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琴(貴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
大學英語學習與母語能力的提升
潘琴
(貴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摘要:大學英語和大學漢語在大學課程設置中的比重一直是學界和業(yè)界所爭執(zhí)的問題,本文將以大學英語與大學母語社會辯論之探討、影響英語學習的癥結(jié)分析、大學英語和母語能力提升之關(guān)系探討為研究重點來探討大學英語學習與母語能力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大學英語;母語能力;提升
Abstract:The proportion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setting of College English and Chinese has been a disputed issue in academics and translation.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romotion of English and mother tongue ability by exploring the debate of College English and Mother Tongue community,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English learning, and exploring the relation of English and mother tongue ability.
Keywords:college English; mother tongue ability; promotion
隨著“漢語熱”現(xiàn)象在我國的升溫,大學英語的教學觀念與模式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其依舊作為大學的主課程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業(yè)界同仁所摒棄,他們認為提升漢語課程在大學教學課程中的比重,削弱大學英語學習在大學課程中的比重已然是大勢所趨;但另外一部分學者和業(yè)界同仁則認為,大學英語學習在現(xiàn)代國際交流和社會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英語在大學課程中的比重應該加大,而不應該降低。作者認為,大學英語學習和漢語學習二者之間并不沖突,大學英語在大學課程設置中依舊起著重要作用,漢語學習也應該在大學課程的設置中得以加強,這既可以保證大學生繼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華,同時也能促進大學生與國際文化接軌。
2007年,深圳大學英語系阮偉教授在《非理性英語熱必須降溫》一文中提出了“目前,我國的全民英語熱是非理性的”觀點。他指出,長期的經(jīng)濟落后導致了我國狂熱的外國文化接受熱,這種英語學習在大學中也依舊存在,英語學習熱已經(jīng)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母語學習,在我國時常存在著,部分學生英語能力顯著,但是漢語能力確實令人擔憂。相反,《大學語文》在我國大學教育領域中一直被忽視,其教學也是流于形式,特別是工科專業(yè),母語學習能力的提升更是被嚴重忽略。由此引發(fā)了“大學英語學習熱”和“大學英語學習不熱”兩種截然相反的理論觀點。
“大學英語學習熱”認為,母語在英語的不斷沖擊下節(jié)節(jié)敗退,由于大學四六級與學生個人榮譽直接掛鉤,這使得大學生的學習時間被英語占去了很多,他們學習母語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而且由于大學也不重視漢語課程的設置,大學生母語運用能力出現(xiàn)不進反退的現(xiàn)象。2006年,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的一篇名為《漢語寫給英語的投降書》一文中就指出:漢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結(jié)晶。但是從近代開始,崇洋媚外之風開始興起,在諸多的政策傾向下,英語大舉壓迫漢語,使得漢語毫無還手之力,與之相反的是高等教育中的《大學語文》則被高等院校所冷落,老師只是應付差事,學生同樣也只是應付著學。
而“大學英語學習不熱”認為,在一個多元文化相互依存的世界中,英語之所以成為國際交流的主要中介語言,它有其不可回避的歷史原因。因此,我們現(xiàn)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對英語學習的過分重視,恰恰相反,而是對它的重視不夠。在英語學習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上,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手段來掌握它,再加上教法與學法不科學,因而造成了大部分學生“聾啞”英語的尷尬現(xiàn)狀。因此,問題不是我們太重視英語了,而是我們花費了巨大資源,卻做了一些無用功。
研究表明,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使用英語作為其國家的母語,我國大約有4億人學習英語,高等教育領域大約有2300萬人正在學習英語,其中專門學習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約有100萬學生。大學英語學習在大學課程中設置的程度可見一斑,那么問題在于:這其中是有多少學生是愿意學習英語的,在經(jīng)歷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英語學習后,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否可以應付日常的聽、說、讀、寫等。作者認為,大部分的大學生沒有這個能力,其問題的根本癥結(jié)在于學習方法出現(xiàn)問題。
在我國,大學階段以前的英語學習大抵是作為應試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忽略了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到現(xiàn)實之中,大學英語學習主要也是應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四六級、考研等重要考試通過的重要考核目標。有部分學生僅僅把英語學習變成了根據(jù)課本或字典的詞匯表而強記單詞,或在做試題時只做“單項選擇”題的苦差事,其結(jié)果是他們花去了很多時間、精力和財力卻并沒有取得他們想要的效果;至于口語訓練則完全是為了應付老師和考試需求,其起到的實際應用效果并不明顯;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聽讀習得量”要有效地大量增加。長期以來,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忽視了聽力能力的訓練,這違背了外語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在“無聲”的世界里是學不好外語的。眾所周知,語言習得過程中聽力是整個言語學習的靈魂,它滲透在其他言語能力的外殼中。另外,學生在練聽力時經(jīng)常反映的聽力材料中語速過快的問題,也只有通過長時間重復的練習才能根本解決。閱讀量的增加也是英語學習的基本方法,但是“聽說讀寫”過于注重文本和應試需求,而沒有考慮到語言的現(xiàn)實用途,這使得學生無法在大學里面學習到真正的英語,其學習模式仍然是高中那一套學習英語方法。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基本喪失了英語學習的樂趣,甚至對其“恨之入骨”。事實上,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從學理上講,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有教師教法、學生學法和教材編排等各種方面。
語言真實地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蹤跡,它是一種文化狀態(tài)和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延續(xù)歷史、堅守現(xiàn)在與走向未來的血脈。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它們在各自的演變歷程中缺乏充足的聯(lián)系。但是,學習英語并非就意味著要以忘卻漢語為代價,其結(jié)果就如《大學》所說:“本亂而末者治,否以!”作者認為,大學英語和漢語能力的提升是相互促進的,是可以和諧共存的。
前文指出,大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習方法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模式是應試教育的產(chǎn)物,而缺失了在英語教學中傳遞英語文化價值、人文特點、思維模式,大學生自然會將學習英語當成一種任務,而不是拓展自我能力的興趣。在當前教育教學大改革的歷史時期,這一過多體現(xiàn)語言工具性而忽視語言人文性的教材編排模式,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改善。作者認為,英語學習更要注重其實際功用,通過英語與漢語之間的合理轉(zhuǎn)化來促進英語的提升,同時也可以用以提升大學生漢語能力。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依舊不能忘記漢語學習,須知,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其所承載的思維模式、文化價值、人文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歷史證明,其民族語言的消失是民族消亡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大學漢語》在大學課程中設置顯得越來越重要,如果說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語言中,那么尊重和保護語言其實就是尊重和保護文化,尊重和保護母語就是尊重和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因此,大學不應該忽視漢語課程的設置,應該運用多種資源來拓展學生的漢語運用能力,借此提升其在社會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技巧。本文認為,漢語與英語作為語言的工具,二者是相互促進的,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英語了解漢語的可貴之處,了解漢語和英語的優(yōu)勢所在,通過英漢互譯來實現(xiàn)大學生英語能力和漢語能力的提升。同時,大學生可以通過英語和漢語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來了解各個文化之間的差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最終實現(xiàn)知識的不斷累積,促進其英語學習能力和漢語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作者認為,大學英語學習和漢語能力提升是可以共存,彼此發(fā)展的,漢語的提升并非通過抑彼揚己才能提升,反之,英語如是。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學習與漢語能力提升二者是不相矛盾的,我們既要擺脫應試英語牢籠的束縛,同時也需要強化漢語學習在大學教育領域中的地位。通過學習大學英語和漢語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思維模式、文化價值來促進大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最終實現(xiàn)提升大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母語學習能力的愿景。
參考文獻
[1]鄭玉榮.基于歷時學習者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詞匯與句法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2]Lisa M. Bedore,Elizabeth D. Pe?a,Ronald B. Gillam,Tsung-Han Ho. Language sample measures and language ability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 kindergarteners[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2010,43(6).
[3]崔丹.我國留學生在加拿大短期學習經(jīng)歷中英語熟練度變化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4]燕浩.晚期熟練漢英雙語學習者語法特征加工的神經(jīng)特異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5]Bedore Lisa M,Pe?a Elizabeth D,Gillam Ronald B,Ho Tsung-Han. Language sample measures and language ability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 kindergarteners.[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2010,43(6).
[6]高丹.西藏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藏族學生母語遷移對于英語語法學習的影響研究[D].西藏大學,2014.
[7]劉雪蓮.民族院校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問題研究與理論探討[D].中央民族大學,2006.
作者簡介:潘琴(1983,8-),女,貴州人,侗族,碩士研究生,講師,單位:貴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1-0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