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倪策平
(安徽大學(xué) 中國哲學(xué)與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合肥 230039)
?
【哲政闡賾】
孔子哲學(xué)咨詢思想探討
陳 紅,倪策平
(安徽大學(xué) 中國哲學(xué)與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合肥 230039)
摘要:“哲學(xué)咨詢”的興起是對“蘇格拉底對話”的傳承,而孔子的哲學(xué)咨詢思想體現(xiàn)在《論語》的對話中。孔子的哲學(xué)咨詢主要有問“仁”、問“政”、問“君子”等?!叭省笔强鬃诱軐W(xué)中最重要的哲學(xué)思想,孔子認為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鬃又鲝垺暗抡?,認為選拔賢才就是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做合適的事;問“君子”則提出君子必須具備“仁、智、勇”三個方面的品德。個人交友之道、家庭倫理問題也在《論語》的對話中出現(xiàn);孔子根據(jù)弟子的不同個性而給予不同的咨詢目標(biāo)??鬃诱軐W(xué)咨詢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同樣有指導(dǎo)意義。
關(guān)鍵詞:孔子;《論語》;哲學(xué)咨詢;對話
“哲學(xué)咨詢”起源于20世紀(jì)80年代,90年代在北美洲開始發(fā)展壯大。其創(chuàng)始人是德國的阿肯巴哈[1]?!罢軐W(xué)咨詢”一直宣稱是對古老哲學(xué)實踐傳統(tǒng)的復(fù)興,是對“蘇格拉底對話”的傳承,而蘇格拉底式的哲學(xué)咨詢通過對話來幫助來訪者澄清并解決問題[2]。就中國而言,《論語》中記載了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充滿了對個人人格、日常事務(wù)和公共事務(wù)的實踐智慧?!墩撜Z》就是“哲學(xué)咨詢”的一個過程。孔子最主要的哲學(xué)咨詢方法就是“對話”。對話用于哲學(xué)咨詢中,就是咨詢師與咨詢者的“雙向思想交流”。從這個角度來說,對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咨詢方式。
一、以“仁”為主的哲學(xué)咨詢
“仁”是孔子哲學(xué)中最重要的哲學(xué)思想,也是其認可的為政、為人的首要目標(biāo)。《論語》中有關(guān)“仁”的對話大部分都是孔子的弟子提出來的,其中有直接“問仁”的,也有直問哪些人可稱之為“仁”的??鬃訉τ诘茏拥奶釂枺鶕?jù)弟子的不同特性,設(shè)定不同的咨詢目標(biāo),因此,才會有同樣問“仁”,答案卻不同的情況。
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為仁矣?!薄罢垎栔??!痹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
子張問仁,孔子提出了“恭、寬、信、敏、惠”五個具體的德行,只要子張這樣做就可以為仁。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通過認知的自我覺察,從而在實際行為上有所改變。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wèi)靈公》)
子貢問仁,孔子采取的是針對性極強的語言。實行“仁”沒有定規(guī)和成法,是隨時隨地的事情,提出“工以利器為用,人以賢友為助”。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改變認知,選擇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與他們做朋友,受他們的影響熏陶,潛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yǎng)就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論語·顏淵》)
司馬牛問仁,孔子提到“其言也讱”(意為說話要慎重),司馬牛不理解,孔子以反問的方式回答:“(凡事)做起來都是困難的,說話能不慎重嗎?”這種咨詢目標(biāo)重點在于改變認知,至于司馬牛是否能夠行仁,則不是孔子的咨詢目標(biāo)。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
顏淵問仁,孔子提出“克己復(fù)禮為仁”,即通過道德修養(yǎng)自覺地遵守禮的規(guī)定,以禮來規(guī)定仁,禮以仁為基礎(chǔ),以仁來維護。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明確什么是“仁”、什么是“禮”,從而澄清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
孔子對仲弓問仁的回答,提出“出門如見大賓”是待人接物方面的仁;“使民如承大祭”是行政方面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德行方面的仁;“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是就行為的效果而言,講的是仁的效用。如果做到這些,就向仁德邁進了一大步。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從不同的層面回答了什么是“仁”,以及如何行“仁”。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
孔子對樊遲問仁的解釋與別處不同?!皭廴恕本褪菑V泛意義上的“仁”,仁就是愛,所謂仁者愛人,就是對別人有同情心,有關(guān)心他人的真實感情。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指出“仁者愛人”,也就是“仁、義、禮、智、信”。
仁是一個系統(tǒng)的概念,不僅僅是愛人,還包括自己的健全人格、寬厚包容之心以及適應(yīng)現(xiàn)實的能力等??鬃訒鶕?jù)弟子自身的特點來解釋仁,弟子身上缺少什么,他就會對那個弟子說什么。
《論語》中問“仁”的語段很多,孔子在這些對話中,提供的答案均不同,因顏淵學(xué)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xué)綱領(lǐng),而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有人從教育的觀點認為這是孔子因材施教。但是從咨詢的觀點而言,則可歸為孔子根據(jù)不同的個案而設(shè)定不同的咨詢目標(biāo)??鬃右罁?jù)來訪者的不同特點與對“仁”的不同理解,對咨詢的問題進行全面而透徹的分析,采取靈活性和針對性的咨詢方法進行了深入簡出的回答,使來訪者明確何為“仁”,澄清問題的實質(zhì),幫助來訪者進行內(nèi)心的反省。因顏淵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孔子以高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他,強化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使一切行為都要符合禮的要求。仲弓不夠謙恭與體諒別人,孔子明確告訴他仁的效果與實踐的方式,即以誠待人、將心比心,這樣就能不斷向仁邁進。司馬牛具有“多言而躁”的性格特點,孔子就以反問的形式告誡他應(yīng)慎言,不要急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目的在于使司馬牛改變對仁的認知,思想上實現(xiàn)升華。樊遲資質(zhì)較愚鈍,孔子便直接告訴他該如何去實現(xiàn)仁??鬃訉Φ茏拥淖稍儾扇^(qū)別對待的方式,幫助其思維進行轉(zhuǎn)化,實現(xiàn)一種主體上的互換,明確自己對仁的理解并積極行動。
二、以“政”為主的哲學(xué)咨詢
《論語》中有關(guān)政治的對話最多,不僅包括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咨詢,也包括當(dāng)時政治人物對孔子的提問。一般而言,這些諸侯大夫和孔子論政,一方面想借孔子之口來佐證自己的政治主張是對的,另一方面是真誠向孔子咨詢?yōu)檎馈?/p>
(一)孔子與政治人物的對話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論語·顏淵》)
季康子問政,孔子主張施行“德政”,反對殺人,指出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會犯上作亂;指出“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為,那些暴虐的統(tǒng)治者濫行無道,必然會引起百姓的反對。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明確指出什么是德政、什么是人治,澄清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鬃右罁?jù)季康子作為執(zhí)政者的特點,采取引導(dǎo)性的咨詢方式,積極引導(dǎo)季康子對“德治”與“人治”進行正反兩方面的嘗試性思考,進而使其在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明晰實行“德治”的正確政治主張與做法。也就是說,這次咨詢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季康子認識到何為正確的“德政”與“人治”,從而更好地引導(dǎo)其在政治上積極實行“仁德”。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罢撸?。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孔子對季康子問政的答復(fù),采取的是針對性極強的語言。指出“政者,正也”,實行“政”,就得正人先正己,意思是你帶頭正派,誰敢不正派?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改變認知,讓季康子以身作則,無論為人還是為官,首在一個“正”字。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論語·顏淵》)
齊景公問政是唯一的國君問政,孔子的回答也是針對國君而言的。提出了治理國家的八字方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應(yīng)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規(guī)范,以維持一個和諧的社會形態(tài)。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改變認知,恢復(fù)君臣父子這樣的等級秩序,國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論語·子路》)
葉公問政,孔子指出只要做到“近者說,遠者來”就是最大的成功。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也是改變認知,做到使國內(nèi)的人心悅誠服,使國外的人來投奔,這樣的治國之道才是成功的。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
魯定公向孔子咨詢?nèi)绾翁幚砭缄P(guān)系,孔子答以“君禮臣忠”,也就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各司其職,各盡本分。君臣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君主指使臣下能合乎禮,臣下服事君主能盡其忠。咨詢目標(biāo)也是改變認知,做到“君禮臣忠”,就能處理好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魯定公在君臣關(guān)系的認知上存在的偏差很容易在具體實踐中顯現(xiàn)。孔子通過對話,引導(dǎo)魯定公認知到“君臣關(guān)系”中蘊含的正確做法,幫助魯定公認識到自己所咨詢的問題始初設(shè)立的立場和自己所處的世界,從而實現(xiàn)自身認知的改變,達到咨詢的目的。
(二)孔子與弟子有關(guān)政治的對話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論語·顏淵》)
子張問政,孔子采取的是迂回策略,借回答問題改變認知,指出“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就能管理好政事。也就是說居于官位就要勤政愛民,以仁德要求自己,以禮治理國家和百姓,推行政令要忠誠有信用,這樣才能做一個好官。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闭堃?。曰:“無倦?!?《論語·子路》)
子路問政,孔子答曰“先之,勞之”,意思是自己先要以身作則,然后激勵老百姓勤奮工作。子路有些不滿足,請求多說一些,孔子告知“無倦”,意思是永遠不要懈怠。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告知子路,要想管理好政事,就得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哲學(xué)咨詢的關(guān)鍵在于咨詢師的循循善誘與咨詢者的不斷思考相統(tǒng)一??鬃优c子路的對話是一個由表及里的咨詢過程。通過對話,子路在思想上對如何管理好政事有了清晰的認知并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明確了惟有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才能管理好政事。通過進一步思考與交流,孔子深化了子路的認知,告知他惟有永遠不懈怠才能最終做好。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孔子對子貢問政所連續(xù)提出的三個問題,采取直截了當(dāng)?shù)姆椒ㄕf出了為政的三個條件: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tǒng)治者。三者當(dāng)中,民信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有足兵和足食,老百姓對統(tǒng)治者不信任的話,那么國家也就不能存在了。通過這種對話形式,子貢明白了如何治理一個國家,如何取得民信,從而達到咨詢目的。人類的認知就是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過程,這也是哲學(xué)咨詢所要追求的目標(biāo)??鬃舆\用開放式的對話形式,對子貢進行漸進式的咨詢與解釋,通過這種開放遞進式的對話,使子貢對治理國家原本有些模糊的問題有了明確的認知,認識到治理國家的核心在于取信于民。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子夏做了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孔子從三個角度辨證作答:一是要求子夏“無欲速,無見小利”。也就是從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則就無法達到目的。二是提出了“欲速則不達”。三是指出“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不要貪求小利,否則就做不成大事。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就是告訴子貢,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漸進,否則對立著的事物就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論語·子路》)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問怎樣管理政事,孔子從三個方面回答:第一,“先有司”,使人人各司其職,各得其所;第二,“赦小過”有利于調(diào)動工作積極性;第三,“舉賢才”則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先有司”必需的。通過這種對話,仲弓明白了做一個好的領(lǐng)導(dǎo)者必須選拔賢才、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zé)任,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做合適的事,而不必事必躬親。從而達到了解惑、理清思路的目標(biāo)。
三、以“修身”為主的哲學(xué)咨詢
《論語》中有關(guān)“修身”的咨詢問題,主要與“君子”、“士”以及“成人”有關(guān)。君子與小人之辨,是人格與非人格的區(qū)分??鬃铀崾镜娜烁袷蔷尤烁?,其最高境界是“圣”即“圣人”境界,第二重境界是仁人的境界,最后才是君子的境界。
孔子所談的君子,大概可分為“修己”和“安人”兩大類?!靶藜骸笔蔷拥谋举|(zhì)。君子與小人各有所達,分別在于內(nèi)心趨向不同。小人內(nèi)心趨向于追求個人物欲,如衣食住行之滿足;君子則不然,內(nèi)心趨向于自身之修養(yǎng),期望達到完美人格。由于內(nèi)心趨向不同,所追求的目標(biāo)不同,相對地便有了上達與下達之別。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
孔子對司馬牛問君子的回答,采取了針對性極強的語言,指出“君子不憂不懼”,但是司馬牛沒有明白,孔子進一步指出“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改變認知,明確了“不憂不懼、問心無愧”就是君子。哲學(xué)咨詢也是相互交流的過程,孔子在司馬牛沒能明白其以針對性的話語告知如何成為君子之時,采取了啟發(fā)式的、舉例反問式的交流方式,使咨詢者澄清了自己模糊的認知,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所在,清晰地明白不做愧心之事、不去擔(dān)憂就是修養(yǎng)成君子的關(guān)鍵,從而自覺改變原有認知,努力加強自身修養(yǎng)成為君子。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
對于子貢問君子,孔子明確指出“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意思是作為君子,不能只說不做,而應(yīng)先做后說。只有先做后說,才可以取信于人。這種咨詢目標(biāo)是改變認知從而澄清問題??鬃右罁?jù)子貢心性直率的特點,采取了直接突出重點的交流方式,明確指出了君子修成之道應(yīng)強調(diào)自身內(nèi)在修養(yǎng),對自己嚴格要求,惟有做到了再說才能使人信服。這種言簡意賅的對話,既符合子貢的性格特點,也使他更容易受到啟發(fā),以此為依據(jù)不斷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修成君子的認知得到深化。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痹唬骸靶藜阂园踩?。”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論語·憲問》)
子路問君子,孔子采取了循循善誘的方法,指出“修己以敬”是謂君子。子路認為這樣做不夠,孔子進一步指出“修己以安人”,子路依舊反問,孔子最后指出“修己以安百姓”,直言連堯舜也難以達到這種高度。前面所述為君子“修己”之道,接下來為“安人”之道。“解釋是咨詢師適當(dāng)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思想以直接影響來訪者”。[3]孔子善于運用循序漸進的交流方式,使弟子的認識由表及里地得到深化。這段對話,通過與來訪者(子路)漸進式的問答,明確了君子的標(biāo)準(zhǔn)問題與相應(yīng)做法,解除了咨詢者的思想困惑,也指出了為之努力的方向,即關(guān)鍵在于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要做到敬人敬事。使咨詢者更好地對自身進行定位,明確自身的處境,并在認知上與孔子達到共識,由此也找到了更為合適的發(fā)展路徑。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論語·憲問》)
孔子與子貢對話,認為君子必須具備“仁、智、勇”三個方面的品德,即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這種對話模式澄清了“仁、智、勇”的深層含義,說明具備這方面品德的才是君子??鬃右宰陨斫?jīng)驗,運用一種自我表述的方式與弟子進行平等交流,提出了成為君子所應(yīng)具備的品格。這種咨詢方式是開放式的而不是絕對性的,給咨詢者的只是一種參考與啟發(fā),能更好地讓對方接受自身的意見,并從這種啟發(fā)性的對話中,深刻認知“仁、智、勇”的重要性。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痹唬骸白谧宸Q孝焉,鄉(xiāng)黨稱弟焉?!痹唬骸案覇柶浯?。”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篇·第十三》)
孔子對子貢問士采取直截了當(dāng)?shù)姆椒?,指出了“士”的幾層含義。首先,“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就可稱之為“士”;其次,“宗族稱孝焉,鄉(xiāng)黨稱弟焉”可稱之為“士”;第三,“言必信,行必果”也可稱之為“士”;第四,至于執(zhí)政者則不算“士”。通過這種對話方式,子貢明白了怎樣才可以叫做“士”,懂得了對自己的行為要有知恥之心,在家要孝順父母、尊重兄長,做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這樣就會具有“士”的修養(yǎng)和品德。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弊釉唬骸笆锹勔?,非達也。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論語·顏淵》)
子張向孔子咨詢士如何才能做到“達”??鬃硬捎梅丛懛ǔ吻辶恕奥劇迸c“達”的概念?!胺蜻_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這是“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這是“聞”。通過這種對話方式,子張明白了“聞”是虛假的名聲,并不是顯達;而“達”則要求士從內(nèi)心深處具備仁、義、禮的德性,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而不僅是追求虛名。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以之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痹唬骸敖裰扇苏吆伪厝唬恳娎剂x,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
子路問怎樣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孔子用具體的人物為例,說擁有“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這些品格的就是完美的人;提出“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這樣也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這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通過認知的自我覺察,使之在實際行為上有所改變,從而具體回答了人格完善的問題,即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藝和禮樂修飾。同時指出一個完美的人應(yīng)該具有“見利思義”的品格,即遇到有利可圖的事情,要考慮是否符合義,不義則不為。
四、其他有關(guān)的哲學(xué)咨詢
孔子弟子除了問“仁”、問“政”以及問“君子”之外,個人交友之道、家庭倫理問題也在《論語》的對話中出現(xiàn)。孔子依舊是根據(jù)弟子的不同個性而對這些問題給予不同的咨詢目標(biāo)。
(一)問行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弊訌垥T紳。(《論語·衛(wèi)靈公》)
子張問如何使自己的主張行得通,孔子辨證性地回答了“言忠信,行篤敬”與“言不忠信,行不篤敬”之間的關(guān)系,指出說話要忠誠守信,行為要忠厚恭敬,這樣到任何地方都會行得通;如果說話不忠信,行為不忠厚恭敬,就是在本鄉(xiāng)本土也行不通。只有做到“忠信篤敬”,主張才會暢行無阻。通過這種對話方式,子張明白了“忠信篤敬”是處世為人的基本品行,離開了忠信與篤敬寸步難行。因此,他把孔子的話語寫在腰帶上,隨時警醒自己,指導(dǎo)自己的言行,從而加強自身修養(yǎng)。
(二)問友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
子貢問如何對待朋友,孔子采取層層遞進的方法訓(xùn)導(dǎo)他:如果朋友有過失,就要盡心盡力勸告他,恰當(dāng)?shù)匾龑?dǎo)他向善,如果朋友不接受勸導(dǎo)就算了,否則就會自討沒趣。這種咨詢方法在于改變認知,理解交友的基本準(zhǔn)則,勸善規(guī)過是朋友的道義和責(zé)任,也是對朋友的一種承認和尊重??鬃右罁?jù)子貢的性格,以循循善誘的方法,告訴子貢對待朋友也應(yīng)有準(zhǔn)則。讓子貢明白對朋友負責(zé)也是應(yīng)有的道義,朋友之間應(yīng)相互尊重,勸導(dǎo)朋友向善,自身盡力就好,這也是對待朋友的基本方式。
(三)問恥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論語·憲問》)
孔子對憲問恥的答復(fù),采取的是針對性極強的語言,明確指出“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币馑际菄艺吻迤綍r做官領(lǐng)俸祿,國家政治黑暗時也做官領(lǐng)俸祿,這是可恥的。哲學(xué)咨詢既是相互交流的過程,更是使咨詢者通過交流澄清概念、明確是非的過程,它能夠使咨詢者的心靈得到感染與熏陶,明確人生踐行方向,“咨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通過平等的、真誠的對話,逐漸澄清了存在的意義,擴展了生活的視野”[4]??鬃优c憲之間進行了真誠而平等的交流,逐漸澄清了對“恥”這個概念的定義,并明確說出何種行為是可恥的,以清晰的例子進行論證,闡明了無論國家有道還是無道都照樣拿俸祿的人就是恥,從而進一步深化了在生活中對恥的認知,擴展了生活的視野,指出了正確的生活方向。
(四)問善人之道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論語·先進》)
子張問善人之道,孔子明確指出“不踐跡,亦不入于室”就可以自我完善,進一步成為賢人、圣人。意思是指要按照圣賢走過的路子走,這樣才能入室,達到一個高的境界。如果不沿著前人的腳印走,其學(xué)問和修養(yǎng)就不到家。思想觀念支配著人的行為,我們行為中的許多觀念是相對的,個人產(chǎn)生的困惑甚至心理問題也因行為在社會中受阻導(dǎo)致,可以通過辯證的方法找出疑惑所產(chǎn)生的根源??鬃右砸环N封閉式的方式,對如何實現(xiàn)自我完善成為圣人進行了肯定性的回答,咨詢者依據(jù)這種回答找到答案,按照社會中正確的行為方式不斷進行自我修養(yǎng),就可以成為圣賢之人。
(五)問孝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
孟懿子問孝,孔子指出“孝就是不要違背禮”,樊遲不明白孔子的話,孔子繼續(xù)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边@種咨詢的目標(biāo)在于指出什么是真正的孝,孝必須受禮的規(guī)定,依禮而行就是孝,從而解釋清楚了什么是孝,怎樣做才算是孝,從而達到了咨詢的目標(biāo)。再如: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孔子對孟武伯問孝則直接告知“父母唯其疾之憂”。這一方面是說父母的疾病最令孝子擔(dān)憂,另一方面是說把自己的身體養(yǎng)好,不讓父母擔(dān)憂就是孝。這種咨詢目標(biāo)在于改變認知,明確指出如何盡孝。人的行為反映人的心理體驗,思想行為都具備兩方面,只過度地強調(diào)一方都是有害的,應(yīng)兩方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鬃油ㄟ^肯定式舉例的方式,明確說明了盡孝的方法,將答案告知咨詢者,盡孝既要把父母照顧好,也要把自身身體養(yǎng)好,兩方面是統(tǒng)一的,從而使咨詢者改變了自己偏頗的認知,從兩方面入手努力踐行孝道。
子游和子夏也曾問孝于孔子,孔子的回答都是針對兩人對孝的偏頗認識而發(fā):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子游問孝,孔子直接告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能養(yǎng)活父母是為孝,如果對父母沒有敬重之心,就不算是孝??鬃油ㄟ^犬馬類比說明養(yǎng)和孝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有誠敬之心,從而達到咨詢目標(biāo)。孔子運用啟發(fā)式教學(xué),實現(xiàn)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對弟子經(jīng)過長時間的思考仍有偏頗的情況下,孔子通過舉例類比的方式對如何區(qū)別養(yǎng)和孝進行了簡單而又明確的說明,通俗易懂,使咨詢者進一步深入思考,獲得更為深入的領(lǐng)悟。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子夏問孝,孔子指出“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意思是對父母始終和顏悅色最難做到。有事情,年輕人去做;有酒飯,年長者先嘗。說完這些,孔子以反問的方式,直說“曾是以為孝乎?”咨詢目標(biāo)在于改變認知,至于子夏是否能夠盡孝,則不是孔子的咨詢目標(biāo)。
五、孔子哲學(xué)咨詢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
科技文明帶來的自我認知、人際沖突、倫理問題、價值問題成為人的最大問題。哲學(xué)咨詢正是為了幫助人們尋求這些問題的解釋?!墩撜Z》其實是一種一問一答的哲學(xué)咨詢過程,也是一門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之間關(guān)系的學(xué)問。這種咨詢特別符合中國儒家思想,尤其是《論語》所倡導(dǎo)的“忠孝”“仁義”“學(xué)問”等修身養(yǎng)性方法。
孔子的哲學(xué)核心是人生哲學(xué),而其人生哲學(xué)的核心是“仁”?!叭省本哂胸S富的內(nèi)涵,如何達到“仁”的境界,如何實現(xiàn)“仁”的方式方法,如何進行個人理想人格的培養(yǎng),如何治理國家,等等。因此,“仁”是一個包括個體與群體生活在內(nèi)的思想和行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養(yǎng)體系。因此,孔子的哲學(xué)思想也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
第一,在“仁”的核心思想方面,孔子指出“仁者,愛人也”。也就是說只有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才能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才有人類的存在與發(fā)展。這也符合人與自然的和諧。
第二,在“仁”的精神價值方面,其重要體現(xiàn)就是“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實現(xiàn)理想人格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第三,在“仁”的實踐價值方面,孔子認為,“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了崇高“仁”的境界,決不做違背最高道德準(zhǔn)則的事,必要的時候要不惜犧牲自己來成就這一事業(yè)。
第四,在“仁”與“禮”的關(guān)系方面,孔子提出“仁”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禮”,而“禮”指的是一種社會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即人與人之間實現(xiàn)了“仁”,就會把社會的約束和制度的強制力轉(zhuǎn)化成人的道德自律,把社會的要求變成人自身的內(nèi)在要求,實現(xiàn)人與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從而維持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克己復(fù)禮”就是強調(diào)人的道德自覺與自律,主動適應(yīng)社會的要求。
可以看出,孔子哲學(xué)咨詢是一種明確可行的哲學(xué)實踐方式,可以為人生的困境找尋出路。在價值引領(lǐng)過程中,通過價值定位,明確自己的處境,審視自己的改變或發(fā)展方向,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規(guī)劃未來可行的方法或方向??鬃釉诤偷茏觽兊膶υ捴?,澄清了概念,提升了弟子們的精神境界,塑造了健康的人格,并且使用了各種能增強咨詢效果的語言技巧。正如歐陽謙教授所言:“哲學(xué)咨詢首先面臨的任務(wù)就是要去挖掘古老哲學(xué)的思想資源,從哲學(xué)史中吸取自身發(fā)展的必要養(yǎng)分?!盵5]
同樣,哲學(xué)咨詢回應(yīng)了哲學(xué)發(fā)展的時代問題,面對日常生活中的“人的問題”,哲學(xué)咨詢實踐活動得到了迅速發(fā)展??鬃拥倪@些理論與對話方法,在哲學(xué)咨詢實踐活動中也有很強的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
參考文獻:
[1]潘小慧.哲學(xué)咨詢的意義與價值:以“對話”為核心的探討[J].哲學(xué)與文化,2004(1):24-32.
[2]陳紅.哲學(xué)咨詢的興起與發(fā)展[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2(4):26-31.
[3]衛(wèi)春梅.柏拉圖《斐多篇》中的哲學(xué)咨詢[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2(4):32-38.
[4]劉將,葛魯嘉.哲學(xué)心理咨詢的興起與展望[J].心理研究,2011(4):8-13.
[5]歐陽謙.哲學(xué)咨詢:一種返本開新的實踐哲學(xué)[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2(4):20-25.
Confucian Thoughts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CHEN Hong , NI Ce-ping
(ChinesePhilosophyandResearchCenterofThinkersinAnhuiProvince,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Abstract:The rise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is the inheritance of “Socratic Dialogues”, and Confucius thoughts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re reflected in the dialogues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 His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mainly involves in the disciples’ inquiries into “benevolence”, “politics”, “man of honor” etc. “Benevole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idea in Confucianism, Confucius advocated governing country morally and thought selecting talented people meant the right man for the suitable job in proper place. Inquiries into politics put forward that a real man of honor must possess virtue of benevolence, wisdom and courage. The way of making friends and family ethic problems also appear in the dialogues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nfucius gave different goals of consult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dividuality of his disciples, whose philosophical consultation has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eal life.
Key words:Confuci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dialogues
文章編號:1672-3910(2016)02-0047-07
中圖分類號:B222.2
文獻標(biāo)志碼:A
作者簡介:陳紅(1967— ),女,新疆石河子人,副教授,博士,中國哲學(xué)與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成員,主要從事科學(xué)技術(shù)哲學(xué)研究。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項目(SK2015A018)
收稿日期:2015-10-10
DOI:10.15926/j.cnki.hkdsk.2016.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