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

2016-03-09 15:27:04李平
人間 2016年2期
關鍵詞:唯物論辯證法和諧社會

李平

(西安工業(yè)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

淺談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

李平

(西安工業(yè)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相處、協調發(fā)展的社會理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在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期做出的科學決策,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它的提出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高度統一。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對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關鍵詞:和諧社會;唯物論;辯證法;唯物史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來源于我國改革發(fā)展的實踐,正確回答了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何去何從的重大問題,因此深入探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與我國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關系,全面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對當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及其特征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以及人與自身的和諧的、綜合的、動態(tài)的、內涵豐富的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是自然的產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環(huán)境對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客體,而是一種包裹著人、決定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質量的有機系統,它是人類生存的前提條件。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關系到人的發(fā)展。

構建社會和諧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就是社會中每個成員都享有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公平關系。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每個社會成員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具體利益上存在著矛盾和差別,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各個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因此,只有通過構建和諧社會來協調個體之間不同的利益關系,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構建社會和諧的基點是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是“指人不僅能夠理性地把握、控制和超越自我,同時也能夠獲得精神的愉悅,表現為人格完善、心情舒暢、積極向上、人際關系融洽等?!本唧w包括人的生理和諧與心理和諧的統一。

因此,和諧發(fā)展觀必須強調自然、社會、人自身整體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二、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有著深厚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淵源,唯物辯證法揭示了社會系統內各要素之間普遍聯系、對立統一及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闡明了社會結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自身之間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這就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論基礎。

(一)唯物論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這種統一性是多樣性的統一,是在客觀實在基礎上了統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中國人民追求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創(chuàng)造美好理想社會的實踐活動。我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目前已進入了一個關鍵期,這一時期又產生了諸多新矛盾與問題,凸顯出了大量的深層次矛盾,產生了精神失落、心理失衡、政治與經濟失調等的不協調與不和諧的現象,人民內部利益錯綜復雜,資源與能源壓力大、人民思想差異性增大。而推動社會和諧是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根本所在,這一重要戰(zhàn)略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我國社會變革中,化解阻礙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各種矛盾,協調并處理不同利益群體間利益均衡問題,與我國進入改革發(fā)展關鍵期的客觀要求相符合。

(二)辯證法基礎。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的核心——矛盾及其統一性原理。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以及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正是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之間的相互作用推動著事物的發(fā)展。和諧社會的理論即是在矛盾的斗爭性及其統一性相互貫通與轉化的原理指導下提出的,強調社會各組成要素在斗爭過程中,避免沖突,化解矛盾,進而實現和諧統一。構建和諧社會,要綜合運用調解、協商以及教育等方法以及行政、政策、經濟等手段,統籌協調各方利益,消除不和諧因素,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目標。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論——聯系的發(fā)展的觀點。物質世界既是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又是永恒發(fā)展的辯證統一過程。事物內部各要素間以及現象與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必然會促進事物原有的性質與狀態(tài)的改變,促進事物運動、發(fā)展與變化。和諧社會即是這一普遍聯系與發(fā)展的本質體現。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五個統籌,就是運用聯系發(fā)展的觀點來調整我國改革進程中各利益關系(經濟與社會、國內與國外、區(qū)域、城鄉(xiāng)等),使其相互作用與相互制約,將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經濟建設聯系起來,實現政治文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統一,實現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相協調。

(三)唯物史觀基礎。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維視角——群眾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而且是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同時還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人的活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在社會管理與經濟發(fā)展中,不僅要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還要關心其生活與人格,尊重其權益,使其充分發(fā)揮社會主體作用,實現社會和諧的目標。

2.構建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出發(fā)點——社會基本矛盾。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中,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即是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也即是一個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過程。構建和諧社會其實質上是一個不斷調整與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過程,即根據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發(fā)展要求,有序變革與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過程。

綜上所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的三重維度出發(fā),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為指導,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其哲學基礎的。

參考文獻:

[1]馬紅茹.《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研究》.河北大學,2009,6

[2]《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2009,10

[3]劉志禮等《和諧社會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探索》2007

[4]鄒瑄.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D].蘇州大學,2007

[5]于兆偉《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大慶廣播電視大學,2013,11

作者簡介:李平(1989.3-),女,漢族,山西忻州人,碩士研究生,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西安工業(yè)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22-01

猜你喜歡
唯物論辯證法和諧社會
論辯證法的總規(guī)律
論五四運動的啟蒙辯證法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43:33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fā)展策略分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33:32
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之我見
拉圖爾論“物”——走向新唯物論的科學哲學
學習與探索(2016年4期)2016-08-21 12:36:40
生成中的科學——“唯物論轉向”的哲學意義
學習與探索(2016年4期)2016-08-21 12:36:38
當代科學哲學的唯物論轉向(專題討論)
學習與探索(2016年4期)2016-08-21 12:36:36
科學哲學為何要回到“唯物論”?——從“數學與善”的關系來看
學習與探索(2016年4期)2016-08-21 12:36:36
白玉县| 呼玛县| 临泉县| 登封市| 湟中县| 新和县| 顺义区| 东光县| 苗栗市| 江安县| 贵德县| 泾源县| 浮山县| 临桂县| 华亭县| 股票| 滦平县| 额敏县| 汉中市| 丰宁| 台南县| 大埔区| 广汉市| 台江县| 饶平县| 射洪县| 土默特左旗| 营口市| 太保市| 贺州市| 青州市| 本溪| 明溪县| 尼玛县| 九江市| 乌什县| 临江市| 长治县| 元氏县| 广宗县| 大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