情感的激發(fā),遷移,升華,使“情感”在作文教學中發(fā)揮出催化作用,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 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40-02
一、激發(fā)情感,力求習作的興趣培養(yǎng)
作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反映客觀現(xiàn)實、表達真情實感以培養(yǎng)表達能力的綜合的訓練過程。對學生而言,生活應(yīng)是作文的源泉。學生的生活本是紛繁復雜的,可在習作中常常聽到學生訴苦:沒有話說,沒有表達的欲望。所以,作文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1.充分運用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這是一位學生在觀察了一只蟲子的飛行后寫下的文章:“幾經(jīng)周折之后,它終于找到了一個最佳的落腳點,它好像在準備飛行,緩緩展開身上的翅膀,輕輕躍起,使勁拍打著翅膀,可是它沒有成功,一頭栽了下來,它又尋找失敗的原因,接著又是一次、二次、三次……看來它的好運就要到此為止了,但它并不想這么放棄,不停地重復著剛才的動作。一陣風拂過,把它輕輕送上了天,它成功了,它在天空中盡情享受著成功的喜悅。我目送它,直到它完全離開了我的視線,可它還回過頭看了一眼,仿佛對它的飛行之地有一絲的留念,然后,它才一展翅,飛向了遠方,再也沒回來過?!毕x子的飛行,也許在我們大人的印象中,只會有惹人討厭的翅膀振動的嗡嗡聲,除了好奇心驅(qū)使下的孩子,還會有誰會去關(guān)注它的飛行歷程呢?
2.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信心
兒童學習欲望的源泉在于進行緊張的智力活動和體驗到取得的勝利的歡樂。我們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正確的實事求是的評價,以鼓勵為主,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寫作的自信心。
(1)以欣賞名家名篇的心態(tài)去拜讀學生的作文。學生的習作哪怕是一無是處,也要心態(tài)平和,查明原因,正確引導,切忌動不動“重寫”。承認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但絕不放過一處顯示學生習作智慧火花的詞、句、段或者是篇。每周我特定一節(jié)作文課,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讀給全班同學聽,特別是一些好詞好句好段被我反復朗讀,此時每一位學生都聽得那么專注,尤其文章的作者更是神采飛揚,自豪感溢于言表。而且,我還適時地抓住每次小練筆的機會,對學生所寫的優(yōu)秀語段及時朗讀,不放過任何激勵的機會。
(2)要把帶有情感的作文評語送給學生。記得特級教師于永正給學生作文的評語就很有新意,也很簡單。一個翹起的大拇指簡筆畫,一個大大的“棒”“妙”等等,相信學生得到這樣的真誠鼓勵、肯定后,一定會產(chǎn)生巨大的習作熱情。
(3)開展豐富多彩的作文競賽活動。我們可以有計劃地搞些作文競賽活動。這里提到的豐富多彩是指競賽的內(nèi)容,而非形式。為了照顧大部分學生的作文情感,我們可以搞搞賽詞、賽句、賽段、賽篇等。這樣,我們會讓更多的綜合作文能力一般的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二、遷移情感,講求習作的多元填充
心理學研究指出,在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尚沒有明確目的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他對其他活動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上,使他滿懷興趣地投入學習活動。對于一些作文困難生,他們對習作缺乏興趣,不妨利用情感的遷移來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
如一次《玩玩說說寫寫》的作文課上,我?guī)W生玩水珠畫,用水在五顏六色的卡紙上畫出美麗的水珠畫。學生覺得用水來畫畫,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所以覺得很神奇,都目不轉(zhuǎn)睛地看我示范??春?,學生都驚呆了,想不到最最常見的水卻能畫出這么美的畫,配上彩色卡紙就更加美了。學生紛紛模仿我的方法動起手來,畫完后,都爭先恐后地上臺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并介紹作畫的過程,以及自己創(chuàng)作的意圖。不知不覺中下課鈴聲響了,未輪到上臺介紹的學生都覺得遺憾,沒有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趁機讓學生用手中的筆把創(chuàng)作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意圖、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寫下來,并且說這樣老師就可以看到你的勞動成果了,其他同學可以看到你的勞動成果了,爸爸媽媽也可以看到你的勞動成果了。學生都興致勃勃地拿起了手中的筆,唰唰地寫了起來,用不了二十分鐘,一篇篇生動的作文就誕生了。
如果說這是集體的情感遷移的話,我們大可針對部分習作困難生,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搞一些個人情感遷移,愛什么活動,就寫什么活動,來一個投其所好,對癥下藥。在遷移中著力培養(yǎng)他們觀察、思考、表達的興趣,轉(zhuǎn)化為習作的情感。
三、情感的升華,追求習作的人格培養(yǎng)
曾經(jīng)有一個課堂上,通過師生同臺演出小品,將一個貪錢而不顧自然保護的“賣蛙人”和一個心地純潔、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救蛙人”搬到了學生的眼前,演了、看了、聽了、說了,最后到寫,寫出了真、善、美,寫出了假、惡、丑。教師沒有過多的指點,沒有多余的約束,沒有給學生劃定情感的框架。我們學生平時寫老師,一定是無私奉獻、愛生如子;寫媽媽,一定是無微不至、關(guān)切有加……導致學生筆下的人和物,總是那么完美,那是我們老師教他們說假話、抒假情呀!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雙重人格,作文人格和真實人格的差異性,甚至迥然不同,久而久之,產(chǎn)生了中國人的“虛偽”。因此,在習作前,有必要讓學生經(jīng)歷一番真實的情感體驗,愛其所愛,憎其所憎,一來大大豐富他們的作文情感,二來為具體生動地描寫、敘述提供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的真實人格在作文中的體現(xiàn)奠定了基礎(chǔ)?!靶⌒〉南x子就有那么大的耐心,面對失敗它總是不放棄,一次次的努力使它走向成功,看著它滑過的路線,我似乎明白了什么。”這是前面所舉的《蟲子的飛行》的小作者在文章的結(jié)尾所寫的,小作者對蟲子的敬佩之情,升華到了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這就是感情催化的作用。
古人主張樂學,今人推崇愉快學習,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谧魑慕虒W中,如果能充分發(fā)揮“情感”的“催化”作用,讓情感成為打開孩子思路的催化劑,對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大有裨益。只要我們很好地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作文情感,就會讓學生化憂慮為愉悅,化哀怨為歡樂,就會讓他們盡情地領(lǐng)略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促使他們成為未來的“魯迅”“胡適”“郭沫若”……
“曲調(diào)未成先有情”,萬事情為先,情為關(guān)鍵,習作也這樣。
參考文獻:
[1]洪希莉.小學作文教學應(yīng)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J]. 教育評論. 2008(02)
[2]石福珍.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J]. 教育探索.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