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埃菲爾鐵塔沉思》寫的是作者出訪法國,登臨埃菲爾鐵塔時的感想,作者借助自己的直覺、幻覺和感想等思維元素描述了登臨這一世界名塔的感受。
【精彩段落】
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電視塔略高些的大鐵架;而在視線所及的圖像中,它又淹沒在巴黎擠擠撞撞的建筑物中間,只露給你一個纖瘦的頂部。即使是在它對面的人類博物館廣場的噴泉邊上眺(tiào)望它,它也似乎只是一個小擺設,甚至,有那么一點被壓抑的冷峻(jùn)。
——張抗抗《埃菲爾鐵塔沉思》
【精讀感悟】
本文是一篇獨特的游記,與常見的游記散文不同,作者沒有把興奮點放在對游覽對象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而是出人意料地表現(xiàn)由登臨埃菲爾鐵塔而觸發(fā)的心理感受和主體思考。由登臨鐵塔的“所見”(實)觸發(fā)“沉思”,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虛)。本文有以下3點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一,手段豐富,感受真實。在《埃菲爾鐵塔沉思》中,作者充分調(diào)動了自己敏銳的感覺,甚至錯覺和幻覺,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現(xiàn)了自己登臨埃菲爾鐵塔的所見、所感和所思。來到塔下,從“尚未抬頭”卻僅僅感覺到它“籠罩的陰影”到“完全抬起頭”“卻望不到全部”再到“向后仰著身子”“扶住你的帽子或眼鏡兒”“瞇著眼尋找天空”這3個過程,來襯托埃菲爾鐵塔的高度。作者坐上登塔電梯時的描寫更是將自己的感受寫得細致入微?!拔抑挥X得地面迅疾地脫離我的腳跟,向一個無底的深淵墜落?!薄拔抑皇怯X得從我登上鐵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開始莊嚴地降落。”作者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在上升之時,作者不說自己在快速上升,而是寫 “地殼在下陷,在沉沒。而四處空蕩蕩,一片汪洋,一個無可攀掛、無可扶靠、無可呼救的絕境”。看看這個“沉沒”吧,這就是速度的力量;而后面那個“一片汪洋”更加能看出速度之快——讓地面變得不再堅硬,疾速遠離視線。通過寫自己的感受來襯托鐵塔之高、人之渺小,讀來使讀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二,善用修辭,形象可感 。作者巧用比喻句,具體而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登臨鐵塔的感受,例如:“藍天在黑色的云縫里閃爍——那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鋼架,從我的頭頂兩邊炸裂開去。是用那透明的鐵盒子撞開的嗎?就像汽車的窗玻璃掠開路旁的樹枝。”作者選用熟悉的事物生動而形象地比喻作者乘坐電梯登上鐵塔的特殊感受。“我卻發(fā)現(xiàn)你是一個不露聲色的老父”,平易近人的博大胸襟,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鐵塔的無限贊美和由衷敬仰之情。排比增加氣勢?!叭说竭_過那樣的高處,對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過那樣的恐懼,對安全便有了蔑視;人走近過那藍色的夢想,又不得不回到原處,便嘗到探險的悲哀。”連用幾個排比,能看出作者所受到的震撼。曾經(jīng)對鐵塔抱有偏見的作者,在真正見識到它那雄偉的氣勢之時,已經(jīng)虔(qián)誠地仰視著這一豐碑。
三,虛實相生,表達感受。作者在寫埃菲爾鐵塔的時候,與其說在寫“所見”,不如說是在寫自己面對埃菲爾鐵塔時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所思”。 在登塔之前,作者對鐵塔充滿了“無知的偏見和戒心”,對其并沒有多少特殊感情和崇敬心理,“它也似乎只是一個小擺設,甚至,有那么一點被壓抑的冷峻”。在作者眼中的鐵塔并無特別之處。但登塔之后,作者思想?yún)s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拔以詾槟闶蔷苋酥?,高傲無情的——我卻發(fā)現(xiàn)你是一個不露聲色的老父?!痹?jīng)的“大鐵架”變成了“一個永遠矗立的豐碑”。不僅如此,作者還深切而嚴肅地告訴我們:“你沒有接近過它,你便沒有權利輕視?!边@是作者登塔的收獲,是鐵塔給作者的啟示,更是鐵塔對作者情感和心理上的征服。這既證明了“百聞不如一見”的古訓,更暗示出鐵塔的無窮魅力和強大震撼力,它征服了一個懷有戒心和偏見的人,一個“唯獨沒有膜拜它”的高傲的靈魂。作者克服偏見的過程,就是“我”被鐵塔的魅力所征服的過程。作者情感變化的歷程頗有代表性,埃菲爾鐵塔由一個“曾經(jīng)被保守的巴黎強烈排斥和憎惡”的“大鐵架”變成巴黎象征的過程,由一個“標新立異的怪物”變成“永遠矗立的豐碑”的過程,也是相當耐人尋味的。將“所見”“所思”巧妙地融合起來,虛實相生,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
文章既表現(xiàn)了埃菲爾鐵塔的雄偉壯觀,也眼光獨具地表達了一種深沉的見解:人類啊,不要被自己的無知與偏見束縛??!
【作者簡介】
張抗抗是我國當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夏》、《白罌粟》;中篇小說《淡淡的晨霧》、《北極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個人》。她還寫了中篇童話《翔兒和他的氫球》和散文集《橄欖》,出版了長篇小說《隱形伴侶》。
【互動思考】
用你學會的散文筆法描繪你曾有的夢或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