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
謎語是中國的一種民俗文化,和書法、水墨畫、京劇合稱為中國藝術(shù)“四絕”,是一種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雅俗共賞的群眾文化活動。通過幾千年的發(fā)揚光大,她成為中華文化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
一、燈謎簡史
遠(yuǎn)在三千多年前,夏朝就有了謎語的雛形。春秋戰(zhàn)國之后出現(xiàn)的隱語是謎語的前身。東漢末年,謎語雖已十分流行,但稱作“隱語”“度辭”。自劉勰所著《文心雕龍》中對謎語的起源有了系統(tǒng)的論述后,謎語之稱謂逐漸流行至今。到了宋朝,每逢元宵節(jié),人們將猜燈謎的習(xí)俗與燈籠結(jié)合起來。凡貼在墻上、掛在繩上、貼在燈籠上的謎語均統(tǒng)稱為燈謎。于是,謎語的一種新形式——燈謎,便應(yīng)運而生。
二、基本特點
謎語通常分成兩大類:事物謎和文義謎。后者又稱燈謎、燈虎、文虎,其猜射的對象是漢字和以漢字為載體來表述的任何語言,可以無所不包,難度比前者大。所以猜燈謎也被稱為射虎。燈謎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獨特的結(jié)構(gòu)
燈謎由謎面、謎目和謎底三部分組成,它們是構(gòu)成燈謎的三大要素。謎面是燈謎的喻體,又叫表,其功用是提出問題,引出謎底,又稱謎題、題面、面文、面句,簡稱“而”。謎目是為找出答案的提示性語言,揭示答案范圍,提供猜射線索,指導(dǎo)思維思路,有如眼睛一樣辨明真相。謎底是謎語的本體,又叫里,是謎面所隱喻的答案,也稱底句、底文,簡稱“底”。揭示真相,是猜射的最終目標(biāo)并受到謎面意思和謎目范圍的雙重約束。
(二)最基本的戒律
謎底文字與謎面文字絕對是不相同的隱語,再多文字的謎條都必須遵守上述原則。
(三)不得露題
謎面的文字必須用含蓄巧妙的方式描繪但又避開謎底崩字,否則即為露題,稱“露春”。燈謎一般是不允許露春的。
三、猜謎方法
由于燈謎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這就要求猜者需具備淵博的知識和良好的推理判斷能力。當(dāng)然,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對于猜對燈謎會大有裨益。以下介紹幾種有效的猜燈謎方法。
(一)別解
別解是指謎底與謎面的扣合不是按意思正面去想.而是“曲解”思維,用他義來吻合謎面思維的解謎方法。由于燈謎規(guī)定必須回避謎面用字.要猜出隱題就要有猜測的路徑,用轉(zhuǎn)一個彎的方法反正常思維進(jìn)行別解往往能達(dá)到“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別解,是猜燈謎的首選方法。
別解謎面,別解謎底,別解一字多音,別解一字多義。別解比直解更多樣化,其中利用多音字含義不同曲解本義的手法是別解中最常用的。例如: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打一字)謎底:免。利用長(chang)字多音多義,別解成長(zhang)不了,“兔”中一點象形短尾,“免”去扣合。
(二)會意
會意是領(lǐng)會謎面的意思.答出謎底的方法,也叫直解,常用于字謎、詞語謎和謎面為一個字的謎語中。會意分為正猜會意、反猜會意、分段會意、用典會意等。
1.正猜會意
按照謎面的意思,直接領(lǐng)會所猜的謎底。如忙里偷閑。(打一軍訓(xùn)用語)謎底:稍息。(插忙碌的空子,稍微休息一下,即“稍息”。)
2.反猜會意
根據(jù)謎面暗示,從反面推出謎底。如不見賓客。(打一字)謎底:住。(“不見賓客”暗示著“只有主人”,就此可以推出“住”字扣合謎面。)
3.分段會意
謎面與謎底沒有直接、完整的聯(lián)系,須將謎面分段會意來進(jìn)行猜射。如游說。(打一成語)謎底:一言一行。(“游”為“行”,“說”即“言”,用“一言一行”會意扣面。)
4.用典會意
首先必須熟悉古今中外的典故,再根據(jù)謎面的提示推出謎底。如三顧茅廬。(打一成語)謎底:無孔不入。(東漢末年,劉備曾三次到南陽臥龍崗拜訪諸葛亮,請求其出山輔佐。以“無孔不入”扣面,別解為沒有孔明就不進(jìn)去。)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