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
止痛藥分為5類
1. 非甾體抗炎藥 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撲熱息痛、保泰松、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止痛作用比較弱,沒有成癮性,用于一般常見的疼痛。如感冒、發(fā)熱、肌肉酸痛、疲勞性頭疼、神經(jīng)痛。
2. 中樞性止痛藥 以曲馬多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樞性止痛藥。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熱止痛藥要強,其止痛效果是嗎啡的1/10。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種急性疼痛及手術(shù)后疼痛等。
3. 麻醉性止痛藥 以嗎啡、杜冷丁等阿片類藥為代表。止痛作用很強,但長期使用會成癮。主要用于晚期癌癥病人,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4. 解痙止痛藥 治療胃腸和其他平滑肌的痙攣性疼痛,比如用于胃腸、膽道、泌尿道絞痛的代表性藥物有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片、山莨菪堿等。
5. 抗焦慮類止痛藥 頭痛病人常伴焦慮、緊張、不安,肌肉收縮、緊張使頭痛更加嚴重,用抗焦慮藥物可以使情緒穩(wěn)定、肌肉放松。代表性藥物有安定。
隨意用止痛藥的危害
1. 誘發(fā)胃潰瘍 水楊酸類、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藥物可刺激胃黏膜,引起嚴重胃腸反應,誘發(fā)胃潰瘍,甚至胃出血及穿孔。一是藥品在胃部停留造成的局部刺激,這點可以通過飯后服用或者使用外用鎮(zhèn)痛藥進行緩解。但是鎮(zhèn)痛藥80%以上的作用是通過血液循環(huán)來影響胃黏膜,這種傷害是飯后服藥無法避免的。
2. 損害腎 止痛藥可引起慢性間質(zhì)性腎炎、腎乳頭壞死、腎功能不全等。這是由于止痛藥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致。以消炎痛較多見。
3. 出血傾向 水楊酸、阿司匹林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內(nèi)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含量下降,還能影響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時間延長,凝血功能受影響,引起出血傾向。
4. 導致白細胞減少 安乃近、保泰松、消炎痛可抑制骨髓而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甚至導致粒細胞缺乏癥。
5. 肝損害 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可引起肝損害而出現(xiàn)肝大、肝區(qū)不適。轉(zhuǎn)氨酶升高等癥狀。
6. 過敏反應 安乃近、撲熱息痛可引起過敏反應,出現(xiàn)皮疹、藥物熱或加重哮喘。
7.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使用消炎痛可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頭痛、眩暈等。
8. 掩蓋癥狀 止痛藥應用后可掩蓋病情,貽誤診斷,耽誤治療時機。
使用原則
1. 不過量:使用止痛藥要按照說明用藥。12歲以上適用成人劑量。6歲以上未滿12歲,適用成人劑量的1/2。3歲以上未滿6歲,適用成人劑量的1/4。3歲以下嬰幼兒,請醫(yī)師診治,不宜自行服用。
2. 不喝酒:使用止痛藥治療過程中不能飲酒,避免可能造成的肝損害。
3. 不并用:不要隨意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止痛藥,以避免過量使用加重副作用。
4. 不空腹:宜與食物一起服用或在飯后服用。以降低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可能導致的胃腸不適或胃腸出血。
5. 不亂用: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來路不明的止痛藥。如需止痛藥一定要到正規(guī)藥房或醫(yī)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