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愚
非典型性留學指南
文/老愚
留學中的學生寫的書林林總總有十余本,諸如《美國: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樣》《青春閃耀美利堅:我在美國上高中》《花開彼岸:我們在美國讀中學》等,這些書介紹的留學經(jīng)驗,大都偏實用,意在回答如何去美國讀書以及美國中學的狀況,體驗型的甚少。在這種情況下,新近出版的《溪游記:我在美國上高中》一書便有了獨具的價值:它既非實用指南,亦非個人如何功成名就的葵花寶典,而是一本誠懇的小書,是一位中國少女從15歲到17歲兩年求學生涯的記錄,這個少女叫蔡林溪。
她的文字帶有特定年齡段的生命氣息,清新,活潑,靈動,以犀利的筆觸表達了自己的精神蛻變,這是成長中的心靈對新世界的真誠反應,真實可信;其對異質(zhì)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尤其令人贊嘆。
學習是此書的重心。她記述了學習各種課程的滋味,不論是生物課的活豬解剖,還是辯論課的緊張對峙,抑或藝術(shù)鑒賞課的別開生面,都能讓人感受到鮮活、生動的畫面。美式教育怎樣改變了一個中國學生,讀完此書,你便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原本不會畫畫的作者,上了一個月美術(shù)課后,她感覺自己心態(tài)徹底改變了,“在中國困擾了我許多年‘完全不會畫畫’的說法,其實只是我內(nèi)心的一種錯誤指引罷了。這種自我否定給我之后不敢嘗試畫畫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會不會畫畫,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問題,但讓我害怕的是,我曾因為這種自我否定,拒絕了多少值得嘗試的事物呢?”
學習心態(tài)的改變,還體現(xiàn)在英語課上。老師在講解完意象派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詩作《紅色手推車》后,要求學生仿寫一首只能有事物和圖像描寫的小詩。
除此之外,她還記述了去“食品銀行”為流浪漢和窮人分發(fā)食物的事情,她與房東母女倆的故事,以及郊游、尋味、過生日的活動。
她的幽默感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它絕非故作的調(diào)料,而是游蕩在字里行間的精靈。這或許與善于自嘲的人生態(tài)度相關,一個連自己都敢調(diào)侃的人,她眼中的世界自然不會缺乏笑料。她寫自己被一位奶茶店收銀員俘獲了芳心的情景:“我小鹿亂撞地走到他面前,他問我:‘Do you need the receipt?’(你需不需要收據(jù)),我對這位帥哥脫口而出:‘My name is Lincy.’這位帥哥自然又問了我一遍,可惜這時我的腦袋已經(jīng)徹底秀逗了,我直接把我名字拼給了他。最后他一臉茫然地把收據(jù)遞給了我??上攵耶敃r的心情了,用時下的流行說法,那就是尷尬癥瞬間爆發(fā)。”
真誠、坦率是她最吸引人的品質(zhì)。
在《7年之癢》里,寫自己追星的心路歷程,她解釋為何在7年里崇拜一個已婚且長相一般的歌星張杰時寫道:因為他一如既往的認真、努力和積極向上。而7年之后見到來洛杉磯開演唱會的偶像,卻完全是另一副表情:“當我看著他隨著幕布徐徐開啟,從黑暗中走出,我的內(nèi)心卻出奇的平靜。我曾經(jīng)幻想過見到張杰本人的情景,大哭,尖叫,心情澎湃,卻一個都沒有真實發(fā)生?!?/p>
作者對中美教育的比較,可謂一針見血:中國學生在諸如“衡水一中”“毛坦廠中學”那樣的考試工廠里學了很多知識,但離開課本,卻是一無所知——我常常在想,為什么國內(nèi)的教育會導致我們對世界產(chǎn)生偏差性認知?
她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分析,其細致和深刻,似乎已經(jīng)超出她的年紀。比如對同性戀,中國一女大學生在校園內(nèi)向同性求婚引發(fā)謾罵。她基于自己在美國與同性戀打交道的經(jīng)歷及“人人享有平等權(quán)利”的思想,認識到:同性戀者首先是健康、平等、具有獨立思想的人,至于是“straight”還是“gay”,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這一選擇,相信也是他們在完成了自我認知之后所做出的決定,其他任何人都無權(quán)干涉他們的這一權(quán)利。她這樣批評中國國內(nèi)在這件事上一邊倒的輿論:“也許,我們?nèi)鄙俚模∏【褪沁@種與生俱來的自由基因。沒有這樣的土壤,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特立獨行的自由人。而綁架這種自由的,正是愛和寬容的缺失?!?/p>
因為獲得了周有光先生所言從世界看中國的眼光,她自信地開啟了自己的美好人生。也正因為如此,她也遭到了一些來自大陸網(wǎng)民的嘲弄,他們在她博客文章下面留言,認定她是“暴發(fā)戶”“不愛國”。誤解令她倍感委屈,但她依然堅定地寫道:“我必須承認的是,我之所以選擇去美國讀高中而不是朝鮮,我的確是為了吸取美國的長處,感受現(xiàn)代文明的脈動,并且增加自己開放的心態(tài)。如果愛國只是流于表態(tài),那我現(xiàn)在大呼三聲‘我愛中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嘛),但顯然愛國并不是這樣簡單粗暴?!?/p>
她說:“唯一我能確定的是,愛國絕非盲目自大。”學者黃鐘在《帝國崛起病》一書自序里寫道:“在我看來,渺小的人沒有祖國,對他們而言,‘祖國’不過是樊籠的另一種說法。我的理想,就是探究——人在什么樣的體制下才會面對權(quán)力而不顯得渺小。”
她是一個樂于分享、開朗自信的姑娘,乃父蔡愛東對愛女的評價是:細膩的心思,求知的激情,探索的勇氣以及直率的個性。有人說,美國長大的孩子無時無地不透露出一種自信的氣質(zhì)和美,這話用在這個女孩身上非常合適。學習,思考,生活,在美國的兩年留學生活,激活了她內(nèi)在的力量,也塑造了她獨特的氣質(zhì):熱誠、純真、勇敢、堅定、睿智。歷史學家雷頤稱贊她的文字“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新鮮活潑的‘原生態(tài)’”,共識網(wǎng)創(chuàng)始人周志興先生則由衷贊道:“視野開闊,富有情懷……一個少年領軍者正在奮力向前。”
若要談及留學經(jīng)驗,她忠告預備赴美的留學生說,你們必須掌握三個基本技能:一曰微笑;二曰贊美;三曰幽默感?!靶凶呓?,誰又能拒絕一個充滿幽默感、經(jīng)常微笑,且從不吝嗇贊美的人呢?”在我看來,這或許比那些瑣碎的留學指南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