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心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南國商學(xué)院,廣東廣州 510545)
?
不能埋沒魯迅的“保存洋氣”翻譯策略
——一種獨立于“異化”和“歸化”之外的翻譯策略
李田心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南國商學(xué)院,廣東廣州510545)
[摘要]魯迅對翻譯理論的貢獻是世界性的,可是國人沒有充分肯定魯迅的翻譯理論的貢獻。1935年,魯迅率先提出“歸化”翻譯策略,與之同時提出“保持洋氣”的翻譯策略,這是魯迅在翻譯理論研究中獲得的重大突破。60年以后美國人韋努蒂提出domestication和foreignization翻譯策略,中國一些翻譯理論家把domestication翻譯成“歸化”,然后說韋努蒂率先提出了“歸化”,實際情況是韋努蒂率先提出domestication,魯迅率先提出了“歸化”。國人把韋努蒂的foreignization翻譯成“異化”,然后說魯迅的“保持洋氣”與韋努蒂的“異化”基本上是一回事,于是就去掉魯迅的“保持洋氣”,留下韋努蒂的“異化”。當(dāng)今中國翻譯理論界的翻譯策略只有韋努蒂“歸化”和“異化”。實際情況是魯迅的“保持洋氣”與韋努蒂的“異化”截然不同。本文解讀魯迅的“保持洋氣”翻譯策略,把魯迅的被國人埋沒于韋努蒂“異化”之中的“保持洋氣”解脫出來,恢復(fù)魯迅在世界翻譯理論研究的地位。
[關(guān)鍵詞]保持洋氣;洋化;埋沒;理論;魯迅;貢獻
一、中國翻譯理論界普遍認為,進而中國翻譯教科書也認為,翻譯策略有兩個,是美國人韋努蒂提出的“歸化”和“異化”
中國翻譯理論有三大理論支柱,一是翻譯定義,二是翻譯標(biāo)準,三是翻譯策略。
中國翻譯理論界和所有的翻譯教科書都說,翻譯策略有兩個,一個是“歸化”,另一個是“異化。
一國家級翻譯理論教科書的第五章《翻譯策略》說:“自古以來譯者使用的翻譯策略分為兩大類:歸化策略和異化策略。”[1](P93)
筆者認為,該教科書的說法可能不正確。理由是,第一,古時候有歸化翻譯現(xiàn)象,不見得有異化翻譯現(xiàn)象,異化翻譯現(xiàn)象是近代的事;異化(Foreignization)是美國人1995年提出的一種新的翻譯策略,這個新的翻譯策略不是對古人的翻譯現(xiàn)象的總結(jié),是他提出的新的翻譯策略?!皻w化”翻譯現(xiàn)象自古有之。因此,歸化翻譯是對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翻譯現(xiàn)象的總結(jié)?!白怨乓詠砣藗儾豢赡馨炎g者使用的翻譯策略分為兩大類:歸化策略和異化策略”的說法很值得商榷。
翻譯理論界和翻譯教科書同時認為,“歸化”和“異化”是美國人韋努蒂的專利。
一權(quán)威翻譯理論教科書說:“歸化翻譯和異化翻譯是近年來翻譯理論研究領(lǐng)域的一大熱門話題。1997年英國出版的《翻譯研究詞典》認為,Domestication(歸化)與Foreignization(異化)是韋努蒂1995年在著作《譯者的隱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率先使用,用以描述翻譯策略的術(shù)語。”[1](P93)
該權(quán)威翻譯理論教科書的說法有正確的,也有很大的問題。
1.“歸化翻譯和異化翻譯是近年來翻譯理論研究領(lǐng)域的一大熱門話題”的說法是正確的,中國翻譯理論界那些年把這個問題炒的很熱。
2.“1997年英國出版的《翻譯研究詞典》認為,Domestication與Foreignization是韋努蒂1995年在著作《譯者的隱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率先使用,用以描述翻譯策略的術(shù)語”的說法是正確的。
3.“1997年英國出版的《翻譯研究詞典》認為,Domestication(歸化)與Foreignization(異化)是韋努蒂1995年在著作《譯者的隱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率先使用,用以描述翻譯策略的術(shù)語?!钡恼f法是錯誤的。因為1997年英國出版的《翻譯研究詞典》沒有認為,Domestication(歸化)與Foreignization(異化) 是韋努蒂1995年在著作《譯者的隱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率先使用,用以描述翻譯策略的術(shù)語?!?,實際情況是,中國一些翻譯理論把Domestication翻譯成“歸化”,把Foreignization翻譯成“異化”,因此是中國一些翻譯理論家認為Domestication(歸化)與Foreignization(異化)是韋努蒂1995年在著作《譯者的隱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率先使用,用以描述翻譯策略的術(shù)語?!表f努蒂1995年在著作《譯者的隱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率先使用英語Domestication和Foreignization,沒有使用漢語“歸化”和“異化”,這一點英國的《翻譯研究詞典》的編輯們清清楚楚。
因此,是中國一些翻譯家首先把Domestication翻譯成“歸化”,把Foreignization翻譯成“異化”,然后認為,中國翻譯教科書也跟著認為,翻譯策略只有兩個——“歸化”和“異化”,兩個翻譯策略是美國人韋努蒂率先使用的,其專利權(quán)都屬于美國人韋努蒂。
二、國人將魯迅的“歸化”翻譯策略的專利權(quán)送給了韋努蒂
什么是“歸化”翻譯?“歸化”翻譯的定義是什么?
“歸化”翻譯指的是將原文所含有的外國語言文化翻譯成本國讀者容易看得懂語言文字、本國讀者很熟悉的、容易接受的文化,將外國的語言表達形式轉(zhuǎn)換成本國語言的表達形式,將外國的語言文字包含的文化轉(zhuǎn)換成本國語言文字包含的文化。例如,英國語言的習(xí)語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不翻譯為“‘一石二鳥’——用一個石頭打死兩只鳥”,而是翻譯為“一箭雙雕”或者“一舉兩得”;翻譯成“一箭雙雕”或者“一舉兩得”是從中國讀者的角度出發(fā)的,為了中國讀者容易看得懂,因為他們很熟悉它們;這是習(xí)語翻譯的“歸化”翻譯的例子。英語句子There is a tide in the affairs not only of men but of women too, which, taken at the flood, leads on to fortune被錢鐘書翻譯成“人生在世,運道常有,把握時機,便能財運兩旺,男人如此,女人亦然?!庇⒄Z句子“The autumn leaves blew over the moonlit pavementin such a way as to make the girl who was moving there seem fixed to a sliding walk, letting the motion of the wind and the leaves carry her forward.”被錢鐘書翻譯為“路面上月光流照,秋風(fēng)吹處,落葉卷卷而過,姑娘仿佛并未移步,而是乘風(fēng)覆葉,若飛若揚?!边@樣的譯文已經(jīng)從原文中脫胎換骨,看起來不像譯文,好像是用本國語言的創(chuàng)作,譯文讀者讀起來易懂,對文體風(fēng)格很熟悉;翻譯完全擺脫了原文的句法結(jié)構(gòu)和比喻方式,完全以本國讀者為歸宿。這是“歸化”翻譯在句法上的表現(xiàn)。
至于定義,令人疑惑的是,“歸化”翻譯,譯界至今沒有一個大家認可的西方式定義,可是魯迅有定義。
魯迅1935年在《且介亭文二集·“題末定”草》一文里談及他本人翻譯的《死魂靈》時說,“動筆之前,就先得解決一個問題:竭力使它歸化,還是盡量保存洋氣呢?…..只求易懂,不如創(chuàng)作,或者改作,將事改為中國事人也化為中國人。如果還是翻譯,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覽外國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時何地,有這等事,和外國旅行,是很相像的;它必須有異國情調(diào),就是所謂洋氣”?!啊沂遣恢鲝埾鞅秦嘌鄣模杂行┑胤饺匀粚幙勺g得不順口?!盵2](P392)
魯迅在這一段文字中,用“歸化”二字描述早就存在的一種翻譯活動,并且解釋“歸化”的特征翻譯求易懂,把翻譯看做如改作或者創(chuàng)作,把外國事化為中國事,把外國人化為中國人。
因此,用“歸化”二字來描述和解釋這種翻譯活動的第一人就是中國的魯迅先生,時間是1935年。
韋努蒂1995年提出的Domestication被中國一些翻譯理論用魯迅1935年提出的“歸化”來對應(yīng),作為Domestication的譯名。僅此就足以證明,魯迅提出的“歸化”在先,韋努蒂提出的Domestication(歸化)比魯迅足足晚了60年。[3](P6)
三、國人不承認魯迅的“保存洋氣”是一種獨立的翻譯策略,把它歸屬于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策略之中
翻譯教科書都說:”異化”(foreignization)就是“保存洋氣”或者“洋味”。
一權(quán)威翻譯理論教科書說:“魯迅是主張異化翻譯的代表。魯迅說‘如果還是翻譯,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覽外國的作品,不但移情,還要益智,只是知道何地何時,有這等事,和旅行外國,是很相像的,它必須有異國情調(diào),就是所謂洋氣?!盵1](P94)
所有的資料證明,魯迅從來沒有用“異化”二字描述翻譯活動。把“異化”翻譯的帽子戴在魯迅頭上的人是中國的一些翻譯理論家。
該權(quán)威教科書把“異化”翻譯的帽子戴在魯迅頭上之后,然后舉例說,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譯成“一石二鳥”是魯迅的“異化”翻譯,即“保存洋氣”翻譯;將《圣經(jīng)》中的beat swords into plaughshares譯成“把刀劍打成耕犁”同樣是魯迅的“保存洋氣”翻譯,即“異化”翻譯,如果翻譯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保存洋氣”,不是“異化”翻譯。
另一部漢譯英翻譯教科書說:“異化”翻譯就是魯迅的“保存洋氣”或者“保存洋味”,舉例說:
1. 真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4](P11)
《紅樓夢》英語版的譯文是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5](P263)
2. 叫一聲請,一齊舉著,卻如風(fēng)卷殘云一般,早去了一半,看那周先生時,一著也不曾下。[6](P12)
《儒林外史》的譯文是At the signal to begin, they fell to with their chopsticks, like a whirlwind scattering wisps of cloud. And half the food had gone before they noticed that Chou Chen had not eaten a bite.[6](P12)
簡而言之,“異化”翻譯的帽子是中國一些翻譯家戴在魯迅的頭上的,把“異化”翻譯戴在魯迅頭上的目的是,用韋努蒂的“異化”取代魯迅的“保持洋氣”翻譯策略。
四、韋努蒂的foreignization被翻譯成“異化”不正確,正確譯文是“洋化”或者“外化”
《新牛津雙解英漢雙解大詞典》P821解釋foreign說:“adjective of, from, in, or characteristic of a country or language other than one’s one外國的、來自外國的;外國語的:a foreign language外語;dealing with or relating to other countries外交的,涉外的,對外的:foreign policy:外交政策。of or belong to another district or area外地的,不屬于本地的:a visit to a foreign clan對外族的訪問。”[7](P89)
Foreignization首先由foreign轉(zhuǎn)變成動詞foreignize,然后foreignize轉(zhuǎn)變成Foreignization,對應(yīng)的譯文是“外國化”和“外地化”?!巴鈬笨梢宰兂伞把蠡保巴獾鼗笨梢宰兂伞巴饣?;“外國化”和“外地化”二者可以變成“外化”。
Foreignization翻譯成“異化”不正確,理由如下:
1.“異化”已經(jīng)是alienation的譯名,已經(jīng)是學(xué)術(shù)界公認的學(xué)術(shù)名詞,“異化”已經(jīng)被alienation占用了,F(xiàn)oreignization再翻譯成“異化”會引起模糊和混亂。[8](P2)
2.“異化”不同于“洋化”或者“外化”?!爱惢笔且粋€人或者事物的異質(zhì)性變化,是人或者事物本身的異質(zhì)性變化,如繪畫的異化,文學(xué)的異化等等;異化不是中國畫異化成西洋畫,不是中國文學(xué)異化成外國文學(xué);西洋人把蒙娜麗莎的畫像添上胡子,男子化,是異化。“洋化”或者“外化”是將外國的或者外地的東西本國化或者本地化?!把蠡被蛘摺巴饣笔前阎袊漠嬜兂晌餮螽嫽蛘邧|洋畫,畫還是畫?!爱惢笔鞘挛锏漠愘|(zhì)性變化,現(xiàn)代派畫家杜尚把尿壺當(dāng)作為繪畫作品,參加繪畫展覽,畫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
3. 哲學(xué)家們對foreignization被翻譯成“異化”很不以為然,感到很扎眼,alienation的譯名才是“異化”。[8](P3)
4.王東風(fēng)教授也說foreignization被翻譯成“異化”是譯錯了,但是只能將錯就錯了。[8](P5)
簡而言之,foreignization翻譯成“異化”不正確,正確譯文是“洋化”或者“外化”。不能將錯就錯。
五、“洋化”與“保存洋氣”截然不同,差別很大;“洋化”的關(guān)鍵在于“化”,“保持洋氣”的關(guān)鍵在于“保持”
英語有foreignization和foreigness兩個單詞。這兩個單詞意義不同,雖然兩個單詞的前綴相同,可是后綴不同。Foreignization的后綴-zation,意思是“化”,如modenization(現(xiàn)代化);而foreigness的后綴-ness是形容詞變成名詞的標(biāo)記,如greatness.[7](P286)
因此foreignization的正確譯文是“洋化”或者“外化”。
Foreigness的譯文是“洋”。
漢語“氣”的意思是“氣味”、“氣質(zhì)”、“氣派”、“氣韻”、“洋調(diào)”等。
“洋氣”的英語譯文是flavour of foreigness,characteristic of,foreigness of,style of foreigness,charm of foreigness、tone of foreigness等。
魯迅解釋筆下的“洋氣”說:“異國情調(diào),就是所謂洋氣”。[2](P393)
這個“異國情調(diào),就是所謂洋氣”包括外國的語言層面、文化層面和思想意識層面的東西。
“洋氣”的詞義范圍很寬廣,“洋氣”即洋的東西,F(xiàn)oreigness對應(yīng) “洋氣”最相當(dāng)。
漢字“化”的意思是性質(zhì)或形態(tài)改變:如,變化,分化,僵化,教化。熔化,融化,潛移默化。
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后,表示轉(zhuǎn)變成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丑化,綠化,凈化。
“洋化”指中國的東西變成外國的東西。
“化”的本質(zhì)是性質(zhì)或形態(tài)改變?!俺蠡备淖兞恕懊馈钡谋举|(zhì),將美變成了丑。
“洋化”從本質(zhì)上改變了本國東西的東西,將本國的東西變成了外國的東西。
“保存洋氣”是有基礎(chǔ)的,沒有基礎(chǔ)談不上“保存”?!氨3盅髿狻钡幕A(chǔ)是在本國東西的基礎(chǔ)之上保存洋氣。在“本國東西的基礎(chǔ)上”保持“外國的洋氣”。
“洋化”去本質(zhì),挖基礎(chǔ),“保存洋氣”保本質(zhì),存基礎(chǔ)。
翻譯中的“洋化”與別的東西的“洋化”不一樣。
翻譯中的“洋化”指的是用外國的東西從本質(zhì)上改變了本國的東西,將本國的東西變成了外國的東西。
翻譯中的“洋化”是用外國的語言和文化以及意識形態(tài)改變本國的語言和文化以及意識形態(tài)。
“保存洋氣”是有基礎(chǔ)的。翻譯中的“保存洋氣”是本國的語言和文化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chǔ)上保存外國的語言和文化以及意識形態(tài),不發(fā)生質(zhì)的改變。
“洋化”的關(guān)鍵在于化,“保持洋氣”的關(guān)鍵在于“保持”。
魯迅說“歸化”的關(guān)鍵是“化”,他解釋“歸化”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了“歸化”中的“化”,他說:“歸化”的特征翻譯求易懂,把翻譯看做如改作或者創(chuàng)作,把外國事化為中國事,把外國人化為中國人?!?/p>
錢鐘書解釋“歸化”翻譯的時候,也特別強調(diào)一個“化”字。錢鐘書使用的術(shù)語不是“歸化”,是“化境”,用詞不同,含義相同?!盎场狈g的中心意思是將原文脫胎換骨的轉(zhuǎn)化成譯文,譯文透明、流暢。錢鐘書主張將外文用自然而流暢的本國文字表達出來,“即能不因語文習(xí)慣的差異而露出牽強的痕跡,譯文“讀起來不像譯文”。
簡而言之,韋努蒂1995年提出的foreignization不能翻譯成“異化”,正確譯名是“洋化”,“洋化”與“保存洋氣”截然不同,差別很大。
六、魯迅的“保存洋氣”與韋努蒂的foreignization(錯誤譯名異化,正確譯名洋氣)是互為并列的翻譯策略,“保持洋氣”不能歸屬于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策略之中
上文已經(jīng)從字面意義上論述,“洋化”與“保存洋氣”截然不同,差別很大。魯迅的“保存洋氣”翻譯策略不是“洋化Foreignization”,換言之,魯迅的“保存洋氣”翻譯策略不是“異化Foreignization”翻譯策略,因為意義為“洋化”的Foreignization”被錯誤的翻譯成了“異化”。
下面從它們的實際內(nèi)涵分析,魯迅的“保存洋氣”翻譯策略不是韋努蒂的foreignization(錯誤譯名異化,正確譯名洋氣)翻譯策略。
什么是韋努蒂的Foreignization(錯誤譯名“異化”,正確譯名“洋化”)翻譯策略呢?
韋努蒂本人的解釋是:“異化”,(即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的意義是:用抵抗的策略,偏離本土主流價值觀、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
韋努蒂的所謂“異化”(正確譯文是“洋化”)針對“歸化”而言,和“歸化”二元對立, “異化”(正確譯文是“洋化”)是對“歸化”的顛覆,是對“歸化”的革命,是“反翻譯”。
“異化”即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指的是推動翻譯發(fā)生根本變革,引起翻譯從“歸化”舊質(zhì)變?yōu)楫惢沦|(zhì)的飛躍,是對“歸化”翻譯的否定和毀滅,是對歸化翻譯的革命。
“異化”即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是“現(xiàn)代派翻譯”,屬于西方“現(xiàn)代派”范圍。
韋努蒂的“異化翻譯,即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是一種翻譯策略,主要被解讀為一種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手段?!爱惢g” 即“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策略主要目的是反對語言和文化的霸權(quán)主義。[1](P95)“異化翻譯”即“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這一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手段的具體做法是,故意沖破譯語常規(guī), 在譯文中保留原語異國情調(diào)的翻譯類型,在盲目自大的文化社會(例如英美社會) 中, 把外國文本中的語言文化差異注入譯語之中, 把讀者送到國外去,以便抵制英美文化中存在的種族中心主義、文化自戀和文化帝國主義,孕育出對文化差異的尊重或者基于我族中心主義、種族主義或者愛國主義之上的仇恨。[1](P95)
韋努蒂的“異化翻譯,即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策略主要是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反主流,語言方面也強調(diào)反主流,反傳統(tǒng),顛覆傳統(tǒng)語言,可是反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主流和傳統(tǒng)如果離開了傳統(tǒng)語言也達不到目的,因此語言方面的反主流、反傳統(tǒng),與韋努蒂“異化翻譯,即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策略的主要任務(wù)互相矛盾和沖突。
韋努蒂強調(diào)他的翻譯策略是反意識形態(tài)、反文化,國人在解讀他的翻譯策略時,主次顛倒了,把重點放在語言上。
韋努蒂的翻譯策略在于顛覆和破壞,在語言方面的目的是顛覆和破壞原語言。
英語love me, love my dog.按照韋努蒂翻譯策略翻譯的譯文不知道是什么,按照魯迅的“保持洋氣”翻譯策略指導(dǎo)下的譯文是“愛人愛物”或者“愛我,愛及我的狗”,按照“歸化”策略翻譯的譯文是“愛屋及烏”。 英語習(xí)語have a mountain to climb,用韋努蒂的翻譯策略可以被翻譯為“有一座山要爬”,用魯迅的“保持洋氣”翻譯策略可以被翻譯為“困難大如山”,用“歸化”翻譯策略可以被翻譯為“荊棘塞途”、“荊棘載途”、“荊天棘地”、“荊榛滿目”。
韋努蒂的“異化”翻譯,(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是一種反主流,反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派“翻譯策略。
西方世界文藝理論中,有一種流派是“現(xiàn)代派”?!艾F(xiàn)代派”開始于繪畫領(lǐng)域,擴展到文學(xué)領(lǐng)域,韋努蒂的“異化翻譯(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是現(xiàn)代派在翻譯領(lǐng)域的表現(xiàn)。
韋努蒂的“異化”翻譯(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策略不折不扣地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派的反傳統(tǒng)、反主流的特征,是西方現(xiàn)代派思潮在翻譯理論中的表現(xiàn)。
西方的現(xiàn)代派(又稱現(xiàn)代主義modernism)開始于繪畫領(lǐng)域,后發(fā)展到文學(xué)領(lǐng)域。主要表現(xiàn)是反傳統(tǒng)和否定主流。畢加索畫的美女與傳統(tǒng)觀念下的美女截然不同。
中國很多研究者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韋努蒂的foreignization(“異化”,正確譯名“洋化”)是現(xiàn)代派的繼承,是解構(gòu)主義在翻譯理論領(lǐng)域的表現(xiàn)。封一函.的論文《論勞倫斯·韋努蒂的解構(gòu)主義翻譯策略》已經(jīng)明明白白的說明韋努蒂的翻譯思想是現(xiàn)代派翻譯思想。[9](P10)
解構(gòu)主義60年代緣起于法國,雅克·德里達——解構(gòu)主義領(lǐng)袖——不滿于西方幾千年來貫穿至今的哲學(xué)思想,對那種傳統(tǒng)的不容置疑的哲學(xué)信念發(fā)起挑戰(zhàn)解構(gòu)主義,打破秩序然后再創(chuàng)造更為合理的秩序。解構(gòu)主義是對現(xiàn)代派原則和加以繼承,運用現(xiàn)代派的語匯,顛倒、重構(gòu),否定傳統(tǒng)的基本設(shè)計原則,由此產(chǎn)生新的意義。用分解的觀念,強調(diào)打碎,疊加,重組,重視個體、部件本身,反對總體統(tǒng)一,創(chuàng)造出支離破碎和不確定。
畢加索的亞威農(nóng)少女:
韋努蒂明確表示,他的翻譯策略的目標(biāo)是譯文向原文作者靠攏。翻譯中所謂“異化”(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是保留原文的異質(zhì)性,用源語故意打破譯語的種種規(guī)范性,用源語的語言和文化來洋化譯語的語言和文化?!爱惢?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與翻譯的本質(zhì)背道而馳。因為翻譯的根本任務(wù)是克服語言之間的差異造成的障礙, 以進行思想的溝通與交流。而韋努蒂的“異化” (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思想是創(chuàng)造差異,造成障礙, 破壞和阻礙思想的溝通與交流,“異化” (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洋化了翻譯中的譯入語和譯入語承載的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因此“異化” (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翻譯不是翻譯,而是 “反翻譯”。
七、魯迅的“保存洋氣”是一種獨立于“異化”和韋努蒂的“歸化”“異化”(正確譯名“洋化”foreignization)之外的翻譯策略
魯迅的“保持洋氣”的翻譯策略已經(jīng)在中國流行了近80年,存在了80年,影響了中國譯界80年,是中國翻譯理論中的兩個翻譯策略中的一個,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中國翻譯理論界應(yīng)該充分認識到魯迅的“保持洋氣”的翻譯策略的實際存在和巨大影響。
幾十年來,中國翻譯界的譯文要么像王佐良、楊絳那樣的自然流暢易懂的“歸化”譯文,要么像魯迅那樣的帶有洋味的有外國情調(diào)的“保存洋氣”的譯文。前一種譯文早就存在,后一種譯文是在魯迅的“保持洋氣”的翻譯策略的指導(dǎo)下產(chǎn)生的譯文。
中國那樣的帶有洋味的、有外國情調(diào)的、“保存洋氣”的譯文絕對不是在韋努蒂的所謂的“異化(foreignization)”(正確譯文“洋化”)翻譯策略指導(dǎo)下產(chǎn)生的譯文。韋努蒂的所謂的“異化(foreignization)”(正確譯名“洋化”)翻譯策略1995年才問世,不可能影響魯迅和魯迅以后到1995年的80年的中國翻譯界。
韋努蒂研究過魯迅的“保持洋氣”的翻譯策略,雖然他沒有論述魯迅的保持洋氣和他的“異化(foreignization)”(正確譯文“洋化”)的異和同,可是他說,魯迅和周作人采用文言和歐化字法和句法相結(jié)合的翻譯方法,創(chuàng)造出極有洋氣的話語。[3](P262)
如今的翻譯界,魯迅的”保持洋氣”翻譯策略愈來愈被譯者們所采用, 英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Gone with the Wind(《飄》)在中國被四個翻譯家翻譯成了中文,采用的都是魯迅的”保持洋氣”翻譯策略。
Gone with the Wind(《飄》)的開頭一句話有四個翻譯家的譯文,他們都采用了魯迅的“保持洋氣”的翻譯策略。[10](P47)
原文:Scarllett O’hara was not beautiful,but menseldom realized it when caught by her charm as the Tarleton twins were.[10](P47)
譯文一: 那思嘉小姐長得并不美,可是極富魅力。男人見了她,往往要著迷,就像湯家那一對雙胞胎兄弟似的。[10](P47)
譯文二: 斯佳麗·奧哈拉長得并不美,但是男人們一旦像塔爾頓家孿生兄弟那樣給她的魅力迷住,往往就不大理會這點。[10](P48)
譯文三:思嘉·奧哈拉長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們一旦像塔爾頓家那對孿生兄弟為她的魅力所迷住時,便看不到這一點了。[10](P48)
譯文四:斯嘉·奧哈拉并不漂亮,但是男人們,如果像塔爾頓這對孿生兄弟那樣,被她的魅力所迷倒的話,就很少能看得出這一點了。[10](P48)
筆者用“歸化”策略翻譯的譯文,與上面的譯文比較,目的是彰顯魯迅“保持洋氣”策略。
譯文五:思嘉·奧哈拉小姐沒有花容月貌,可男人們,如湯家那一對雙胞胎,情人眼里出西施,為之神魂顛倒。(筆者譯)
八、結(jié)語:魯迅的翻譯策略有兩個,一是歸化,二是保持洋氣,韋努蒂的翻譯策略是“異化(foreignization)”(正確譯文“洋化”)
美國人韋努蒂的專利是“domestication”和“foreignization”。然而“domestication”與魯迅的歸化是一回事,是他在魯迅之后提出的,因此他只有“foreignization”的專利。
魯迅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歸化”翻譯的學(xué)者,也是第一個推出“保存洋氣”翻譯策略的學(xué)者。美國人韋努蒂提出“歸化”比魯迅整整晚了60年。提出的“異化”(正確譯名是“洋化”)與魯迅的“保存洋氣”翻譯策略截然不同。中國的翻譯理論家將魯迅的“保存洋氣”翻譯策略和韋努蒂的“異化”(正確譯名是“洋化”)混為一談,使魯迅的“保存洋氣”翻譯策略淹沒在韋努蒂的“異化”(正確譯名是“洋化”)的熱捧的喧鬧聲中,結(jié)果教科書中的翻 化”這一事實也在韋努蒂的“異化”(正確譯名是“洋化”)的熱捧的喧鬧聲中被抹殺了。中國翻譯理論界必須重新審視魯迅對世界翻譯理論的貢獻。
韋努蒂本人感到自己的翻譯思想晚于魯迅,他說他和魯迅的翻譯思想都源于施來爾赫的“要么盡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而引導(dǎo)作者去接近讀者”。魯迅的翻譯受“譯者盡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而引導(dǎo)讀者去接近作者”的影響。[3](P97)
魯迅提出“歸化”和“保存洋氣”翻譯策略的時候,韋努蒂還沒有出生。我們中國譯論家硬邦邦地張冠李戴,把“歸化”歸功于韋努蒂,用魯迅的“保持洋氣”換成異化戴在韋努蒂頭上。這種錯誤應(yīng)該糾正。
參考文獻
[1]馮慶華,龔芬.翻譯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魯迅.“題未定”草[A].羅新璋.翻譯論叢[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
[3]韋努蒂.譯者的隱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長沙:岳麓出版社,1999.
[5]楊憲益,戴乃迭.紅樓夢A Dream of Red Mansions[M].北京:外文出版社,1969.
[6]楊憲益,戴乃迭. 儒林外史(The Scholars )[M].北京:外文出版社,1957.
[7]Judy Pearsall, Patric Hanks, Catherine soanes, Angus Stvenson.The New Oxford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Z]. 2007.
[8]王東風(fēng).韋努蒂與魯迅的異化翻譯觀比較[J].中國翻譯,2008,(2).
[9]封一函.論勞倫斯·韋努蒂的解構(gòu)主義翻譯策略[J]. 文藝研究,2006,(3).
[10]仲偉和,李明.翻譯批評與賞析[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0.
[責(zé)任編輯:呂艷]
[中圖分類號]B31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77(2016)01-0037-07
[作者簡介]李田心(1946-),男,湖南祁東人,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南國商學(xué)院教授,主要從事翻譯學(xué)研究,奈達翻譯理論研究成果得到奈達本人親自肯定。
[收稿日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