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薇(江西省彭澤縣第二高級中學)
淺談打造充滿人文關(guān)懷的生物課堂的策略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書為例
廖薇
(江西省彭澤縣第二高級中學)
一直以來,因為人們對應試教育的曲解,課堂教育模式很難脫離填鴨式的灌輸。課堂教學沉悶,缺乏生氣,難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活動的積極性,更遑論激發(fā)創(chuàng)意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新課改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進行角色轉(zhuǎn)變,成為輔助學生、引導學生學習的人。如何利用有效資源,努力營造充滿智慧和情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時高效掌握知識?以下是筆者使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書的一點感想和積累的一些經(jīng)驗。
教師在準備新課的過程中,在多找一些豐富的有趣的圖片,多制作一些或充滿懸念的或讓人震撼、讓人深思的視頻。這樣的導課能快速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深入學習生物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1.設計有趣的問題情境。必修一中光合作用的知識點導課時,設問:“人要一日三餐,植物呢?”“大樹底下為什么好乘涼,為什么植物不會在強光下被曬傷?”
2.必修二第一章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的導課時展示班級各科教師的全家福照片,引導學生比較教師與其父母、與其子女的相似處,學生感慨“這就是遺傳”!再引導學生思考各科教師為什么與其父母、與其子女不是完全相同的外貌。
3.必修三第六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導課時播放一段提前制作好的視頻,視頻中展示全球各地環(huán)境污染的新聞圖片,新聞報道配置相應的背景音樂。學生觀看后,內(nèi)心為環(huán)境被污染而感到震撼和難過,激發(fā)他們保護環(huán)境的強烈責任感。
單純地把生物課上成跳舞、唱歌之類的藝術(shù)課顯然不可取。若教師在細細地研究和揣摩課本內(nèi)容之后,從中提煉出重點和精華,再配以各種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表演一番,學生定會全神貫注,高效掌握。
1.創(chuàng)作廣告詞
必修一第五章教學酶的作用、酶的特點時,讓學生為加酶洗衣粉創(chuàng)作一句商業(yè)廣告詞,學生很積極。有的用擬人的手法:“我能更快地認識各種污漬敵人,秒殺它們不在話下!”“我需要溫暖一點的水,請好好對我哦!”
2.創(chuàng)作歌詞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就細胞的分類以歌曲《小蘋果》為藍本進行重點知識的歌詞創(chuàng)作:
“真核細胞有核膜原核細胞無核仁不能傻傻分不清楚真核細胞有核仁
原核細胞無核仁可不能傻傻分不清楚
植物細胞有細胞壁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它們但有中心體
低等植物細胞也有它要記得清楚原核細胞沒有它們但有核糖體
細胞分成原核與真核真核細胞包括很多動物的植物的和真菌的細胞
你們定要記得清清清清清原核細胞包括細菌藍藻它們沒有成形的細胞
細菌細胞藍藻細胞與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但是成分不同”
唱歌是學生喜愛的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改編后的歌詞因熟悉的曲子而被學生高聲歌唱,重點的易忽略的知識點就這樣輕松地被掌握。
1.分析實驗現(xiàn)象,比較得出實驗結(jié)果,打造人文課堂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很多生物理論和結(jié)論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的。因此重視實驗課程,注重學生為主體去主動探究,進行比較、分析、驗證,這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是很重要的。
舉例:必修一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教材中準備的實驗材料為蘋果、梨、馬鈴薯、花生、豆?jié){、鮮肝研磨液。
另外,教師應再準備以下幾種實驗材料:豬肥肉、甘蔗、葡萄、西紅柿。
在開始實驗前教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一張小卡片,上面有還原糖、脂肪、蛋白質(zhì)的具體驗證方法。讓學生拿著卡片自主進行實驗設計,并借鑒課本中的表格填寫實驗的最終結(jié)果。通過分析比較實驗結(jié)果,得出實驗結(jié)論。
1.從學生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出發(fā)
舉例:必修二關(guān)于人類的遺傳病的教學,可以先讓學生分析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流行性感冒、H7N9禽流感、胃病、食物中毒、白化病、白癜風、侏儒癥、癌癥是人類的遺傳病嗎?怎樣判斷疾病是不是遺傳???學生通過討論對各種疾病的分析和思考得出遺傳病的概念。這比簡單直接地告訴學生概念要科學有趣得多,而且更具有人文性。
2.從科學歷史、生產(chǎn)生活實踐出發(fā)
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和學生講講生物學的發(fā)展史也是很生動、有趣的。讓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更深刻,高效掌握知識。
舉例:必修二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的教學中,從拉馬克開始適當拓展一點歷史知識。他的老師是名人盧梭,他使拉馬克專注于生物學的研究。拉馬克是第一個從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guān)系方面探討生物進化的動力的人,為達爾文進化理論的產(chǎn)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由于當時生產(chǎn)水平和科學水平的限制,拉馬克錯誤地認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發(fā)展的趨向,以及動物的意志和欲望也在進化中發(fā)生作用。
教師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勁頭才能給學生帶來新鮮的不一樣的課堂體驗。教師通過不斷地探索,敏銳地捕捉到教育的契機,才能和學生一起共同打造充滿趣味的靈活的開放的課堂,才能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戰(zhàn)場,感受知識的魅力和發(fā)現(xiàn)知識的驚喜,才能使生物課堂真正充滿人文性。
·編輯張珍珍