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敢
有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蘇格拉底搬進了一座七層的大樓里,可他家卻是最底層,既不安靜、不安全,也不衛(wèi)生,總有人從樓上潑污水、丟死老鼠。可他還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有人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為何還這樣高興?”蘇格拉底說:“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進門就是家,不用爬樓梯;可以在空地養(yǎng)一叢花、種一畦菜。這些樂趣呀,沒法兒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底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家里有偏癱老人的朋友,自己則搬到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但他每天仍然快快樂樂的。那人不解地問:“先生,住七層樓有哪些好處?”蘇格拉底說:“好處多了!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p>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于環(huán)境而在于心境。人世間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永遠擁有一個好心境。
人,總要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工作、生活。環(huán)境對人的心境,往往影響很大。但再大,也難以大過心境對環(huán)境的作用。人們的工作環(huán)境,有清濁之別。清,自然好。濁,但只要心清、心未濁,就好辦。冷眼看世界,人冷心也冷;累眼看世界,人累心也累;笑顏看世界,人笑心也笑。一切由心生,一切由心滅,情由境生,心由境造。
心境比環(huán)境更重要,調(diào)節(jié)自己比改變世界更有效。很多時候,選擇和掙錢多的人比,就會比出拜金主義;和官職高的人比,就會比出追官逐權(quán);和生活奢侈的人比,就會比出驕奢淫逸。
佛說:“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毙闹魃衩?,冷靜清醒,一切好辦。心境,就是始終保持“邊界意識”,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凡事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心一亂,方寸全亂。濃濃的誘惑,無孔不入,不怕你不軟、不從、不上當(dāng)。
千百年來的政治實踐,讓政治家悟出一個淡字;“淡泊”這個詞又因為諸葛亮的一句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而載入中國政治思想史,成了政治家的修身戒條?!暗闭撸逡?,能參得透;“泊”者,船??堪哆叄ㄒ?。心要能定,以淡制濃。出聲色而不動、入功利而不迷,方能收獲內(nèi)心的寧靜平和,抵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心境可以改變環(huán)境,環(huán)境可以陶冶心境。任何對客觀環(huán)境的不滿和怨天尤人都是無濟于事的,只有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去面對工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不管是環(huán)境能改變?nèi)耍€是人能改變環(huán)境,最主要的還是一個人的心境。在競爭激烈、物欲橫流的社會,人人都欲拔得頭籌,或出人頭地,或光耀門楣。很多人都在路上奔波,但仔細想來,最過艱難、極具考驗的莫過于心境。
擁有亮麗的心境,人生便握住成功的契機;擁有豁達的心境,身心便獲得了極大的營養(yǎng)。目光看得遠,思想的觸角才會伸得更長。
責(zé)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