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超20萬兒童意外死亡
我國每年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兒童超過20萬,平均每天有540多個兒童意外死亡,意外傷害死亡占兒童死亡數量的三分之一。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副理事長陳秀榕說,近年來,溺水、火災、交通、意外傷害等兒童安全事故急劇增多,這與我國在對未成年人的安全宣傳教育上的缺失有很大關系。
漢朝發(fā)“老年證”
漢朝重視養(yǎng)老問題,推行了一套特殊的優(yōu)惠政策與相對完備的制度。孤寡老人到市場上做買賣,規(guī)定免繳納租稅。此外,還發(fā)放“老年證”,是一種叫“鳩杖”的實用物。鳩杖又叫“王杖”,是帝王賜予老人使用的拐棍,是一種特殊權利的象征。漢高祖劉邦曾做鳩杖贈送高齡老人,開了漢朝“賜杖”的先河。到唐朝,唐律規(guī)定父母在世時,子孫不能出遠門,不能分家,不能存私房錢,否則要被治罪。唐代甚至還有“精神養(yǎng)老”一說。當時,流行一個名詞叫“色養(yǎng)”。所謂色養(yǎng),就是奉養(yǎng)父母時要和顏悅色,不能讓老人不開心。
“新郎官”原是公務員
如今,“新郎官”是指剛剛結婚的男子。但在古代,“新郎官”卻是指新科進士,類似于現在剛剛錄取的“公務員”?!袄伞痹诠糯侵改贻p的男子,從漢朝開始,“郎”還成了一般官員的代名詞。到了唐代,六
品以下的官員統(tǒng)稱為“郎”,身居“郎”職的人稱“郎君”或“郎官”。實行科舉考試后,男子中了進士,就有了做官的資格,新錄取的進士還往往被分配到中央官署里任校書郎等“郎”職。所以,人們把新科進士稱為“新郎官”。
巴黎人喜舊厭新
巴黎少高樓,因為摩天大樓是現代文明產物,而巴黎很舊。如今的巴黎出自奧斯曼男爵之手。1852~1870年,奧斯曼男爵重新規(guī)劃了巴黎:加寬道路,拆了2萬座房屋,新建9萬座房屋,重建林蔭大道、下水道系統(tǒng)、橋梁、歌劇院系統(tǒng)。巴黎人不怕舊,甚至還抵制新。20世紀到來的前夜,民眾為世博會館大皇宮、小皇宮的建造議論紛紛,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宮殿的建造打算以石料為主,鋼鐵玻璃為輔,這就讓巴黎人覺得“過于現代”了。巴黎人很享受他們的20世紀、19世紀甚至18世紀,愿意在各個時代的交相輝映里過日子——這意味著破舊的老地鐵、搖擺的老樓梯,也意味著那些幾百年的新古典主義雕塑以及盧浮宮那些日日夜夜向數百歲數千歲邁進的畫作。
“傻瓜”原指“實干派”
現代人把生活中那些愚笨的人稱為“傻瓜”,這個稱謂帶有明顯的貶義。而在中國古代,“傻瓜”卻是一個明正言順的褒義詞,夸贊的是那些不尚空談、務實肯干的老實人,且與水果中的瓜類沒有任何關系。據考證,在中國古代,秦嶺地區(qū)有一個地方名叫“瓜洲”,那里住的部族名叫“瓜子族”。瓜子族統(tǒng)姓姜,這些姜姓人民風淳樸,為人正直、誠實,最恨那些華而不實、弄虛作假的人或行為。外地人但凡有重活、累活都愿意找瓜子族來幫忙,因為他們在做工過程中不會偷懶,不僅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而且還不挑吃不挑喝,索要的報酬也很低。外族人見瓜子族人不聲不響地悶頭干活,便誤以為他們這些人愚笨呆傻,于是背后稱瓜子族人為“瓜子”,意指“瓜子族的子民”。因這緣故,后世便稱瓜子族人為“傻瓜”,并一直沿用至今。所不同的是,“傻瓜”一詞的詞義發(fā)生了逆轉:過去指“傻得可愛”,現在指“笨得可笑”。現今,甘肅、四川等地區(qū)還習慣上把不聰明的人、愚蠢的人稱為“瓜子”“瓜娃子”?!吧倒稀币辉~也是中國漢字在發(fā)展傳承過程中,不斷演化、創(chuàng)新的一個例證。
日本女性為何不愿工作?
韓國選出了歷史上首位女總統(tǒng)后,日本媒體就“日本為何沒有女首相”展開調查,引發(fā)了人們對日本女性為何不愿工作這一現象的關注。研究報告顯示,70%的日本婦女在生完第一個孩子后就離開工作崗位。日本政府公布的調查顯示,51.6%的受訪日本人支持“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除了這一文化傳統(tǒng),日本女性不愿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社會保險體系特別的“配偶特別扣除”制度。丈夫如果有正式工作,妻子年收入超103萬日元(約合5.7萬元人民幣),不僅收入本身將被課稅,丈夫工資中的“配偶補貼”也會被取消,其結果是家庭總收入不增反減。日本老人很少介入孫輩撫養(yǎng)也是造成女性就業(yè)率低的原因。此外,經濟減速也增加了日本女性就業(yè)難度。
“旁門左道”是指什么“門”?什么“道”?
“旁門”是指小門、側門,“左”具有邪、偏的意思,左道就是偏斜之道,這與古代尚右的習俗有關。古人講究奇正相輔,以右為正,以左為奇,旁門和左道的意思剛好相近,故而成為一個習語?!芭蚤T左道”是指非正統(tǒng)的學術流派或宗教流派,也泛指不正當的方法和途徑。在封建社會,“旁門左道”多用以指未經官府認可的巫蠱、方術等。由此可以看出,凡是正統(tǒng)思想不能容忍的東西,皆被視作旁門左道。如偏離傳統(tǒng)仁義道德的思想,以及崇拜鬼神、相信巫術等行為是旁門左道。歷代統(tǒng)治者對于旁門左道深惡痛絕,歷史上屢屢出現的巫蠱事件便是明證。有時統(tǒng)治者為了打壓威脅其統(tǒng)治的新思想、新方法,也將其冠以“旁門左道”之名。
英國人像繡花一樣修路
到過英國的人會有這樣的感受:英國人像繡花一樣認真地修建每一條公路。如今的英國,公路已經成為連接大小城鎮(zhèn)的紐帶。從倫敦這樣的大城市到蘇格蘭、北威爾士的偏僻山村;從城市間、城市中的主要干線到延伸至每一座樓房、農舍前的小路,公路把所有家庭、社區(qū)都聯(lián)系了起來。在英國,開車出門只要帶上地圖或導航儀就不怕迷路。在英國,經常能看到公路施工,尤其是一些距離并不長的公路新建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正所謂慢工出細活,英國人建設每一條路都不敢有半點馬虎,并且會不斷改進、維護。公路上的各種交通標志清晰明確,一目了然,只要有路,哪怕是在深山老林中,交通標志都與城市里一樣,絕不會因人跡罕至而有些許“怠慢”。而且,公路在設計上也花了很多心思。高速公路上,平直的路段比較少,彎路比較多,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直行路線過長,造成司機視覺疲勞。在一些路段,司機會突然感覺車胎與路面摩擦,發(fā)出異樣的聲響,這是因為路面材料有意設計得比較粗糙造成的,而且路面顏色也被涂成了淺綠色,這樣是為了提醒那些在平直路段上行駛的司機注意安全,不要走神。由于英國多雨,為了提高道路的排水功能,建設時會根據道路的彎度和行駛方向,讓路面稍有傾斜,從而大大提升了行駛的安全性。
【文稿】李 ?莉
【責任編輯】蒲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