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從小篆的字形結(jié)構(gòu)來看,是人類來到某地居住的庇護所。而在甲骨文中,“穴”字上面是頂,下面用兩塊相向的大石頭拱住,即模仿巖石中的洞窟,多是指野生哺乳動物居住的地點。而說到“巢”字,從金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該字上面是由樹枝編制的兜狀窩,下面是樹木,多是指鳥兒用草和樹枝在樹上搭建的住所。這,就是鳥類居住的地方了。
有所不同的是,屋和穴幾乎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年四季居住的場所,而巢,對于鳥兒來說,卻并非其常年居住之地。鳥的巢,大多只是它們用來繁殖的場所,而在不繁殖的大部分時間,除了不會飛的鳥以外,幾乎所有的鳥夜晚都會在樹上棲息。但就是這個一年只會被使用幾個月的巢,卻被鳥爸鳥媽們打理得有聲有色。也許我們能從以下幾種各具特色的鳥巢中窺見這些鳥爸鳥媽們的小心機。
?在小鴛鴦孵出來的第二天,它們就會一個接一個勇敢地從高高的樹洞跳下,跟著媽媽到附近的小河覓食。這些鴛鴦寶貝進入水中即能游泳和潛水。圖中,鴛鴦媽媽正從樹洞巢里伸出大半個身子,向上下左右探望,為鴛鴦寶寶跳巢做準備。(攝影/鳥網(wǎng)·同行)
鴛鴦:
偏愛水邊老樹洞
可能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鴨子都只會在水中游,可事實上,它們有些是會上樹的!比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钠G麗鴨子—鴛鴦。鴛鴦不但會上樹,還會把自己的巢筑在樹洞里,這恐怕讓很多人出乎意料。
過了交配期,鴛鴦“夫妻”就開始物色營巢地點了,它們通常選擇緊靠水邊、容易產(chǎn)生扭節(jié)的楊樹等老齡樹的主干樹洞筑巢。這些“臨時小屋”的洞口大小約為8厘米×9厘米,洞深64厘米左右。巢內(nèi)除樹木本身的木屑外,鴛鴦媽媽還會從自己身上拔下細密的絨羽。
可惜的是,在鴛鴦的繁殖地,由于樹木被人類大肆地砍伐,有樹洞的老樹如今已經(jīng)很少了,當(dāng)它們每年從越冬地飛回北方,常常發(fā)現(xiàn)飛了很長的路,卻無法找到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
知識鏈接
營樹洞巢的中國特產(chǎn)鳥種
——中華秋沙鴨
每年4月中旬,中華秋沙鴨到達繁殖地后,就開始尋找天然樹洞筑巢。這些樹洞巢洞口一般距地面超過10米,洞內(nèi)直徑27厘米左右,洞口約為20厘米×9厘米。由于孵化出的“鳥寶寶”要在一兩天之內(nèi)“跳巢”,躲進水中。因此,鳥爸鳥媽們營的巢多緊鄰河邊。它們在巢內(nèi)墊以木屑,上面覆蓋著絨羽,并混有少量羽毛和青草葉。為了護孩子的周全,鳥爸爸還常設(shè)偽巢。
在小鴛鴦孵出來的第二天,它們就會一個接一個勇敢地從高高的樹洞跳下,跟著媽媽到附近的小河覓食。這些鴛鴦寶貝進入水中即能游泳和潛水。圖中,鴛鴦媽媽正從樹洞巢里伸出大半個身子,向上下左右探望,為鴛鴦寶寶跳巢做準備。(攝影/鳥網(wǎng)·同行)
?確定戀愛關(guān)系的鳳頭??夫婦在共同筑巢(攝影/張勝紀)
愛修浮巢的??
說完了樹洞巢、泥洞巢,我們也來看看這些“能工巧匠們”營在水上的巢穴。浮巢,顧名思義,就是漂浮的巢。它的主人——小??(音同:小PT)是一種像鴨子的水鳥,以水生昆蟲和小魚小蝦為食物。和大多數(shù)野鴨把巢建在蘆葦叢中或者湖岸邊不同,它們把巢就筑在了水面上。這個策略似乎比鴨子來得更為聰明。你看,漂浮在水面上的巢可以修在水中央,這樣陸地上的天敵就無法接近了。而且,浮巢可以隨著水位的波動而上升下降,也不會因為水位的變化而導(dǎo)致巢被水淹沒。
?須浮鷗正銜著食物準備哺育幼鳥(攝影/張勝紀)
當(dāng)然,這種浮巢的修筑難度貌似會相對大一些,但這肯定難不倒小??!它們先在水面依托浮游植物或者挺水植物確定“自己家的地址”。都說萬丈高樓從地起,可見地基的重要性??尚??們營巢卻反其道而行之,要的就是沒地基,也真是把逆向思維發(fā)揮到極致了。相信如果小??會說話,它一定會非常驕傲自己“隨波逐流”的本領(lǐng)。
蜂虎:
泥壁上的“鑿洞高手”
要找樹洞還得靠大樹,局限真是太多了。既然現(xiàn)成的窩難找,那么何不自己挖洞?蜂虎就是自食其力挖洞的典范。
石頭當(dāng)然是鑿不出洞來的,但是泥巴應(yīng)該沒有問題。所以蜂虎們到了繁殖季節(jié),常常會結(jié)群在光禿禿的泥壁上,用彎長的嘴鑿出一個個土洞。但是軟硬適中、適合挖鑿的泥墻也不是那么容易找的,因此蜂虎的繁殖地一般也相對集中。比如栗喉蜂虎喜歡集群營巢,先遷入營巢地的栗喉蜂虎選擇占據(jù)營巢斷崖坡面的中央位置。挖掘新巢洞要花費蜂虎親鳥12~20天時間。不過,大部分蜂虎的泥洞巢并不是單靠親鳥夫婦完成的,會有許多鳥來協(xié)助營巢,種群越大,幫助比例越高,挖掘速度可大幅提高。栗喉蜂虎的巢洞均為隧道型直洞,走向與營巢斷崖坡面垂直,巢洞末端為橢圓形巢室,巢洞內(nèi)外溫差較大,但巢室內(nèi)溫度穩(wěn)定。
不得不說,蜂虎是名副其實的“打洞高手”,它們以蜜蜂、蝴蝶、蜻蜓為食,一旦“安家落戶”于某地,其他蜂虎也會“聞訊而至”,這時候,巢區(qū)周圍的飛行昆蟲可真是倒了大霉。
?銜泥筑巢的金腰燕(攝影/危騫)
?藍喉蜂虎飛離巢穴(攝影/奇異的恩典)
家燕的“碗巢”與
金腰燕的“葫蘆巢”
家燕和金腰燕都是伴人居住的鳥類,它們常把巢修筑在人們的屋檐下。很多時候,我們走在鄉(xiāng)間,總是能看到村舍房檐下的燕子巢。但是在白天,如果不是育雛期,它們大多都在外活動,我們?nèi)绾尾拍芊直媸悄姆N燕子在這里筑巢呢?
其實很簡單,家燕與金腰燕的巢雖然都是銜泥而作,可形狀卻是大相徑庭。家燕的巢像從中間切破的半個碗一樣,開口朝上,而且比碗底更闊,小鳥臥伏其中,當(dāng)有親鳥回巢時,會紛紛抬起頭來乞食。而金腰燕的巢卻像半個從中間縱向切開的葫蘆臥倒的形狀,巢的開口在側(cè)面,且比內(nèi)部小,當(dāng)親鳥回巢時,小鳥紛紛從側(cè)面的小出口擠出頭來乞食。知道這個,即使你看不到它們的影子,也能根據(jù)泥巢的形狀判斷是哪種燕子在光顧這個幸運的人家了。
?碗巢中的家燕(攝影/危騫)
可以吃的鳥巢
——燕窩
?燕窩
一提到燕窩,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去東南亞旅游的人,十有八九都會去看看燕窩,可大家是否知道,中國也是燕窩的產(chǎn)地,只是產(chǎn)量極少。古時候每年也只有一兩百個的產(chǎn)量,而現(xiàn)在,中國的燕窩幾乎已經(jīng)絕跡了。那么燕窩究竟與其他種類的燕子窩有什么不同?又為何會如此稀少而珍貴?
燕窩,其實就是雨燕的家,準確地說,是一種叫戈氏金絲燕的雨燕所筑的窩。由于戈氏金絲燕常常選擇將巢筑在海島或者海岸的巖洞內(nèi)壁,而附近又缺乏巢材,它們就用自己的唾液混著少許絨羽或者草根,在洞壁粘連成一個極小的碗狀巢。
?中華攀雀的精致編織巢(攝影/危騫)
正因為這種巢的可食用性,給戈氏金絲燕帶來了滅頂之災(zāi)。每年到了繁殖期,它們的巢都會被人濫肆采摘,常常導(dǎo)致繁殖失敗,使得戈氏金絲燕的種群數(shù)量越來越少,燕窩也變得越來越稀有,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下去。其實燕窩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是可溶性膠原蛋白,并沒有獨特的營養(yǎng)價值,可自古就讓人趨之若鶩,也許就是物以稀為貴吧。
反看戈氏金絲燕的親戚們,比如分布在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的短嘴金絲燕,它們筑就的大部分燕窩卻是無法食用的,雖然這些雨燕的燕窩也是由唾液粘連而成,但里面混有大量的草根或泥土等其他巢材,反而幸運地獲得了繁衍空間。
戈氏金絲燕以自身唾液為主材的巢,不過是其適應(yīng)海島環(huán)境后演化而得的特殊技藝,我們在驚嘆大自然神奇的同時,也為人類對自然的愚昧掠奪而感到悲哀。
用心編織“愛巢”的
中華攀雀
前面說到那么多巢,雖然各有特色,但卻也算不上精美到極致,特別是在中華攀雀面前,簡直就是弱爆了。
中華攀雀是一種小型林鳥,它們的筑巢行為是由雄鳥單獨完成的。雄鳥在還未和雌鳥配對之前,便先自行編織未來小家庭的歡樂窩。雄鳥把巢編織得像一個吊著的氣球,開口在側(cè)面,極為精致。為了讓天敵夠不著,雄鳥一般都會將巢設(shè)置在河邊樹木延伸到河面的枝杈上。
一旦有了“房產(chǎn)”,雄鳥就要給自己精美的巢找一個女主人了。即便是如此精美的巢,雖然是為了孵化幼鳥,可如果沒有尋到配偶,雄鳥會把自己辛苦織好的巢毅然拋棄。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年,雄性的中華攀雀都會為自己當(dāng)年的伴侶重新編織一個新房,絕不使用二手房,真算得上是“指房為婚”的楷模了。
?普通夜鷹有著與周圍環(huán)境極其相似的羽色(攝影/雨后青山)
夜鷹:
“懶人”的巢
?大杜鵑(下)偷襲葦鶯(左上),想占葦鶯的窩(攝影/奇異的恩典)
為什么說夜鷹的巢是“懶人”的巢?因為這也許根本就算不上巢!夜鷹估計是對自己羽毛的保護色極其自信的鳥類,它們的羽色和地面、樹皮極其相似,因此它們筑起巢來也就“犯懶”了。
樹枝上當(dāng)然是擱不穩(wěn)蛋的,因此它們就將自己的巢址選擇在地面。只是它們在地面的巢也是極為簡單。在林地里稍微刨個淺坑,甚至不刨,沒有任何的巢材,這朋友就把蛋生下來了。在城市繁殖的夜鷹,更是會直接把蛋產(chǎn)在屋頂平臺或者屋側(cè)窗戶下的空調(diào)平臺上,這如果算得上巢的話,也可以說是“大道至簡”了。不過相比大杜鵑來說,夜鷹好歹是自己找了個空地下蛋,雖然付出不多,但也算得上自食其力了。那么我們說的大杜鵑,究竟是什么厲害角色?
“借巢育子”的
杜鵑
雖然大部分的鳥都會自己筑巢,但也有天生不愛做巢的鳥,這里面最出名的恐怕就是杜鵑了。前面我們告訴大家,巢對于鳥來說,其實只是繁育后代的場所,杜鵑當(dāng)然也要繁育后代,那它是不是不需要巢就能繁殖呢?
顯然不是,對于杜鵑來說,最省事的方法就是,自己不做巢,用別人的巢,而且孩子都不用自己養(yǎng),讓別人代養(yǎng)。杜鵑常常會找體型比自己小得多的小型雀形目鳥類的巢來產(chǎn)自己的卵,它并不是靠著體型大去霸占,而是趁小鳥不注意,悄悄地讓自己的蛋和這些小鳥的蛋混在一起,讓小鳥們幫忙孵化。當(dāng)杜鵑的雛鳥比這些寄生鳥的雛鳥先孵出來后,它會自行處理掉養(yǎng)父母的孩子,讓自己獨享養(yǎng)父母的寵愛,這可真是壞事也要做到底?。?/p>
拿我們最常見的大杜鵑來說,這種杜鵑能寄生的小鳥就多達兩百多種,有這心思去找這兩百多種鳥來試試是否可以寄養(yǎng)自己的蛋,都有工夫自己造個巢了,真難說它是懶呢,還是“一肚子壞水”。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看到鳥媽媽含辛茹苦地叼來蟲子,喂養(yǎng)體型比自己還大的杜鵑幼鳥,千萬別覺得奇怪,這是杜鵑“借巢育子”的把戲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