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志說,《小維故事書》是他和孩子們一起編出來的。一頁頁彩繪,一行行小詩,父子倆既是編劇,又是主角,還有女兒閻格做為英文翻譯參與其中。這不僅僅是父親給孩子們的禮物,也是一次時光逆流,讓每個人都能觸碰到童年時代探向未知世界時的那份天真與怦然心動。
從內容上看,《小維故事書》并沒有超出一般啟發(fā)性兒童繪本的范圍,主題側重于愛與分享、創(chuàng)意想象、品格培養(yǎng)等,故事大多就是男孩小維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小問題和小驚喜,所謂寓教于樂,引導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與健康心理。然而關于“誰啟發(fā)誰”的問題,《小維故事書》又有它獨特的思考。《小維故事書》并沒有回避兒童成長教育中家長必然扮演的啟發(fā)者角色,除了第一冊《雖然,你是為了我》外,其他幾冊中都有父親出場??瓷先ナ羌议L權威的慣性思維,但事實上,父親形象并沒有被直接塑造成小維的監(jiān)護人和保護者。在《說好的再見》中,爸爸看到小維依依不舍的憂傷,只是蹲下身鼓勵小維去和小魚們說一聲再見,讓小維自己去體會別離、約定與相逢;在《恐龍出沒,請注意》中,當大家都不相信小維的發(fā)現時,小維想起爸爸說過的“堅持”,才勇敢地走進了森林;在《小維開講》中,爸爸是一個最好的傾聽者,看上去他任由小維隨心所欲地講述了一個關于火焰狗和外星鳥大戰(zhàn)的故事,但他又在最恰當的時候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小維自己把故事從戰(zhàn)爭轉向和平。在小維故事書中,父親甘當配角,他深知人生的苦與樂都要由孩子自己去經歷。
當讀者合上書,從小維樂園里走出來,熟悉閻志的人,一定會體會到這些箴言中包含著的閱盡滄桑、深諳人事,與勿忘初心。這些人生體會再不是單薄的教條,或者高高在上的指令,家長們也沒有擺出一副“過來人”的姿態(tài),而是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同時完成著自己的人生總結與自我教育。從這個角度再來讀《小維故事書》,那些詩意的語言里就不僅僅有孩子的天真,還有著成年人的領悟。比如在《說好的再見》中,“但其實大家都知道/還是要再次告別/人生,好像就是這樣/一次次相遇/一次次告別/然后,一次次再見”——按照分階閱讀的嚴格標準來看,這些詩句對于低齡段的孩子來說,恐怕仍存在深度理解的障礙,但《小維故事書》之美,或許也在于它有可能直接面對成人閱讀,返璞歸真,在最簡單的故事里,反芻生命。
閻志并非專業(yè)的兒童文學作家,這種非專業(yè)性,反倒能以詩心見出當下孩子成長的真實世界。小維的故事是典型的城市兒童的生活,這生活是有些孤獨寂寞的,小維的朋友是樂高玩具,是跟爸爸媽媽去海邊度假時發(fā)現的小魚,雖然故事中也有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親近大自然”,但不同于上一代人伴著濃濃鄉(xiāng)愁曾擁有過的田園野趣,小維與自然的對話甚至也是孤獨的,是在想象中完成的。而恐龍、火焰狗、外星鳥、小忍者等等小維故事中的要素,更讓人聯想到全媒體時代各種動畫片、漫畫書等批量生產出的文化商品與虛擬符號。不難想象,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樂高王國,這無疑是《小維故事書》的盲點,但這并不是作者閻志的問題。這一盲點的存在,反而有可能提醒家長們注意現代城市生活在它富裕充盈的面目下,潛在的同質與差別。要讓孩子們擁有廣博的胸懷,就要讓他們看到更廣大的世界。
然而退一步說,這種孤獨又的確是成長中必須要面對的人生歷練?!缎【S故事書》里的小維雖然孤獨,卻在故事中真誠地面對了自己。中國人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重在強調責任與義務,強調自我犧牲,習慣于以外界標準來規(guī)訓自我,往往忽視了對“我”的肯定與發(fā)現?!缎【S故事書》是以“我”為中心的,但它絕非扣在新一代頭上所謂“自我中心”的帽子。細讀每一冊小維故事,其實都是小維認識自己的一次成長之旅:在《雖然,你是為了我》中,作為樂高王國國王的小維,濫用權力害死了小警察和小忍者之后,才懂得要如何支配自己的力量;在《說好的再見》中,小維沒能履行約定,但小魚們卻用他們的行動告訴小維如何信守自己的承諾;在《差一點,就了不起》、《恐龍出沒,請注意》中,小維要首先面對自己在遭遇困難時的恐懼與放棄,然后才能學會堅持與自信。相比于“無我”的責任教育與回報教育,《小維故事書》給予“自我”更多的尊重。小維并非一個完美的小孩兒,但他不必為他的過失感到羞恥,在這些小故事中,小維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并加以改正的過程,并非來自被許多家長所篤信的懲罰與訓斥,而是對美與善的主動追求。學會自愛,才是《小維故事書》的最動人之處。
(作者介紹:楊曉帆,中國現代文學館特約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