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斌斌
牧羊少年圣地亞哥兩次夢見埃及金字塔附近有寶藏。他一路向著埃及,跨過大海,穿過沙漠,經歷險阻后終于到達目的地,卻發(fā)現,寶藏原來埋在他出發(fā)的地方。
如果少年一開始就輕易得到了寶藏,也就不會有旅途歸來后的智慧。執(zhí)著追求目標的信念,并一路追尋下去的精神,才是最珍貴的財富。這是保羅·柯艾略的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所揭示的人生寓言。
現任磨鐵圖書公司首席戰(zhàn)略官劉杰輝,對此很有感悟:進入出版行業(yè)10年,并在其中真正找到方向。
2009年,26歲,劉杰輝加入磨鐵,創(chuàng)立黑天鵝品牌;2012年,29歲,加入時代華語任執(zhí)行副總裁;2015年,32歲,他重返磨鐵任首席戰(zhàn)略官。
從磨鐵跳到時代華語,又從時代華語回到磨鐵。劉杰輝告訴《中外管理》,之所以一直在圖書行業(yè)“折騰”,一切皆因他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
不開始,永遠不知道結果
每隔一段時間,劉杰輝就要做這樣的事:審視內心,設立階段性目標,想方設法追逐目標。
大學時,劉杰輝即已如此。他熱衷商業(yè),自學以經濟、金融為主的商學院研究生課程。他曾批發(fā)圖書到學校去賣,賺取差價,初嘗出版滋味。一次偶然的機會,書商向他發(fā)出邀請,劉杰輝就這樣正式進入了出版行業(yè)。
此后,劉杰輝游走于知名出版公司和文學網站,涉獵了圖書出版產業(yè)鏈的幾乎所有環(huán)節(jié)。對出版業(yè)有了深刻的認識,也讓劉杰輝更加明白自己內心的需要。
“出版業(yè)本身就是一種商業(yè)形態(tài),完全可以做得像別的行業(yè)一樣好?!眲⒔茌x期待大干一場。
2009年,劉杰輝在磨鐵創(chuàng)立財經圖書品牌黑天鵝。出色的產品策劃、喜人的銷量、周到的服務,面對這樣的劉杰輝和他的圖書,合作者很難不愿意推薦圈內新作者。于是,劉杰輝的資源積累,快速得如同滾雪球。
那年的磨鐵,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上揚,銷售碼洋近5億元,業(yè)績翻番,更成了民營出版行業(yè)第一名的公司。而黑天鵝,很快成為與中信、機工華章、湛廬文化比肩的口碑圖書品牌。
常有人羨慕劉杰輝在二十多歲就成為管理崗位的佼佼者。但他們不知道,佼佼者一直走在被質疑的路上。
“中信已經做得那么好,做經管類圖書豈不是找死?”
“磨鐵是做文學書起家的,做從來都沒做過的經管書,憑什么?”
更甚的是,有人毫不客氣地批評劉杰輝“不懂圖書”。
劉杰輝卻明白,他能做好黑天鵝,一是真心“浸淫”圖書行業(yè);二是長期積累的財經專業(yè)知識足以應對;三是中信的經管圖書盡管很好,但磨鐵可以采取不一樣的定位。
“中信出版的經管圖書是給高收入商界人群看的,我們要做的,是面向學生和職場新人的價格更低、內容更通俗好讀的產品?!眲⒔茌x說。
怎么才能確定自己是正確的?劉杰輝的答案是,“對錯要用結果驗證,要以終為始。如果沒有開始,就永遠不知道結果。一想到就要馬上去做,如果等所有人贊同再去做,也許連錯的機會都沒有了?!?/p>
糾錯、總結,只為更了解自己
2013年,黑天鵝迅速增加圖書產出量。同時,磨鐵急速擴張,開始追求品種數、出版速度以及毛利率,這導致圖書品質粗糙,退貨率一路走高。
黑天鵝應該如何發(fā)展?在管理上,還能進行哪些嘗試?劉杰輝很困惑。然而,當時的磨鐵,卻沒有給他答案。而他的個人職業(yè)發(fā)展也正面臨著瓶頸。
這時,出版公司時代華語伸出橄欖枝,邀他出任執(zhí)行副總裁。面對優(yōu)厚的待遇和更高職位帶來的更宏觀的視角——從公司層面思考出版領域的問題,劉杰輝問自己想要什么:是更多的錢和更體面的職位?還是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劉杰輝認為,能夠驗證管理上的新想法,重新梳理做產品的脈絡,幫助時代華語做得更好,這就是他能創(chuàng)造的價值。這是他最看重的。
當時的時代華語,在管理上遇到了比較大的問題,劉杰輝加盟后開始做減法。兩年間,將500多種書壓縮至100多種,200多人減少到100多人。結果反而每個人都能專注地做精品,而時代華語的運營重新回到正軌,退貨率從高于60%降低到20%左右。
圖書出版處于價值鏈前端,但尷尬的是,在文化產業(yè)食物鏈,它又處于最底層,大部分出版社只是在基于印刷品成本的基礎上賺取微薄的毛利。
而同樣是依靠優(yōu)秀的內容,拍電影的能賺票房、賣周邊,做網絡劇的能賺廣告費,做動漫和游戲的能賣裝備,利潤的豐厚程度絕非以成本為參考標準。從PC到移動互聯(lián)網,出版業(yè)所面臨的危機和機會一樣多。
劉杰輝思考的是:何不順勢而為,重新思考深度內容的出路,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2015年,老東家發(fā)出了“歡迎回家”的邀請。此時已涉足影視業(yè)的磨鐵,目標是打破圖書、影視、游戲、動漫等產業(yè)之間的界限,變成一個多元化的內容產業(yè)平臺。這與劉杰輝看到的行業(yè)變化,與他想要實現的新夢想不謀而合。他欣然返回。
重回磨鐵,讓他看到了圖書出版的更多可能性,以及可能獲得的更高價值。
劉杰輝說,“不斷糾錯、總結,就能越來越了解自己,這樣,找到自己每個階段的目標,就不那么難了?!?/p>
Q&A
Q:每次選擇新的目標時是出于哪些自我評估?
A:分析當時自己所擁有的能力水平;最想做的事;到達目標可能需要的時間和資源;想想自己能給別人帶來什么。盡量把你能看到的因素囊括進去,宏觀一點、客觀一點。其實這很難量化,但只要保持對自己的觀察,就會總結出一些類似于直覺的經驗。最重要的是,你要去做。
Q:怎樣做事效率更高?
A:努力不要被不了解你的人干擾,而要朝著自己的目標一直向前。試著梳理日常工作中哪些事不重要甚至不需要做,而把必須要做的事變成習慣,比如學習充電,磨練自己的長處等。分享一句古語:“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p>
管理點評
人的成就感,往往來自價值創(chuàng)造。而一個人創(chuàng)造的價值激勵他更了解自己,也讓他擁有更長遠的目標。只有長期深入到一個領域,才能具備發(fā)現機會的敏銳嗅覺。對自己的了解也是如此。不如常常自問:遇到問題時,我能勇敢面對嗎?在變化中,我能保持對周圍一切的觀察嗎?得到成就時,我能向前深思一步嗎?
點評人:中國科學院三環(huán)新材料高技術公司總裁 張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