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霖
我在研究生階段是學政治學的,看起來好像跟心理分析沒關系。但是,《南風窗》主筆、心理分析家石勇老師的心理分析,給我以啟發(fā)。用它來分析政治、社會、文化、道德,更不用說心理,感覺到了一種明亮。世界不再混沌一片。
它是一種洞察世道人心的方法論,解決心理問題,只是它的一個基礎功能。
作為一個人,我們可以主動地回避社會問題,“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與秋冬”;也可以主動地回避政治問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但是很遺憾,因為人類是帶著一個心理結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他始終無法回避心理問題。
不幸的是,盡管心理活動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上發(fā)生著,但是幾乎大部分人對此知之甚少,我們每個人都是對自己的陌生人;不僅如此,對于心理上揮之不去的焦慮和痛苦,似乎除了求助于酒精、藥物和心理咨詢師以外,沒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夠緩解。
這種不幸一方面源于人類認知能力本身的局限。相對于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似乎更容易給人以神秘莫測的印象,人類的心理活動似乎并無規(guī)律可循,流俗心理學的那些“xx效應”只是在用描述代替解釋,尚未觸及心理活動的本質;精神分析的祖師爺弗洛伊德,初步給出了人類心理結構的基本輪廓,但他之后除了弗洛姆以外的大師們(比如榮格),似乎進一步增加了理解人類心理世界的難度,人類心理世界的大部分領域仍然被未知所籠罩。另一方面,基于自身的利益結構,某些專家并不愿意對心理學本身進行“祛魅”,他們要通過名目繁多的術語構成的話語體系,構建自己在心理領域壟斷性的話語權,就像??玛P于“知識-權力”的分析那樣,將心理問題復雜化是某些專家發(fā)自內心深沉的渴望。這樣,人類心理世界的面目又在我們面前一度模糊起來。
對于那些對人類心理缺乏認知的人來說,石勇的《告別曾經弱小,你要內心強大》這本以比較“心靈雞湯”的書名所包裝的通俗心理分析書籍,站在蘇格拉底、弗洛伊德、弗洛姆等大師們的肩膀上,描繪出了人類心理世界的清晰地圖,以“心理生存”的概念為邏輯起點,引入智力/心理結構、心理保護、社會價值排序、性格等概念,層層遞進,逐步搭建起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并在此基礎上提供了一套不用殺傷心理的強大自我的方法。這使得這本書與厚黑學、流俗心理學鮮明地區(qū)別開來,它不玩出賣自我、故弄玄虛和自欺欺人,完全依靠理性的洞察建立起對世界的認知優(yōu)勢,并喚起存在的勇氣,讓人在存在上得到成長。
很多人將心理分析視為一種純粹的技術,文學影視作品中利用心理學犯罪的情節(jié)就是這種淺薄認識的反映。在這本書里,盡管技術分析占據了絕大篇幅,幾乎沒有預設任何價值立場,但是在冷酷的技術分析之后,我們發(fā)現心理分析自然地導向了人本主義,導向了善良和正義。這一發(fā)現狠狠地嘲笑了那種將心理分析僅僅視為一種“術”的認識,心理分析邏輯地蘊含了“道”,即價值觀,它是“道術合一”的。
以往的哲學家們只是在價值上論證了善良、理性、正義等這些價值的“好”,而通過理論演繹,石勇老師在心理維度上證明了善良、理性、正義等價值對于我們來說仍然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這說明,在價值上“好”的東西并不是哲學家們的自說自話和自欺欺人,它在心理上同樣“好”。同樣地,這本書也證明了,如果一個人壞,那么在心理上他永遠不可能獲得幸福??梢哉f,這本書對神秘的因果報應做出了心理分析意義上的解釋,這對于所有善良的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我注意到石勇老師在本書中對“社會價值排序”的闡述,對“心理保護”的闡述,至少是對心理學所作出的兩大貢獻。它們更大的價值,是通過對心理問題的解決,對人類心理世界的認識,而給我們這個社會提供一把思想利器。
我注意到,有讀者在本書的封底評論道“對于所有善良而弱小的人而言,這本書是一種巨大的溫暖”。我同意這一判斷。它就是一本專門為善良的人,為所有堅守自我的人,為所有有理想的人,為他們能夠看清世道人心而寫的書。它既是防身利器,也是積極進取的武器。
再說一下,別被這本書的“心靈雞湯”書名給騙了。好東西用這個書名來包裝,主要是為了讓人民群眾更容易接受。
石勇 著
文匯出版社
2016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