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自華
前些年,曾有山西某酒店安排活殺鱷魚表演的報道。酒店中央的水池里,養(yǎng)著五六條進(jìn)口的暹羅鱷。酒店司儀一邊搖鈴招呼食客圍觀,一邊用金屬桿驅(qū)趕被封了嘴的鱷魚。一條驚恐的鱷魚用頭部猛烈地回?fù)艚饘贄U,發(fā)出“砰砰”的聲音。廚師手持木槌猛砸下去,正中鱷魚頭部,疼痛使鱷魚掙扎著掀起一陣水花,濺了廚師滿身。隨后,廚師的木槌雨點般狠狠戳向鱷首。幾番掙扎之后,鱷魚痛苦地翻滾幾下不再動彈,幾名廚師七手八腳將其拖出水槽,摔在地上。接下來,明晃晃的屠刀對準(zhǔn)鱷頸猛砍幾下,昏迷中的鱷魚即刻身首異處。此時鱷魚尚未全死的神經(jīng)使它的后腿鉤住屠刀,試做最后抵抗??纯鸵黄駠u,皆露不忍之色。一個小女孩,驚叫一聲捂上眼睛,母親則趕緊將其拉進(jìn)懷里。廚師的手則在鱷腹中嫻熟游走,片刻工夫,一副滴血的內(nèi)臟便被撕扯出來。至此,鱷魚才咽下最后一口氣,過程不足二十分鐘。
在這場表演中,食客們的態(tài)度不能不被注意。其中有些以血腥為刺激,視暴力為神圣者,因目睹這種殘忍場面,而享受著“虐殺”的快感。但就大多數(shù)人而言,在看到殘忍屠殺場景時,會覺得惡心或不忍。然而,待大家一上餐桌就都另一副嘴臉了,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吃飽喝足了還不忘廣而告之,讓更多的獵奇者聞風(fēng)而來。
由此,筆者不能不聯(lián)想到國人對于飲食的態(tài)度了。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之中,飲食活動占有的分量之重,恐怕有時連我們自己都會感到驚訝,其實五個字就足以說明問題了:“民以食為天?!薄疤臁笔呛蔚壬袷グ?,而對于我們來說,飲食就是這樣的神圣不可侵犯,成為我們?nèi)粘I钪械闹刂兄?。為什么中國人重視吃?學(xué)者解釋說,中國歷史上災(zāi)荒太多,中國人常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吃觀音土、吃野菜,餓怕了,能吃飽飯是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所以看到一件東西,國人首先想到的是它是否能吃。
不難想見,國人對于吃所持有的這種極端功利主義的態(tài)度,極易導(dǎo)致利欲熏心的后果,直至喪盡天良。在吃這個問題上,國人沒有任何禁忌,而我們飲食中的眾多誤區(qū)和荒謬,其實都來自于對吃的執(zhí)迷和放縱。譬如,活取熊膽,為的是治病;生摳鵝腸,是為了鮮美;活吃猴腦,則是為了大補(bǔ)……每一種荒謬行為,我們都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可以不顧一切地放棄人類最起碼的道義。沒有底線,不受任何約束。正像有人質(zhì)問的那樣:如果不是熊膽而是人膽可以治病又將如何?如果世上除了人類沒有別的動物,能否想象人的碗里將會是什么肉?
【原載2016年2月21日《今晚報·副刊》】
插圖/ 啥都敢吃 /劉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