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利民
故事中說,慈悲的印度人用手去打撈落進水里的蝎子,可是每一次接觸都會被蝎子狠蟄,可他依然沒有放棄。人們很是不解,他卻這樣解釋:蟄人是蝎子的天性,而愛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為蝎子的天性而放棄我的天性呢?
天性本是道家術(shù)語,說的是人先天具有的品質(zhì)和性情,很難為外界而改變,所以也可以說是人的本性??墒嵌x和故事中是如此,而在我們紛繁的現(xiàn)實之中,看那些天性的故事就如同看童話般,美好而不真實。其實,并不是人的天性改變了,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著清澈淳良的一面,之所以會出現(xiàn)許多意料不到的情節(jié),是因為人們更多的時候壓制了天性。
有時候看到一個惡貫滿盈之人內(nèi)心的痛苦掙扎,看到那些犯人的臨終悔悟,看到種種我們原來不曾看到的另一面,才會明白,當?shù)搅艘欢ǖ臅r候,當一切虛浮散盡,天性依然閃爍。所以,天性更像是人心的影子,當一個人做了違背良心的事,再怎樣表現(xiàn)得習以為常,無人的時刻他們依然會沉默痛苦,那就是他們處在自己心靈的影子當中,而那個影子,就是天性通過人心的投射。
人的天性,只有自己能感覺到,即使在別人眼中最最無良之人,他們依然會有著內(nèi)心的煎熬,我們無法感知,就像我們做不了別人的夢。所以,天性真的不會泯滅,只能被無邊無際的欲望所掩蓋。而在這個過程中,自會感覺到那個陰影越來越濃重,正是所謂走得離自己越遠,心里就要承受越多的陰暗與寒冷。
想起一件事。我曾經(jīng)有一個同學,他向我們講過一段經(jīng)歷。那一年正是他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時候,起初并沒有覺得好與壞,就是生活沒有目標,偶爾一些過激的行為,也處在底線與高壓線之間,渾渾噩噩仿佛與善惡無著??墒呛髞?,他就總在夜里失眠,然后無由地難熬,就像心里總有什么讓自己不舒服,卻又想不分明。那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后來他實在無法就去找曾經(jīng)的老師。給老師講過之后,老師告訴他:“你覺得痛苦,是因為離心里的夢想近了,而你在現(xiàn)實中卻離夢想越來越遠,這個時候,你心里的良知就跳出來提醒你!就像陰影越重的地方,離光也越近?!?/p>
那個同學講時唏噓不已,若是沒有那無數(shù)個夜里的難熬,他也許真的會離自己的天性越來越遠。歌德曾經(jīng)說過:“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是深邃?!彼?,陰影并不一定就是帶你走近黑暗,更可能是引領(lǐng)你走向光明;所以,負罪感并不一定就是正在滑向深淵,更可能是提醒你走向內(nèi)心的良善。故而,有些惡人或者正成為惡人的人,會一夜轉(zhuǎn)變,幡然而成大善,因為他們突然在某一天知道,自己天性猶存,自己良知未泯。
洗去生命中的塵埃,讓心靈重新澄澈剔透,便不會再有陰影折磨,天性直接化光而照耀,也許是我們一生的追求,也許是我們走向生命極致的過程。
(編輯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