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梅
抑郁癥是令人同情的精神疾病。張國榮因抑郁癥跳樓,今天,變老的影迷歌迷仍和當(dāng)年一樣思念他、痛惜他。但同為抑郁癥患者的德國飛行員盧比茨因無法解決個(gè)人精神問題,駕駛民航客機(jī)撞山,拉一飛機(jī)的人做自己的墊背。這是陰險(xiǎn)的謀殺,不是自殺,人性low到十八層地獄里,令人鄙視加憎惡。
抑郁癥本身并無善惡之分,與非正常死亡也沒有必然聯(lián)系。達(dá)爾文、林肯、丘吉爾……很多杰出人物據(jù)說都曾深受抑郁癥的折磨。一個(gè)尋死的人是獨(dú)自了斷還是拉著無辜者一起死,其實(shí)與疾病沒有直接關(guān)系,乃是屬于人性善惡范疇的問題。而人之為人,究竟本善還是性惡,古往今來,似是一個(gè)永不會(huì)停止的追問。
孟子是相信性善的?!睹献印じ孀由稀氛f:“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這就是說,人生性善良,就像水天然會(huì)向低處流。孟子將此稱為“良知”“良能”?!度纸?jīng)》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奔闯忻献舆@一思想而來,國人浸淫久矣。儒家講求“仁政”和“教化”,性善之說是一大理論根基。
偏偏荀子愛抬杠,針尖對麥芒一般指名道姓反對孟子這一觀點(diǎn):“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xiǎn)悖亂也。是善惡之分也已。今誠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則有惡用圣王,惡用禮義矣哉!”不得不說,這一批駁的邏輯很有力量,如果人性本善,還有圣明君主什么事兒,又哪里還需要講求什么禮義?
如今有大牌學(xué)者替孟子辯護(hù),稱性善說是后人的誤讀,孟子的真實(shí)主張不是人性本善,而是人性向善。這辯護(hù)有多少道理,怕是得看把孟夫子文章加上怎樣的注疏后譯成白話文。不管怎樣,至少荀子是這么誤讀孟子的,他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駁孟子的性善說,其中一篇不僅明明白白主張人性本惡,還明明白白主張人性向善。
荀子是這樣說的:“凡人之欲為善者,為性惡也。夫薄愿厚,惡愿美,狹愿廣,貧愿富,賤愿貴,茍無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財(cái),貴而不愿勢,茍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用此觀之,人之欲為善者,為性惡也?!币簿褪钦f,因?yàn)楦F,所以想發(fā)財(cái);因?yàn)槌?,所以要漂?因?yàn)槭菍沤z,所以渴望秒變高富帥;因?yàn)樘煨詯?,所以崇仰?總而言之一句話:人天生向往自己沒有的東西,如果有反倒不會(huì)再稀罕,所以想要行善,正好證明其性本惡。
這種類比生動(dòng)有趣。但追究起來,似乎和孟子“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的比喻一樣不太講邏輯關(guān)聯(lián)。水往低處流或者丑小鴨想變天鵝,這和人性之善惡,難道真有半毛錢關(guān)系嗎?再說,富人果真就不想有更多錢財(cái),貴人果真也不想更有權(quán)勢嗎?現(xiàn)實(shí)生活中,懂得適可而止的例子似乎很少,反倒是某官貪了多少多少的新聞隔三岔五冒出來,貪到?jīng)]有止境也喪失理性,下場連《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里那個(gè)被打回原形的漁婆還不如。
孟子講性善,講仁政,人人皆有能夠被教化出仁義禮智的四心——“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善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而荀子講性惡,講禮學(xué),理想是:“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鬃邮藕?,“儒分八派”,孟子后來被尊為僅次于孔子的亞圣,奉為儒學(xué)正統(tǒng),而荀子學(xué)說“好用不好說”,漸成“雜統(tǒng)”,此是后話。
中國古代的人性善惡論并非只有這兩種,而是幾種排列組合都挺齊全。比如有個(gè)告子,主張人性無善亦無惡,唯食色二字(“食色,性也”)。西漢辭賦大家楊雄則相信“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筆者更傾向于楊雄的看法,善歟惡歟,不在普遍的人性本身,與得不得抑郁癥更加沒有關(guān)系,只在于你自己的抉擇。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